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偉大功績的背後,有從諫如流的諍臣,還有母儀天下的賢后

唐朝,是一個繁盛的朝代,有300多個國家向唐朝進貢,是歷史上“萬國來朝”的強盛帝國。

隋朝末年,爆發農民起義,隋朝滅亡,天下大亂。最後雖然由唐高祖李淵帶領的唐軍完成了紡一,但此時的天下已千瘡百孔,人口銳減,武德年間只有200萬戶。

《通典》卷第七 食貨七:正倫奏……末年離亂,至武德有二百餘萬戶。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為我們呈現了一個大唐盛世,而這一切繁榮的背後,有一個人功不可沒,那就是唐太宗李世民,他開創的貞觀之治為大唐的盛世奠定了極大的基礎。

據史料記載,李世民常常以隋朝二世而亡的前車之鑑提醒自己,也一再向大臣們強調

“前事不遠,公等每看事不有利於人,必須極盲規諫。”(《貞觀政要》)

於是,貞觀年間,人才輩出,群臣諫諍成風。而將這一特徵發揮到極致的,當屬魏徵。

李世民偉大功績的背後,有從諫如流的諍臣,還有母儀天下的賢后

(一)第一諍臣:魏徵

魏徵曾說自己想當一名良臣而非忠臣,對此他的解釋是:“所謂‘良臣’,應該像稷、契、皋陶那樣,身獲美名,君受顯號,子孫傳世,福祿無疆;而所謂‘忠臣’,只能像龍逄、比干那樣,身受誅夷,君陷大惡,家國並喪,空有其名。從這個意義上說,二者區別大了!”

魏徵也正如他自己所說的那樣,盡忠但絕不愚忠。魏徵不僅敢天提意見,還擅於提意見,每次總能捉中要害,一擊即中。

貞觀五年,大唐一片祥和,充滿生機。李世民對臣下說:“今中國幸安,四夷俱服,誠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懼不終,故欲數聞卿備諫諍也。”

李世民雖然表示了恐懼之情,但事實上也是想要博得群臣的讚美,畢竟在他的統治之下,取得了“自古所希”的成就。

李世民偉大功績的背後,有從諫如流的諍臣,還有母儀天下的賢后

這時魏徵就說了:“內外治安,臣不以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魏徵並不稱讚李世民的功績,反而對他居安思危的態度十分讚賞。一方面誇了李世民,另一方面也提醒李世民要保持這種謹慎的態度。

因為魏徵時不時就給李世民來一句諫言,常常“潑冷水”,李世民還是有點忌憚他的。

一次,李世民正在逗弄一隻進獻的鷂鷹,忽然看見魏徵走進來,為了不讓魏徵看見,一時情急便將鷂鷹塞進了懷中。其實魏徵就是看破不說破,而且故意逗留了很久,等到他離開後,那隻鷂鷹已經悶死了。

但君就是君,自古以來有多少賢士因為一句話得罪帝王而身首異處。李世民也難免有龍顏大怒的時候。很多人應該都聽說過長孫皇后巧救魏徵的故事。

李世民偉大功績的背後,有從諫如流的諍臣,還有母儀天下的賢后

(二)第一賢后:長孫皇后

長孫皇后是在李世民還是秦王的時候,就陪他一路走來的賢內助,是一起經歷玄武門之變的患難夫妻。長孫皇后與李世民朝夕相處,對李世民的脾性自然是知之甚深。

一次,魏徵觸怒了李世民,李世民回到後宮時大發雷霆,還說一定找機會殺了他。長孫皇后聽到後,默默地回到寢殿換上鳳冠霞帔,如此隆重讓李世民十分詫異。

長孫皇后說“君王英明,臣子一定正直。如今魏徵之所以敢直諫,正是由於陛下的英明,臣妾怎麼能不道賀!”

長孫皇后自然是知道李世民並無殺魏徵的心,只是想出口氣,不過她這樣一來,不僅保全了魏徵,也給了李世民一個臺階,維護了皇帝的尊嚴,一舉兩得,實在是聰慧。

李世民偉大功績的背後,有從諫如流的諍臣,還有母儀天下的賢后

中國歷史上,有多少皇后為了培養自己的勢力,安插外戚。然而長孫皇后卻反其道而行,不僅自己絕不幹政,而且還讓阻止李世民重用自己的親族。

貞觀元年,李世民打算任用長孫無忌為宰相,長孫皇后就極力勸阻,不能重蹈兩漢的覆轍。

“妾既託身紫宮,尊貴已極,實不願兄弟子侄佈列朝廷。漢之呂、霍可為切骨之誡,特願聖朝勿以妾兄為宰執。”

但李世民執意如此,長孫皇后沒有辦法。便轉頭去勸誡兄長,拒絕接受任命。無奈之下,長孫無忌只好一再請辭。李世民最後只能改授,長孫皇后才如釋重負。

長孫皇后的氣度、修養、德行,都堪稱“母儀天下”的典範。禮賢下士、大局為重,吸取兩漢的教訓,抑制外戚勢力的膨脹,真正站在國家長治久安的角度,為李世民的“貞觀之治”也做出了重大貢獻。

李世民偉大功績的背後,有從諫如流的諍臣,還有母儀天下的賢后

(三)李世民的成功

在外有魏徵等忠臣的輔佐,回宮之後還有賢德的長孫皇后的規諫,李世民的成功,這些人也功不可沒。

但話說回來,若不是李世民自己是個明君,而且又有極高的自制力,怕是再有十個魏徵,也無法成就一個李世民。

正如魏徵所說:“陛下導臣使言,臣所以敢言。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龍鱗,觸忌諱也!”如果李世民是一個刻薄的昏君,那麼魏徵也不會如此冒險,處處諫言。

正因為李世民有從諫如流的心,魏徵才敢犯顏直諫。可以說,李世民成就了魏徵,魏徵也更襯托出了李世民的賢明。就像李世民所說,“公獨不見金之在礦,何足貴哉?良冶鍛而為器,便為人所寶。朕方自比於金,以卿為良工。”(《貞觀政要》)

李世民偉大功績的背後,有從諫如流的諍臣,還有母儀天下的賢后

李世民自比為金,他才智過人,但若沒有良工的雕琢,也無法發揮其最大的用處。同樣的,若沒有良臣的輔佐和長孫皇后的規諫,李世民一己之力,恐怕也無法成就如此大的功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