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傳說,血滴子背後的真相,雍正時期最大的特務組織"粘杆處"

2012年12月20日,由陳可辛監製、劉偉強執導的《血滴子》上映,票房成績一般,口碑也不算太好,但劇中的血滴子特效,做得十分出彩。

今天,咱們不聊這部電影,而是聊一聊血滴子,以及血滴子背後,那個雍正時期最大的特務組織“粘杆處”。

江湖傳說,血滴子背後的真相,雍正時期最大的特務組織"粘杆處"

武俠小說中的血滴子,千里之外,取人首級,純屬無稽之談。

武俠小說中,只要寫到雍正時期,血滴子必然作為終極的邪惡武器出現,更有甚者連雍正本人,在其筆下都是武林中的絕頂高手。

這些使用血滴子的人,都是雍正豢養的殺手,用來替雍正排除異己,殘害忠良。

據傳,雍正登基後,依然不願放過,當初參與爭奪皇位的阿哥們,其中八阿哥、九阿哥,都是為血滴子所殺。

雖然,血滴子被傳得神乎其神,千里之外,取人首級,但卻是無稽之談。

否則,有如此利器,清朝的慈禧老佛爺,能讓八國聯軍攆到山西吃沙子麼。

江湖傳說,血滴子背後的真相,雍正時期最大的特務組織"粘杆處"

真實歷史中的血滴子,確有原型,就是雍正設立的特務組織“粘杆處”

血滴子,是假的,但小說中描寫的特務機構,確實真的,那就是大名鼎鼎的“粘杆處”。

當雍正還是四阿哥胤禛時,位於北京城東附近的府內,長有一些高大的樹木。

每逢盛夏,繁茂枝葉中有鳴蟬,喜靜畏暑的胤禛,便命門客操杆捕蟬。

到了九子奪嫡時期,雍正就開始招募各類江湖好手,並有組織地訓練一批家丁,為自己四處刺探情報,剷除異己。

為掩人耳目,雍正對外說是為“粘杆處”,招募專事粘蟬、捉蜻蜒、釣魚的傭人。

這就是,“粘杆處”成立的由來。

江湖傳說,血滴子背後的真相,雍正時期最大的特務組織"粘杆處"

其實,很多皇帝都有直接聽命自己的特務組織,漢朝的叫繡衣直指,宋朝的叫皇城司,明朝的就更出名了東廠、西廠、錦衣衛。

雍正登上皇位後,為了鞏固專制統治,就在內務府之下,設立了特務機關“粘杆處”。

“粘杆處”正式的名字是尚虞備用處,總部就設在他做阿哥時的雍親王府。

雍和宮,原為“粘杆處”的秘密老巢,只對雍正負責,單線聯絡。

雍正繼位第三年,下旨將雍親王府改為雍和宮,定為“龍潛禁地”。改制後的行宮並未改覆黃色琉璃瓦,殿頂仍覆綠色琉璃瓦。

有人據此推測,雍和宮雖為皇帝行宮,但其實是一個戒備森嚴的特務衙署,為了不致秘密外洩,才改府為宮。

江湖傳說,血滴子背後的真相,雍正時期最大的特務組織"粘杆處"

而且宮裡很可能有一條專供特務人員秘密來往的通道,不過雍正的兒子乾隆,為了消除其父留下的不良遺蹟,改雍和宮為喇嘛廟時,加以徹底翻修,將其毀去無痕。

此外,“粘杆處”在紫禁城內還設一個分部,御花園堆秀山的御景亭是他們值班觀望的崗亭。

山下門洞前,擺著四條黑漆大板凳,無論白天黑夜,都有八名“特務”坐在上面。

他們分別是,四名“粘杆侍衛”和四名“粘杆拜唐”坐在上面。粘杆侍衛是特務頭目,而粘杆拜唐則是小特務。

當雍正有一些特殊事情,需要特殊辦理時,由值班人員迅速將交辦的任務,送往雍和宮,再由雍和宮總部,釋出命令,派人辦理。

雍正去世後,“粘杆處”並未解散。

做了六十年太平天子的乾隆,依然在利用“粘杆處”控制京內外和外省大臣的活動。

直到乾隆死後,“粘杆處”的特務活動才逐漸廢弛。

江湖傳說,血滴子背後的真相,雍正時期最大的特務組織"粘杆處"

位極人臣的和珅和大人,竟然也曾做過粘杆處侍衛,細思極恐。

除了電影裡面,“粘杆處”派出絕頂殺手,帶著血滴子,到處殺人之外。

一些半真半假的史料,也記載了相關內容。其中,有一則故事,很能說明“粘杆處”得厲害。

雍正時期,無論普通百姓,還是鄉紳官員,嚴厲禁賭。

朝官王雲錦某日早朝後回家,與幾個朋友玩葉子戲賭博。

玩了幾局後,忽然少了一個葉子,玩不成了,就停下來喝酒。

第二天入朝,雍正問他頭天玩了什麼。

王雲錦不敢隱瞞。雍正讚許他能夠說實話,從袖中拿出那個他們丟失的葉子給他。

冷汗直流的王雲錦,逃過一死。

江湖傳說,血滴子背後的真相,雍正時期最大的特務組織"粘杆處"

如此明目張膽,無孔不入,哪個朝官不是戰戰兢兢?

當然這樣的故事很多,並不一定是真的。

但和珅和大人,的確是當過“粘杆處”侍衛,只是不知道,做沒做個特務頭子,細思極恐啊。

史料記載,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和珅被授,被挑選為“粘杆處”補侍衛。

由此可見,粘杆處作為雍正、乾隆時期,最大的特務機構,雖然比不上明朝的兩廠一衛,但也不慌多人啊。

資料來源於:《雍正的智慧》

感謝您讀到這篇內容,寫得不好,請您見諒,如果有一點小小的感興趣,麻煩您點個贊和關注,謝謝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