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西山島東南隅,因山前巨石摩空臨波,狀若老翁而得名:石公山

位於西山島東南隅,因山前巨石摩空臨波,狀若老翁而得名:石公山

石公山位於西山島東南隅,因山前有巨石摩空臨波,狀若老翁而得名。石公山雖不大,但岩石奇秀,滿山松柏,鬱鬱蔥蔥,三面環水,鬥突湖中,恰似“白銀盤中一青螺”。山上亭臺樓閣疏密有致。故《吳縣誌》曰:“太湖之峰七十二,名者八九,包山最著;包山之勝數十,名者六七,石公最著。”但令人惋惜的是,山上那一對石公、石婆被毀於“文革”

位於西山島東南隅,因山前巨石摩空臨波,狀若老翁而得名:石公山

御墨亭因亭內建有順治皇帝的“敬佛”而得名。亭呈方型,體態輕盈美觀,碑高兩米,其“敬佛”真跡原藏於寶山寺藏經樓。“文革”時遭毀。現存之碑為光緒十三年(公元1887年)重篆。

位於西山島東南隅,因山前巨石摩空臨波,狀若老翁而得名:石公山

歸雲洞,因舊時有奇石垂掛洞口,如彩雲方歸而得名。該洞為石灰岩溶洞,形似一座天然的佛龕,高近兩丈寬越丈餘,可容納二三十人。洞中原有明代的觀音像,造型生動,風格古樸,表情傳神,衣帶服裝得體自如,島民敬之為神。後毀與“文革”。現在的佛像為1983年重造的。

位於西山島東南隅,因山前巨石摩空臨波,狀若老翁而得名:石公山

一線天,本名劍樓,一名風弄。 “一線天”三字為謝孝思所書。一線天似天公巨斧劈巖成槧,壁立聳削,高四丈餘,寬十丈許,中間開出寬窄不一的五條弄,弄中石壁均如撰劍,故稱劍樓。劍樓從底至上有五十三級石階,取佛教 “五十三參,參參見佛”之意。雲梯因石崖石壁如盤高曲梯而得名,高約三十米,無磴級。石壁上赫然刻有 “雲梯”兩個大字。由明朝嚴徽書寫。明月坡是一塊碩大無朋的灰色大理石板,南高北低,傾斜入湖,坦蕩如砥,晶瑩如玉極為罕見。

位於西山島東南隅,因山前巨石摩空臨波,狀若老翁而得名:石公山

石公山有奇峰、奇石、奇洞、奇景,更有罕見獨特的奇觀—日月雙照。農曆九月十三傍晚時刻在落照臺可以看到日落水面、月升湖上、日月東西對照的奇觀聖景。夕陽西墜,殘陽如血,湖上泛起霞光萬道;月出東方,皓潔如玉,將將一片片銀輝灑向水面,滿湖鋪金鑲銀,交相輝映,令人會發出“此景只應天上有”的感慨!“石公山醉月”,又稱“石公秋月”,被譽為西山八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