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故鄉》:回鄉賣老宅的魯迅,讓人心疼

文/小婷半清

魯迅在《吶喊》的自序中寫到:“有誰從小康人家而墜入困頓的麼,我以為在這途中,大概可以看見世人的真面目。”

魯迅祖上因“科場行賄案”而家道中落,父親因病去世時,魯迅才15歲,下面還有兩個弟弟,孤兒寡母,經濟窘迫,不僅遭受外人的譏諷,還受到同族人的排擠,可以說日子非常難過。

從日本留學回來之後,魯迅常住在北京,至於故鄉,早已變成遙遠的回憶。

在《故鄉》一文中,開端就是這樣的一句話:我冒了嚴寒,回到相隔二千餘里、別了二十餘年的故鄉去。

這句話從空間上和時間上說明了魯迅對故鄉的陌生。而這次回故鄉,又是為了賣祖宅的,更增添了回鄉的悲涼。中國人向來注重家宅,若不是迫不得已,誰願意把自己的祖宅賣給別人呢?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基調,《故鄉》這篇文章自帶傷感,不論是閏土的生疏還是豆腐西施的滄桑,都有著淒涼的味道。

魯迅《故鄉》:回鄉賣老宅的魯迅,讓人心疼

1。成長,是一種無言的痛。

魯迅和閏土,是小時候的玩伴。

魯迅雖貴為少爺,對生活的體驗卻遠遠不如閏土,他聽閏土講西瓜地裡如何刺猹、雪天裡如何捉鳥,內心對閏土充滿了崇拜之情,覺得閏土生活的世界非常精彩。

閏土的出現,給魯迅的童年帶來了無盡的快樂和期盼,他期待著能和閏土一起去看海邊的地瓜地,去沙灘上撿貝殼,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而不是自己家看到的四角天空。

那時候他們哥弟相稱,天真爛漫,隨心所欲。貧富差距和等級觀念並沒有影響兒時的他們,他們結下深厚的友誼。

這次回鄉,魯迅本是苦悶的,聽母親說閏土要了,心裡燃氣了喜悅之情,以為見到閏土心情會開闊一點,可閏土出現後,卻打破了魯迅對故鄉最後的美好幻想。

閏土到了之後,魯迅是非常興奮的,他想起很多想和閏土討論的事情,比如西瓜地,鳥,貝殼,猹等等,可

又總覺得被什麼擋著似的,單在腦裡面迴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臉上現出歡喜和淒涼的神情;動著嘴唇,卻沒有作聲。他的態度終於恭敬起來了,分明的叫道:

“老爺!……”

我似乎打了一個寒噤;我就知道,我們之間已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說不出話。

閏土看見魯迅後,臉上出現既驚喜又淒涼的神情,顯然他內心也記得過去的感情,很想敘敘舊,可他沉默一會,開口喊了魯迅一聲“老爺”。

也是這聲“老爺”讓魯迅感到絕望,往日種種,都已經回不去了,再深厚的情誼,再美好的回憶,都被凍結在過去。

殘酷的命運將他們推向了不同的人生軌道,並越來越遠了。

魯迅《故鄉》:回鄉賣老宅的魯迅,讓人心疼

這個場景中,其實魯迅要比閏土可憐,閏土雖然過得艱辛,但一直活在自己的身份之中,辛苦勞作去養活一大家人。而魯迅呢,本來以為和閏土的友情深厚,這一瞬間卻失去了他。閏土原本很清晰的形象,在魯迅腦中漸漸變得模糊。

對閏土而言,兒時和魯迅稱兄道弟是自己”不成規矩”,如今人到中年,必須要按照社會等級制度了喊一聲“老爺”,而魯迅看到閏土,內心想說的話很多,可看到閏土現在愁苦的樣子就知道往事似流水,說了也是徒增傷感。

魯迅代表著遠離家鄉外出追求理想的一類人,而閏土代表著堅守土地安於現狀的傳統農民,他們的隔閡不僅僅是身份的不同,也是道路的不同。

就像我們現在的同學聚會一樣,之前一起打打鬧鬧的同學,如今因為事業高低而被貼上標籤。當有的人卑躬屈膝或者虛情假意地喊你一聲“老總”的時候,不知道你的內心是否和魯迅一樣,覺得悲涼呢?或者當我們為了自己的事業發展,不得不去巴結討好曾經的老同學時,是不是也如閏土那般,低微如塵埃呢?

小時候,我們天真淳樸,交朋友全靠內心喜歡;長大後,我們盡情在酒桌上推杯換盞,卻找不到可以說真心話的人。

也許,成長就是一種無言的痛苦吧。我們不斷得到,也不斷失去,可不管如何努力,都找不回曾經的那份美好。

魯迅《故鄉》:回鄉賣老宅的魯迅,讓人心疼

2。歲月,是一把無情的刀

《故鄉》一文中,除了描寫了和閏土的重聚,還寫了一個經典的人物形象“楊二嫂”。

我吃了一嚇,趕忙抬起頭,卻見一個凸顴骨,薄嘴唇,五十歲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兩手搭在髀(19)間,沒有系裙,張著兩腳,正像一個畫圖儀器裡細腳伶仃的圓規。

楊二嫂年輕時是漂亮的“豆腐西施”,那時候的她顴骨沒有這麼高,嘴唇沒有那麼薄,整日

擦著白粉,因為她的存在,豆腐店的生意都變得好了。

可見楊二嫂當年也是風光無限,奈何經過歲月的摧殘,經受了生活的苦難,她從“豆腐西施”變成一個愛佔便宜又嘴不饒人的刻薄老婦。

歲月,就是一把無情的刀。不但讓容顏變老,同時還折磨人的心智。

也許我們曾經意氣風發,有著遠大的夢想,可在現實生活的種種壓力之下,我們漸漸放棄了曾經的自己,最終變成了人群中最普通的樣子。

木心有句話說得好:歲月不饒人,我亦不曾饒過歲月。

人生向來是一場逆旅,等你發現時間是賊時,它早已偷光你的選擇。

人生百年,轉眼成空,縱然歲月無情,我們也要在有限的時光中,去做更有意義的事情,身體儘可以在人世間沉浮,但心卻始終要守著自己最初的夢想。

魯迅《故鄉》:回鄉賣老宅的魯迅,讓人心疼

3。希望,是活著最好的動力。

這篇文章裡,我們都知道魯迅的這句名言:

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卻常常忘記這句話的前半句: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

文章的最後,魯迅對未來有著無限的希望。他看著自己的侄子宏兒和閏土的兒子水生玩得開心,心裡暗暗覺得欣慰,也許他們長大後不再有隔閡和屏障,不再奔波飄零,也不再貧苦麻木,應該有著全新的生活。

在這裡也看到魯迅對新時代的無限期盼。

魯迅《故鄉》:回鄉賣老宅的魯迅,讓人心疼

在真實生活中,《故鄉》中的閏土是確有其人的,不過原名叫章運水。他的兒子也確實叫水生。

他們一直過著貧苦的生活,後來水生去世,留下了妻子和兒子章貴。

妻子並沒有改嫁,而是到處打零工,供兒子讀書。章貴是一個明事理的人,他知道讀書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才能讓母親過上更好的生活。

1954

年學有所成的章貴迎來了人生的一次機會,因魯迅紀念館的修建,政府部門希望他能夠來魯迅紀念館工作,後來章貴成為魯迅紀念館的副館長。

章貴因此還與魯迅的兒子周海嬰見了一面,兩人相談甚歡,經常往來。

時代的變化,讓魯迅的希望成為現實,魯迅的後代和閏土的後代,終於生活在一個全新的世界,

和父輩祖輩不同,他們之間已經沒有“長工”、“少爺”的區別了,變成了真正的朋友。

如果魯迅知道這些,應該是非常高興的吧,因為他的希望成真了。

縱然歲月無情,但我們能做的就是在有限的生命力,讓自己活得更有價值,更有意義,也不枉來人世走一遭。

以此共勉。

魯迅《明天》:人世間的悲歡,往往並不相通

時隔多年,我終於讀懂了魯迅的《狂人日記》

魯迅《孔乙己》:一個人最大的悲哀是“高不成低不就”

魯迅《故鄉》:回鄉賣老宅的魯迅,讓人心疼

【譽舜】魯迅全集 全10冊 朝花夕拾、吶喊、彷徨、狂人日記

¥

109

領券

減10

度小店

月銷25

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