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設定華亭縣,元代由縣升為府,逐漸形成了較大規模的松江府城

唐朝設定華亭縣,元代由縣升為府,逐漸形成了較大規模的松江府城

唐天寶十載(751年)設定華亭縣,設縣不久就建起了縣城,至

元代由縣升為府,此後逐漸形成了較大規模的松江府城。當地人為這

座城市起的別稱叫茸城。關於茸城的來歷又有很多不同的說法與故事

。根據松江考古發現與舊志記錄,可得知古時松江山清水秀,在九峰等山林樹叢中到處是梅花鹿。相傳春秋時吳王壽夢來此狩獵,看見五

頭雄壯的梅花鹿,鹿茸高聳,美妙之極,壽夢不忍射殺,跟蹤前行,

誰知五頭梅花鹿一轉進山林便不見了蹤影。而該地從此有了一個漂亮

的名稱—五茸。

唐朝設定華亭縣,元代由縣升為府,逐漸形成了較大規模的松江府城

當然這只是一種民間傳說,沒有正式歷史記錄,不足為信。而另一種說法似乎就有根有據了,稱五茸為五處草叢之地。據北宋《華亭圖經》佚文:“吳王獵所有五茸,茸各有名,在華亭谷東。相傳三國時吳王孫權在此行獵。”又記:“吳陸遜生於此,子孫亦嘗有所遊獵,後人呼為‘陸機茸’。”南宋淳熙間許尚《華亭百詠》第十首《陸機茸》詩:“二陸為童日,驅馳屢忘歸。至今桑柘響,禽鳥尚驚飛。”元至元《嘉禾志》引用此詩並作注:“在谷東,吳陸遜生二孫,常於此遊獵,今為桑陸,又名吳王獵場。”

唐朝設定華亭縣,元代由縣升為府,逐漸形成了較大規模的松江府城

清黃霆《松江竹枝詞》第一首句:“五茸景物最清幽,環海東南第一州。”注:“吳王獵場有五茸,茸各有名。後即在其地建華亭縣,故又稱‘茸城’或‘五茸’。”而這裡所談的“茸”字不是鹿茸之意了,而是草茸之意。“茸”,《說文》“草茸茸貌”。王筠注:“蓋草初生之狀謂之茸。”一釋為草叢生貌。宋蘇軾詩“鋪田綠茸茸”。松江西境,古時在諸山之間,草木繁茂,飛禽走獸棲息其間,可為遊獵之所。

唐朝設定華亭縣,元代由縣升為府,逐漸形成了較大規模的松江府城

唐陸龜蒙《吳中書事寄漢南裴尚書》詩:“風清地古帶前朝遺事紛紛未寂寥。

三泖涼波魚絕動,五茸春草雉媒嬌。雲藏野寺分金剎,月在江樓倚玉

簫。不用歸去忘此景,吳王看即奉弓招。”上述詩文裡所指的“五茸”是供吳王行獵的五處草叢之地。清初吳偉業寫有《茸城行》長言長

歌一首,其中三聯記載:“君不見,夫差獵騎何翩翩,五茸春草城南

天;雉媒飛起發雙矢,西施笑落珊瑚鞭。湖山足紀當時勝,歌舞尤為後代傳。清代吳梅村還寫有云間《九峰詩》七律九首,第一

首《鳳凰山》雲:“碧樹丹山千仞岡,夫差親獵雉媒場;五茸風動琅

實,三泖雲沈沆瀣漿。鳥聽和鳴巢翡翠,花舒錦翼照文章;西施醉

唱秦樓曲,天半吹簫引鳳凰。”

唐朝設定華亭縣,元代由縣升為府,逐漸形成了較大規模的松江府城

以上兩首詩裡,均出現了過去志乘中未見記述的“吳王夫差偕同西施東臨五茸行獵嬉遊”的故事,並把獵場這段記述系在松江九峰之一“鳳凰山”條目下。吳梅村歌行之作,人稱“詩史”,如《圓圓曲》、《清涼山贊佛詩》,均馳譽人口,眾為探隱。因此這裡所詠吳王夫差遊獵故事,就很值得人們去研究和考查。無獨有偶,1962年在九峰之一鳳凰山南麓出土的一件高36。3釐米的春秋時期青銅尊,據專家考證可能是當時皇家貴族在此活動時的遺物。關於春秋時吳王壽夢曾到松江九峰一帶狩獵,多數人認為這是民間傳說而已,但也有一些學者認為此事還值得商榷。在上海古代歷史研究中,有兩個問題一直令人迷惑。

唐朝設定華亭縣,元代由縣升為府,逐漸形成了較大規模的松江府城

一個是關於上海地區夏屬九州之一揚州的問題。另一個是關於戰國時期“楚滅越”、上海屬楚的問題。對這兩個問題,以往寫史志的人都這樣記載,事實上這是錯誤的。關於上海地區夏屬九州之一揚州的問題。20世紀80年代初,上海開始編纂新縣誌時,在查詢本地行政區域歸屬的源頭時,從大量的歷史文獻中查到比較普遍的一種說法,就是在戰國前講到疆域歸屬時明白地寫道:今上海地區當時為九州之一揚州。歷代《松江府志》、《華亭縣誌》均記載:據戰國時期成書的《尚書·禹貢》所記,當時天下分為九州,揚州為“自淮而南至海以東者”。由此可見,位於東南沿海地區的松江當時應該屬於揚州之域。關於九州之說。

唐朝設定華亭縣,元代由縣升為府,逐漸形成了較大規模的松江府城

在我國古代史上,關於《禹貢》一書記“九州”一說的可信性歷來有爭論。在修志時也查到不少關於否定“九州之說”的觀點,併為此時難以下筆。就上述問題專門請教了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的一些專家。當時復旦大學歷史地理所所長譚其驤等一批專家,正在編纂《中國歷史地圖集》,對戰國九州問題作過比較深入的研究,並基本有了一些結論。這樣,我們對上海為“九州之一揚州”的說法終於有了答案。其實很多舊志引用《尚書禹貢》所記:大禹治水後分天下為九州,這是毫無根據的。

唐朝設定華亭縣,元代由縣升為府,逐漸形成了較大規模的松江府城

歷史上所謂九州應為戰國時地理學家對所知天下作的比較籠統的自然區域劃分,並非實際的古代行政區劃。中國統一於秦,秦漢時才可能把一統天下劃為若干郡、州。秦以前的夏、商、周王朝統計範圍僅限於黃河中下游,不可能統領九州之大,其時也只有眾多的大小諸侯之國,根本還未有統一的行政區劃,何來行政區劃與歸屬的九州呢?考查“九州”一說誤傳的原因,主要是古代對州的理解為地理區域,九州是四海之內的陸地;“九”字虛用,理解為多的意思,與“九澤”等是同一意思。其實在秦以前根本沒有十分明確的“楚滅越”的歷史記載,可以明確地說秦以前楚沒有滅越。

唐朝設定華亭縣,元代由縣升為府,逐漸形成了較大規模的松江府城

關於“楚滅越”問題比較複雜,已出版的不同觀點的論著也不少。有些問題尚待進一步考證研究。《越史叢考》認為,當時越國處於群龍無首各自為政的局面,許多史志所說的滅越只是滅了其中的部分而已。因此,關於戰國時期上海地區屬楚的問題更無從說起了。看完文章後,大家有什麼看法可以在下方留言評論,對內容感興趣的朋友,記得關注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