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將領:五年連克七十餘城,竟未被書於名將之列?

樂毅,子姓樂氏,乃戰國時期傑出的軍事家,自幼聰穎好學、善書法。自古以來但凡聰慧敏捷之人,多半不會甘心居於人下,樂毅先祖世代居住在中山靈壽,卻被武靈王所毀滅,欲要振興先祖樂羊的武功,必定要先尋一個棲身之地。而其時正逢燕昭王姬職自降身份,欲招攬天下有志之士,因而這君臣二人可以說是“打瞌睡送枕頭”的典型範例了。

戰國將領:五年連克七十餘城,竟未被書於名將之列?

話說這燕國一向積弱,但這也是有原因的,燕昭王之父燕王噲想要效仿唐堯禪位許由,將國家大權都交給宰相子之,當時的太子平一黨當然不肯,而子之原本就有二心,想要取燕而代之,齊國抓住內亂這個機會打敗了燕國,燕王噲被殺,其後太子平之弟繼位,從此懷恨在心,一心想向齊國復仇。而樂毅擔任亞卿,自然也想立下更大的功勞,於是在燕昭王詢問他如何攻打齊國的時候提出了與其他國家一起對付齊國。

戰國將領:五年連克七十餘城,竟未被書於名將之列?

樂毅提出的這個主意又稱之為“合縱”,就是幾個國家共同對抗一個國家,以防止強國將他們逐個兼併。當時除了燕,還有楚韓趙魏等四個國家的聯軍,其中的趙軍甚至可以和秦國軍隊一較高下,而當時的齊國四處征伐打下了一千多里 的土地,可以說正是風光無限時,然而實際上由於不斷打仗,國庫空虛,百姓將士疲憊不堪,可以說是外強中空,加之齊王暴政驕縱,正給了聯軍可乘之機。

戰國將領:五年連克七十餘城,竟未被書於名將之列?

於是乎,弱小的燕國出動了全部兵力,由樂毅擔任聯軍統帥,帶領五國聯軍去攻打齊國。齊愍王親自率領齊軍在濟水之西迎戰,無奈抵不過五軍猛攻,大敗而歸,齊國士氣大降。樂毅見此情狀,就讓其他國家的人先回去,獨自率領燕軍攻打齊國都城,又在接下來的五年一路作戰,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打下邑城七十餘座,幾乎要將齊國收入囊中,只除了即墨和莒沒有收服,由於久攻不下,轉而採用圍而不攻的方法,於是僵持在此地。

戰國將領:五年連克七十餘城,竟未被書於名將之列?

之後如果能堅持這樣的方針,倒也說不定能令齊國滅國,只可惜太子樂資就任燕惠王,向來與樂毅有嫌隙,臨陣換將向來是兵家大忌,新君派過來的將領在即墨城兵敗,齊國由此竟一路收回了全部失地。縱觀此戰,齊國不是輸在樂大將軍和燕國軍隊,而是五軍聯盟在氣勢上壓倒了齊軍,加之齊國君主無能,但只憑此戰,樂毅不足以於四大名將之列,換一個合格的將領做的也不會比樂毅差,不過樂毅最終功敗垂成,也是十分令人惋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