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鵲鏡經》考證簡介

《扁鵲鏡經》1卷8篇,為"齊襄公與扁鵲問學之辭也。"由管仲時期的"晏尚"(扁鵲妹夫)家族傳承至晏嬰;於公元前505年~前500年,晏嬰傳授公父歜(公甫文伯);公氏家族傳承至公乘陽慶(詳《扁鵲鏡經考》),至西漢,又傳授淳于意而盛於漢室。漢武帝元光一年(公元前134年),東漢太尉徐防先祖"受命”傳承;至“晉義熙十二年(416年)”,徐文伯家族已經傳承五百五十年。南朝宋元嘉十九年(442年),徐文伯傳授新太醫令秦承祖,輯入《秦承祖脈經》。至“大唐咸亨四年”(673年),由慧真醫僧蠟封秘藏於山西懸崖禪巖洞中,由佛家隱藏千年未損。直至“明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真一道人”汪健陽久居此洞已30年,無意之間,於隱蔽之處發現慧真醫僧蠟封久藏的《秦承祖脈經》等。之後汪道人傳授楊耀祖而抄錄之。至清順治十六年(1659年),楊氏以抄本贈賀狀元及第徐元文,狀元看懂了《秦承祖脈經》卷二至卷三記載的“扁鵲內經卷四鏡經”(簡稱《扁鵲鏡經》)八篇遺文。徐元文即把《秦承祖脈經》授於其五弟,至今傳承360餘載。

由於《扁鵲鏡經》近千年以來,是以唐代佛家秘藏、明代道家發現、清代狀元看懂之後,家族傳承至今的。所以近現代很多醫家無法目睹扁鵲著作,只能以"佚”作為目錄學記載。這是非常正確的治學態度。但史書未載者,並不等於不存者,例如"曾侯乙編鐘”,曾侯在史書中毫無蹤影,如果不是實物出土,甚至懷疑古人根本不會具備如此高超的鑄造技術。所以,現代人能想到的,古人可能也已經做到了。比如《扁鵲鏡經》儲存的《神農上經》歸藏技術,簡直就是現代生物智慧技術的寶貴經典。

《扁鵲鏡經》載有《神農上經》文2792字,《神農下經》文223字,《神農大要》文89字,三者合計3104字;另有“黃帝謂曰”十五處等。又在《扁鵲鏡經脈息》篇中,有“神農衍之,黃帝貴之,師之所傳,過於金玉。”說明扁鵲醫學,是融合神農、黃帝、扁鵲之師三種醫學技術而形成的。

《扁鵲鏡經》技術方法,可參閱之前的吧文。

《扁鵲鏡經》考證簡介

《扁鵲鏡經》考證簡介

《扁鵲鏡經》考證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