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托邦和基督教,在西方文化中是什麼關係?

大家好,我是人文者也。

在馬丁路德發表《九十五條論綱》,向羅馬教廷發起挑戰的前一年,托馬斯莫爾就寫成了《烏托邦》。

烏托邦和基督教,在西方文化中是什麼關係?

“烏托邦”這個詞是莫爾創造的,取自希臘語“不存在的地方”,後來在所有的語言裡,這個詞都被用來形容“理想的境界”。

莫爾是亨利八世時期英國的內閣大臣,歷史學家認為,他當時仕途不如意,因此才動了寫作的念頭,作為熟讀柏拉圖《理想國》的人,莫爾寫出《烏托邦》即有對現狀的不滿,也有為往聖繼絕學的意思。

烏托邦和基督教,在西方文化中是什麼關係?

那麼,“烏托邦”跟基督教又有什麼關係呢?

莫爾身為內閣大臣,對英國經濟和社會現狀瞭解比較透徹,所以,他在《烏托邦》中毫不留情地對相關情況進行了揭露,因而導致此書寫成15年以後,才被英國政府允許出版。

起初,因為《烏托邦》與《理想國》的精神核心高度相似,吸引了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巨匠,像伊拉斯謨這樣的人為其撰寫詩歌和書信推銷,因此,《烏托邦》一度被認為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作之一。

書中把英國16世紀中期的英國社會描述為“富人策劃欺負窮人”,很顯然,造成這種看法的產生,主要是因為此時英國正爆發非常嚴重的“圈地運動”,造成窮人越窮,富人越富的惡性迴圈。

烏托邦和基督教,在西方文化中是什麼關係?

因此,莫爾首先便否定了把國家當作理想國的幻想,但是,同時也推匯出要經過哪些過程,使得現實中的國家達到理想中的美好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