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詩抒寫作者登樂遊原時的感慨,也表達出自己內心深處的惆悵

本文由作者《安靜的談文化》

獨家原創,轉載請註明出

咱們今天還是繼續欣賞李商隱的詩作,大家都知道李商隱的詩作成就很高。“詠史詩”大多借用典故來抒發自己的心情和懷才不遇的感慨。“無題詩”也很有名,主題不突出在標題上,而是摻雜在詩句中。他的詩作擅長律、絕,具有獨特的風格,意蘊悠長,耐人尋味。好了,話不過說,下面咱們就來欣賞他的這首詩作。

這首詩抒寫作者登樂遊原時的感慨,也表達出自己內心深處的惆悵

《樂遊原》此詩作年不詳,但歷來被許多評論家認為是哀時之作。詩人身處晚唐,晚年多遭不幸,身世漂淪,懷才不遇,所以才有“向晚意不適”之感。此詩以“向晚意不適”倒裝切入,以“夕陽無限好”之讚歎轉而感嘆“只是近黃昏”。這一唱三嘆,將詩人的國運日衰之憂、身世沉淪之痛表達得淋漓盡致,更顯悲涼無比。詩中前兩句寫心情不適時登古原,遙望夕陽而生感慨。後二句既嘆晚景美好,但因近黃昏而惆悵。

這首詩抒寫作者登樂遊原時的感慨,也表達出自己內心深處的惆悵

這首詩抒寫作者登樂遊原時的無限感慨。詩人心情不好,於是驅車遣行,來到可以俯瞰整個長安美景的樂遊原的最高處。此時,夕陽西下,餘暉照耀著蒼茫的四周,火紅的夕陽是如此的迷人。詩人佇立風中,望著眼前的一切,不禁感慨萬千。景物倒是美不勝收,不過是正值黃昏,夕陽無限,一種無形的悲情在心中起起伏伏。詩歌屬於五言絕句,短短二十字,傳達的卻是來自人生幾十年、國家幾百年的感傷。李商隱之所以能發現美景下潛伏的憂傷,與他韶華逝去、功業未成有關。在他眼裡,再美的風景都不能消除心靈最深處的惆悵。

這首詩抒寫作者登樂遊原時的感慨,也表達出自己內心深處的惆悵

詩歌前兩句,點明瞭作者出遊的時間、原因和地點。“向晚”表明時間是黃昏,為最後一句埋下伏筆;“意不適”只是說明心情不好,並未點明什麼原因,也與最後一句遙相呼應;“驅”字顯示心情不好的時候急欲外出散心的心理特點;一個“登”字,彷彿一瞬間愁緒盡散,心情大好。前兩句作者雖然用字極為平常,細品卻有味道,尤其是在構思運筆方面。

這首詩抒寫作者登樂遊原時的感慨,也表達出自己內心深處的惆悵

登上高處,作者沒有把看到的景物全部鋪陳出來,而是抓住最能表現景物優美之處的“夕陽”,著一“無限好”的概括性的詞語,表達自己當時的感受。夕陽西下,山川都鍍上了一層紅色,遠遠望去,色彩鮮豔,瑰麗迷人。這一句彷彿把首句中“意不適”的惆悵徹底祛除。詩人沐浴在夕陽的柔輝中,他的心靈感到了深深的慰藉並變得舒展、明朗起來,使得詩人不得不驚歎:夕陽無限好啊!此刻作者多麼希望時間就此停滯,留住眼前的輝煌。可是夕陽在一點點下沉,愈來愈接近地平線。失去陽光的點染,這世界將會是多麼暗淡啊!想到此,詩人又不無惋惜:夕陽雖然豔麗依舊,可惜它畢竟接近黃昏了。詩人站在樂遊原的高處,無限地低迴留戀。

這首詩抒寫作者登樂遊原時的感慨,也表達出自己內心深處的惆悵

最後兩句詩,在美學上的價值超過了它的文學價值。一切奮發向上的人,絕不會從瑰麗奇美的景色中感受到傷感,相反,更會激勵自己,更愛惜時光,不辜負這無比壯美的黃昏時光。詩人既激賞晚景的美好,又因其“近黃昏”而無限低迴流連,惋惜悵惘。唯其“無限好”,悵惘惋惜之情才會更加濃重。詩人身處衰世,國運陵夷,身世沉淪,歲月蹉跎,對好景不長的感受很深。

這首詩抒寫作者登樂遊原時的感慨,也表達出自己內心深處的惆悵

登古原騁望,見夕陽沉西時遼闊蒼茫的景象,不免觸發鬱積於胸的感受;而家國之憂,身世之感,時光流逝之恨一齊湧來。同時詩人那顆異常豐盈、幽微、複雜的心靈世界此刻完全隱沒在面對夕陽的深沉感慨中了。詩中所表現的對於美好事物消逝的哀婉,既有一定的普遍性,又帶有那個衰頹時代特有的感傷色彩。整首詩在意境的蘊蓄、概括的深廣、感情的沉鬱等方面,都表現得非常突出。

這首詩抒寫作者登樂遊原時的感慨,也表達出自己內心深處的惆悵

全詩以“意不適”起筆,以“驅車”為情緒稍緩的開始,以“登古原”為情緒高昂起來的前奏,以“夕陽無限好”為情緒的高點,以“只是近黃昏”為情緒的最低谷,一波三折,曲盡其妙。尤其是最後兩句的情感落差,突出了人生向晚、國運漸衰的感慨,寓複雜的情感於美景中,出言卻又如此淺顯曉暢。歷來注家多認為是抒寫“遲暮之感,沉淪之痛”,慨嘆詩人的悲慘身世、憂時之作。聯絡作者時代、生活、思想及其他作品,這種理解有一定根據。不知道各位讀者欣賞完這首詩歌有什麼感想?歡迎留言,探討。

參考資料:《全唐詩》

參考資料:《李義山詩集》

參考資料:中國文學

圖片來源於網路,本文系作者《安靜的談文化》獨家原創,未經允許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