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歷史長廊,探尋採耳文化的前世今生

古書有云:茶肆一隅,兩人一站一坐。如點穴般凝佇。好事者相詢:“何事?”答曰:“採耳也”。

採耳,俗稱掏耳朵,是一種技術與藝術完美融合的民間手藝,也是民俗七十二行中的重要一技。在中華民族漫長浩瀚的歷史長河中,有關採耳的記載由來已久,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的上古時期。

漫步歷史長廊,探尋採耳文化的前世今生

相傳上古堯帝,非常想把帝位傳給一位名叫許由的清雅賢德之士,但許由堅決不受,甚至一度逃到箕山(今河南登封)角下歸隱起來。而堯帝非但沒有生氣,反而更加被其高雅的品性所折服,遂一再退讓,再次派人請他做九州長官。許由聽了以後更為厭煩,認為這種世俗濁言汙染了他的耳朵,隨即馬上跑到山腳下的穎河邊去清洗耳朵以除掉這些濁氣。

漫步歷史長廊,探尋採耳文化的前世今生

同時,在我國瑤族、畲(shē)族等少數民族的上古神話中也有類似傳說,相傳其始祖盤瓠就是由老婦掏耳而生,這在《山海經》《後漢書》《搜神記》《藍氏家譜》等書中均有詳細記載,言之:在遠古帝嚳( kù )時期,有老婦得耳疾,挑之,得物大如繭。婦人盛於瓠中,覆之以盤,頃化為龍犬,其文五色,因名盤瓠。

漫步歷史長廊,探尋採耳文化的前世今生

到了距今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時代,已經出現了製作非常精良的採耳工具—挖耳勺。考古學家在對商王武丁王后—婦好陵墓的考古挖掘中,曾出土了兩支玉製魚形挖耳勺,造型奇特,工藝精良,是目前我國發現最早的採耳工具。

之後,又在距今2000多年前,春秋時期秦國君主秦景公大墓的主棺槨中,挖掘出一枚由淡黃色玉石雕琢而成,長約10釐米的挖耳勺;在距今大約1700年前,三國時期東吳人高榮的古墓中發現了一枚黃金打造,重9克,長24公分的挖耳勺。

漫步歷史長廊,探尋採耳文化的前世今生

從唐朝開始,有關採耳的記載逐漸增多,野史有云:唐太宗李世民,酷愛採耳,每月數次,一生不曾中斷。這一時期,採耳成為上流社會流行的一種休閒方式,有地位的達官顯貴,每月都會按時採耳。在當時,這不僅是一種禮儀文明,更是富貴的象徵。

漫步歷史長廊,探尋採耳文化的前世今生

如今安徽省黟縣宏村的古建築群中,還有一處十分著名的“唐肅宗宴官”木雕,記錄著文武百官在赴宴之前的各項娛樂活動,其中在木雕的最左側就有一副採耳藝人為坐在凳子上的官員採耳的場景。

我國著名筆記小說《清異錄》中也有記載:唐代宰相杜宗有一把從不離身的精鐵煉製的“鐵了事”(挖耳勺)。這些證據足以說明採耳在當時上層社會的流行程度。

漫步歷史長廊,探尋採耳文化的前世今生

到了明朝時期,採耳現象更加普遍,很多文學著作中開始大量出現採耳相關描述,比較著名的有明代小說《醒世恆言》中的“挖耳當招”,明代文學家徐渭作的《掏耳圖》:“做啞裝聾苦未能,關心都犯癢正疼。仙人何用閒掏耳,事事人間不耐聽”等。

醉月子的《精選雅笑》中甚至詳細描述了採耳的感受:“親歷者身心舒坦、耳聰目慧,塵世凡事,恍若空靈,一勺一刷一鏟收放自如,一推一捏一撣輕緩有道,真乃小舒服也”。《淨髮須知》中也這樣描述採耳:耳作蟬鳴似有琴,身無氣脈不通風。妙手精玄輕一鑷,教人快樂自玲瓏。

漫步歷史長廊,探尋採耳文化的前世今生

相傳明太祖朱元璋,一日出巡,御駕行至磁器口時,只覺此地風光甚好,便與隨從輕裝簡行開始遊歷。在街角,他看到有一高人擺弄著各色用具,羽毛、鑷子、馬尾、平鏟、竹勺,模樣甚是奇特。朱元璋上前詢問,那人告知是為採耳之用。朱元璋翩然落座,喚那匠人為其採耳。匠人一道道工序輕緩自如的操作下來,朱元璋只覺耳聰心明,世間煩惱已如風消散,恍若身處幽靜竹林,耳邊只聞風聲鳥鳴。

漫步歷史長廊,探尋採耳文化的前世今生

到了清朝時期,採耳迎來了黃金髮展階段,與傳統剃髮行業的融合使其規模和形式都有了巨大發展。不僅成為八旗子弟和皇親貴族必備的享受專案,同時在民間也更加普遍起來,稍微有點經濟基礎的人都會選擇在剃頭、刮臉的同時,享受一把採耳的舒爽。

漫步歷史長廊,探尋採耳文化的前世今生

這一時期,宮廷設立了御用採耳師,而八旗貴族幾乎每家都有剃頭師傅,採耳是其必備絕活,有些丫鬟為了討主人歡心也開始主動學習採耳。為了更好地服務這些皇親貴胄,他們開始發明更加專業、完善的採耳工具和手法,並逐漸加入洗眼、刮臉、按摩等一系列附加服務,甚至在清朝後期出現了風靡一時的“清宮臥式採耳”技藝。

漫步歷史長廊,探尋採耳文化的前世今生

同時為了使用方便,人們開始將挖耳勺與其它生活用品相結合,其中與髮簪結合發明了一丈青,這一物品在《紅樓夢》第五十二回中就有提到:“晴雯便冷不防欠身一把將他的手抓住,向枕邊取了一丈青,向他手上亂戳……墜兒疼的亂哭亂喊”。

清朝滅亡以後,我國大部分地區開始戰亂頻發,人民生活疾苦不安,採耳技藝陷入低迷。直至近十幾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養生調理和休閒享受,採耳行業再次復甦,且工具和技藝日益繁雜、精湛,並於近兩年在全國範圍內獲得席捲式的發展,深受大眾青睞。

漫步歷史長廊,探尋採耳文化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