李承乾:李世民長子,唐朝未來的繼承者,為何走上了不歸路?

李承乾,唐太宗李世民的嫡長子,因於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在太極宮承乾殿出生,遂以此殿命名。

作為李世民的嫡子,李承乾從一生下來就擁有了耀眼的光環,他的父親後來成了大唐的最高統治者,他的母親成了母儀天下的長孫皇后,他的舅舅長孫無忌執掌中樞,是名副其實的大唐第二號人物。除此之外,李承乾本人從小就顯得特別聰慧,一直深受李世民的喜愛。

“甫八歲,特聰慧,帝愛之。”

武德三年(公元620年),李承乾與長沙王、宜都王同時受封,被封為常山郡王不久之後,又改封為中山王。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中獲勝,登基為帝。此時,年僅八歲的李承乾理所當然地被立為皇太子,從一開始,李世民便對李承乾寄予了厚望。

貞觀九年,唐朝開國皇帝李淵駕崩,按照禮制,李世民要為李淵守孝。在李世民居喪期間,朝中大小事務皆由十七歲的李承乾決斷,而李承乾也不負眾望,將朝中大小之事處理得井井有條。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在李世民看來,李承乾簡直就是他心中完美的皇帝繼承人,對他十分信任的同時,還予以重任。

李承乾:李世民長子,唐朝未來的繼承者,為何走上了不歸路?

為了進一步鍛鍊李承乾的能力,每當李世民外出巡遊時,便讓李承乾留守國都,代為監國。

可以說,在整個貞觀初期,李承乾的所作所為並沒有什麼特別不妥之處,李世民對這個儲君總體而言是比較滿意的。後來雖然察覺到太子有一些不良習氣,可李世民仍然對他寄予厚望。為了糾正太子的不良習氣,李世民經常對東宮的輔臣們說:

“太子從小生活在宮中,對百姓的艱難困苦,他從來都沒有見過,有一些不良習氣也在所難免,但你們一定得好好規勸他!”

“太子生長深宮,百姓艱難,耳目所未涉,能無驕逸乎?卿等不可不極諫!”《資治通鑑》卷194

然而,對於李世民的一片苦心,身為太子的李承乾卻從未體會到哪怕是一點兒。

李承乾:李世民長子,唐朝未來的繼承者,為何走上了不歸路?

人前一套人後一套的李承乾

貞觀十年開始,或許是在皇宮中壓抑的太久,曾經聰慧的李承乾開始變了,身上的紈絝習氣變得越發嚴重。他開始沉溺於聲色犬馬,每天只知道射箭打獵、嬉戲玩鬧,從來都不知道節制。

最重要的是,為了怕東宮的那些輔臣發現他乾的這些荒唐事,他幹這些事的時候都是揹著這些大臣們乾的,這是人後的李承乾。

而在人前,李承乾又表現出另一副模樣,他的一舉一動都符合一個太子應有的表現。比如在公共場合,李承乾都是正襟危坐,在自己的父皇與大臣們跟前,由於從小接受了良好的帝王教育的緣故,他開口閉口都是儒家的孔孟之學和忠孝之道,一副侃侃而談的樣子,講到關鍵處,他甚至會表現出一副慷慨激昂、聲淚俱下之狀。看到大唐未來的繼承人如此懂事,所有的大臣以及李世民無不動容,紛紛稱讚。

李承乾:李世民長子,唐朝未來的繼承者,為何走上了不歸路?

但是,包括李世民在內的所有人都被李承乾欺騙了!

下朝回到東宮後,李承乾立刻原形畢露,

他把朝服一脫、靴子一扔,立刻就變了個人,整日與一些宮女、宵小之輩混在一起,想怎麼玩就怎麼玩,絲毫不顧忌自己太子的身份以及形象。

俗話說“紙包不住火”,李承乾這一系列荒唐的行為,那些輔臣們也有所耳聞,但李承乾總是有應對的辦法。如果連續好幾天玩的太瘋,李承乾知道那些大臣肯定會來規勸他的,於是就會主動出去迎接,見到大臣們到來,他便會大行跪拜之禮,然後引咎自責,態度極為誠懇認真。李承乾這一套操作下來,直接把前來規勸他的大臣們準備好的一套說辭全堵在了嗓子眼,搞得他們一臉懵逼,使得這些大臣拜服答話都來不及。

如此人前一套,人後一套的李承乾,使得他在當太子的早期,成功誤導了所有人,讓所有人都以為他將會是一個賢明的儲君。

左右或進諫,危坐斂容,痛自咎,飾非辯給,諫者拜答不假,故人人以為賢而莫之察。——《新唐書李承乾傳》

李承乾以高明的手段瞞過了所有大臣之後,自以為大唐未來的皇位非他莫屬,因此行起事來越發肆無忌憚、越發毫無顧忌,所玩的遊戲也越來越不靠譜。

李承乾:李世民長子,唐朝未來的繼承者,為何走上了不歸路?

喜歡cosplay的李承乾

作為大唐未來的繼承人,李承乾喜歡cosplay無可厚非,但他喜歡cos突厥人,那就是他的錯了。堂堂大唐帝國的儲君,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居然迷戀上了少數民族文化,尤其喜歡大唐當時的仇敵——突厥人的風俗習慣。

對於突厥人的風俗習慣,李承乾那叫一個熱愛,在生活中已經完全把自己當成一個突厥人了。他不僅說突厥語,穿突厥衣服,為了打造一個突厥人的生活環境,他還特意挑選了一些面貌酷似突厥人的人當侍從,把這些人五個人為一組編為一個部落,讓他們把頭髮梳成小辮,身穿羊皮衣服,在東宮的草地上放羊。除此之外,李承乾還命人在旁邊還插上一杆繡有五個狼頭的大纛,架起帳篷,他自己住進去,每天親自殺羊,烤熟之後,就像突厥人吃肉那樣,拔出佩刀,割成一小塊一小塊與眾人分享。

除此之外,他還派人學習胡人的音樂歌曲,學胡人模樣梳錐髮髻,剪裁綵綢做衣服,爬竿擊劍,擊鼓聲日夜不停。又命人鑄造了一個大銅爐、六熟鼎,讓僕人去偷人家的牛馬,然後親自看他們褪毛烹煮,並召集喜歡的僕人一起來吃。

李承乾:李世民長子,唐朝未來的繼承者,為何走上了不歸路?

上述這些事已經夠荒唐了,可李承乾還是覺得不過癮,於是有一天他對身邊的人說:

“我假裝是突厥人的可汗,現在突然死了,你們模仿突厥人的習俗來給我辦喪事。”

說完,他真的兩眼一閉,雙腿一蹬,當即一動不動。於是他的侍從便模仿突厥習俗,騎馬圍著李承乾的“屍體”,一邊轉圈一邊哀嚎,並紛紛割破自己的臉,以表示對“去世可汗”的哀悼。

侍從們哀悼完畢之後,李承乾突然跳起來說道:“如果有朝一日我繼承了天下,我定會率領數萬騎兵到金城以西打獵,然後把頭髮解開去當突厥人,投靠阿史那思摩。只要我在他手下做一個突厥將軍,我就心滿意足了。

使我有天下,將數萬騎到金城,然後解發,委身思摩,當一設,顧不快也!—《新唐書李承乾傳》

對於李承乾的種種荒唐行為,他的左右侍從都看不下去了,都以為他是個妖怪。

堂堂的大唐儲君,放著好好的太子不做,居然要在當了皇帝后去投靠突厥人,能說出如此滑天下之大稽的話,李承乾後來被廢,也就不足為奇了。

派人刺殺東宮輔臣,徹底走上不歸路

李承乾如此大張旗鼓的荒誕行為,終究是傳到了以于志寧、張玄素、孔穎達為首的東宮輔臣的耳朵中,他們本著對太子負責、對李世民、對大唐負責的原則,紛紛前來苦口婆心的規勸太子,希望他迷途知返,好好做人。

放在以前,李承乾還會對前來勸諫他的大臣擺出一副好臉色,裝出一副很聽話的樣子,然後矇混過關。可是現在,李承乾連臉都懶得變了,他直接採用了一個簡單粗暴的辦法來對付這些大臣們。

什麼辦法呢?殺!

李承乾說幹就幹,當天夜裡,他就派了幾名殺手,打算一舉除掉這些勸諫他的大臣。後來刺殺行動雖然未能得手,但從此以後,那些在東宮的大臣們便徹底與李承乾決裂了。

什麼叫愚蠢,這才是真正的愚蠢,就算是當時唐帝國的最高統治者李世民,也沒有濫殺大臣的權力,而還未登基的太子李承乾卻做出瞭如此大逆不道的行為。刺殺這些大臣,直接斷了他的最後一點希望,也正是從這時起,李承乾徹底走上了一條自絕於李唐社稷的不歸路。

李承乾:李世民長子,唐朝未來的繼承者,為何走上了不歸路?

與漢王李元昌狼狽為奸

漢王李元昌,唐高祖李淵的第七子,李世民的親兄弟,李承乾的親叔叔。按理說,作為李承乾叔叔的李元昌,應該好好地教導李承乾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太子,但事實卻不然,這兩人卻勾搭到了一起,淨幹一些不著邊際的荒唐事。

李元昌仗著自己是李世民的兄弟,經常為非作歹,幹一些觸犯國法的事情。對此,李世民礙於身份,也只是對李元昌進行訓誡而已,並沒有重懲,可李元昌不知道感恩也就罷了,反而懷恨在心,自然而然地和李承乾走到了一塊兒。

一個年少輕狂的李承乾,一個為老不尊的李元昌,這一對臭味相投的活寶湊在一塊兒,經常乾的事就是玩打仗的遊戲。

根據《資治通鑑》中的記載,他們通常各自率領一隊人馬,披上鎧甲,拿著真刀真槍,然後紮營列陣,衝鋒廝殺,以此取樂。他們是玩高興了,可是卻苦了手下的人了

每次這種遊戲結束之後,手下的人基本上個個被刺的渾身是血,如果有人不聽從號令,就會被綁在樹上毒打一頓,輕則皮開肉綻,重則被活活打死。更為過分的是,李承乾還公開宣稱

:“假如我今天做了天子,明天我將在宮中設一個萬人的軍隊,與漢王分將,觀他們之間的戰鬥,豈不樂哉!”除此之外,他還說道:“我當了皇帝,就要縱情所欲,誰要是勸我,我就殺掉,殺到五百人,眾人自然會安定下來”。

“我為天子,極情縱慾,有諫者輒殺之,不過殺數百人,眾自定矣。”——《資治通鑑》卷196

假如這樣的人以後真當了天子,大唐離末日還會遠嗎?幸好李世民後來的所作所為證明了他不是晉武帝這樣的人。

李承乾:李世民長子,唐朝未來的繼承者,為何走上了不歸路?

寵幸樂童,觸怒逆鱗

針對李承乾的種種作死行為,他的兄弟魏王李泰盯上了他的太子之位,並在市井散佈流言說:“太子是個瘸子,皇上早有廢立之意”。這種流言蜚語不免會傳到李世民的耳朵中,李世民害怕玄武門之事在他的後代身上重演,於是就在貞觀十七年正月十五的朝會中明確告訴諸位大臣說:“太子的腳雖然有毛病,但並不是不能走路。而且《禮記》中也說道:嫡子

死,立嫡孫。太子的兒子已經五歲,朕絕不會讓庶子取代嫡子,開啟奪嫡之源。”

他說這話的意思明顯是讓李泰死了奪嫡這條心。由此可以看出,儘管李承乾這些年做了很多荒唐事,但在李世民心裡還沒有真正放棄他這個從小寄予厚望的兒子。如果李承乾能夠痛改前非,李世民還是希望他能夠繼承皇位。

可李承乾終究是一個扶不起的阿斗,他的所作所為,終究讓李世民失去了對他的希望。事情還得從一位叫“稱心”的樂童說起。

李承乾:李世民長子,唐朝未來的繼承者,為何走上了不歸路?

稱心這個名字是李承乾起的。顧名思義,就是這個樂童讓李承乾感到“稱心如意”,故名。根據史書記載,這個樂童才十餘歲的年紀,不僅姿態美麗,還能歌善舞,因此李承乾對其特別寵愛。

寵愛到什麼程度呢?寵愛到“與臥同起”的程度,也就是幹啥都和這個樂童一起,包括一起吃啊、睡啊等等。

魏王李泰對他的位子虎視眈眈,好不容易李世民對他回心轉意了,他又在如此關鍵時刻做出如此齷齪之事,光這一點,就足以讓他萬劫不復。

很快,這件事就被別有用心之人捅到了李世民那裡,李世民知道後勃然大怒,當即把稱心逮捕誅殺,牽連者多達數人,並且把李承乾罵的狗血淋頭。

然而,到了這一步,李承乾還是不知悔改。他不但沒有洗心革面、痛改前非,反而在宮中為稱心建了一座靈堂、專門為稱心塑了一尊像,早晚焚香祭奠,終日以淚洗面。更過分的是,他還把稱心的屍體埋在東宮的後花園裡,追贈官爵,豎立墓碑。

對於一條道走到黑的李承乾,李世民痛心到了極點,他決定廢掉太子。

李承乾:李世民長子,唐朝未來的繼承者,為何走上了不歸路?

意欲謀反,李承乾徹底出局

此時的李承乾,已經到了魔怔得地步。對於稱心的死,他認定是李泰告的密,於是暗中組織了一個一百多人的刺殺團,讓這些人找機會幹掉李泰。

然而,李承乾不知道的是,這夥刺客最終不但沒有幹掉李承乾,其中的一個反而出賣了他。

貞觀十七年,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的鬥爭終於到了白熱化階段。此時的李承乾也很清楚,父皇的廢黜詔書遲早會降臨在他頭上,只是時間問題罷了。

於是,他決定先下手為強,做出了一個十分瘋狂的決定——密謀造反。

為了保證造反的成功性,他決定拉李世民身邊的重臣侯君集入夥。而侯君集也不知道腦門哪根筋搭錯了,居然就答應了這位荒唐太子的請求。

於是,在侯君集的示範下,一些王公貴族如李元昌等人也紛紛加入這場荒唐的造反行動中。就在太子集團蠢蠢欲動之際,齊王李祐造反的訊息傳到了長安。李承乾怎麼也不會想到,他的造反大計會毀在這個齊王的手裡。

李承乾:李世民長子,唐朝未來的繼承者,為何走上了不歸路?

齊王的造反,在諾達的唐王朝並沒有掀起多大波瀾,很快便被平定。齊王敗亡後,朝廷追究他在朝中的餘黨,沒想到這一追究,追究到了李承乾之前組織的一個殺手團成員身上,這個人為了自保,便將太子謀反之事全部抖摟了出來。

這下倒好,太子意欲謀反,李世民就算有千百個理由,也保不住他了。

貞觀十七年四月,李世民召集長孫無忌、房玄齡、蕭瑀、李世勣等重臣以及大理寺、中書省、門下省的主要官員,對太子謀反案進行會審。

在古代,謀反罪是皇家之大忌,罪無可恕,而李世民對如何處置太子犯了愁。這時,有一個人站了出來打破了這種僵局,此人叫來濟,他對李世民說道:

“陛下不失為慈父,太子得盡天年,則善矣!”來濟的一句話,不僅給了李世民臺階,也保住了李承乾一命。

四月初六,李世民下詔,廢黜太子李承乾,將其貶為庶民,囚禁在右領軍府。不久之後,又將其流放黔州。

在這個荒蠻之地,李承乾度過了兩年生不如死的歲月之後,鬱鬱而終。

李承乾:李世民長子,唐朝未來的繼承者,為何走上了不歸路?

結語

作為曾經的天之驕子,大唐未來的繼承人,被所有人寄予厚望、集各種光環於一身的李承乾,若是他安分守己,做好自己分內之事,本該有一個輝煌的未來。但是,他卻偏偏走上了不歸之路,面對李世民的次次容忍,他不僅不知道悔改,反而變本加厲,最終導致自己被廢,被流放,落得一個客死他鄉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