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裝是一種文化,回憶九十年代的家裝行業

回顧九十年代的裝飾行業,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裝飾裝修開始進入尋常百姓家。那時的裝飾行業是一片藍海,幾乎就沒有什麼競爭,從業人員較少,但是市場膨脹得很快。一個專案在還沒有進場的情況下首付款比例往往可以達到60%——80%,就是說連一個釘子都還沒有買的時候,收到的錢連本帶利都有了,剩餘的尾款只是利潤的一部分。也沒有最後扣質保金的說法,合同自己擬一個就可以拿來和業主簽署

家裝是一種文化,回憶九十年代的家裝行業

九十年代的家裝,傢俱基本上都靠現場做

那時的工人還沒有完全職業化,按天算錢,農忙時不管工地再忙都是會放下手中的工作回到老家進行播種或收割的,加錢挽留都不管用,他們說那是僅次於春節的節日,全村的親戚夥伴都會回來,白天一起做農活,晚上一起吃飯、喝酒、侃大山。春節後進行復工,還要講究“七不出,八不歸”。外省來的工人是自己租房子住,工資相對高至少百分之三十,主要就是江浙廣的。為了賺取高一點的工資,也出現過湖南等省的工人冒充廣工的事情。省內的工人是工程做到哪裡,就帶著被蓋及鍋碗瓢盆住到哪裡,吃住拉撒全在工地上。在吃上面非常節約,經常就是青菜蘿蔔煮一鍋蘸點蘸料就下著飯吃了,住上面是木工板往地上一鋪就是床,冬冷夏熱,還必須留一兩樣傢俱最後做,否則,活兒沒幹完臨時床板沒了就尷尬了。回想起來那時的工人們還是很能吃苦的,我們的國家能發展到現在這個程度,當時的他們也是功不可沒的。

家裝是一種文化,回憶九十年代的家裝行業

帶著被蓋行李外出務工

家裝是一種文化,回憶九十年代的家裝行業

節儉的飲食

家裝是一種文化,回憶九十年代的家裝行業

睡在工地上

家裝是一種文化,回憶九十年代的家裝行業

睡在工地

設計基本上就是電腦製圖加手繪,是免費的。需要效果圖的話,就額外收取七八百塊錢的費用。那時的電腦比現在的手機配置都差,設計人員經常為了渲染通宵地不睡覺,熬成熊貓眼是常有的事。大多數的方案制定都是和業主進行互動,就是拿些裝飾圖冊給業主翻看,看到比較中意的效果,就對比著圖冊克隆就行了。還有一部分業主到處參觀別人家的裝修,看到比較符合自己心意的,就領著裝修公司的人去借鑑。

家裝是一種文化,回憶九十年代的家裝行業

九十年代裝修風格

那時的工人是不大看得懂圖紙的,技術交底往往就是拿著木工鉛筆在要製作的位置旁邊的牆面上畫一個三維透視的圖樣並標上尺寸。要製作的專案還是比較多的,門窗及套、衣櫃、鞋櫃、電視櫃都是要現場製作的。甚至還有業主連床也要做,這時候工人往往要求業主先給紅包才給製作,至於是什麼講究,時間太久了已經忘了。遇到少數民族的業主也會有特殊要求,比如藏族的,就會在開工的時候給你兩條哈達,讓你放在房子的兩個地方,凡是金屬物件必須是金色的,這和他們喜歡黃金有關。遇到信佛的業主還要講究開工時間,佛龕的製作及方位的擺放,傢俱尺寸要用魯班尺按照吉利尺寸製作。真的是形形色色的業主和各式各樣的要求。

家裝是一種文化,回憶九十年代的家裝行業

九十年代裝修風格

那時的裝修材料都是真材實料的,建材商的生意都好做,基本上都沒有積貨現象出現,最早在市場上做批發零售生意的老闆沒有幾年就有相當一部分人移民美國了。裝修公司價格也不錯,毛利率至少都在一半,而且工程量都是按照係數計算,比實際量都有部分增加。能裝房子的業主基本上都是能掙錢的先富起來的主,所以不會有什麼價格打折現象,也沒有同行惡性競爭,也就沒什麼人去造假,去以劣充優。

家裝是一種文化,回憶九十年代的家裝行業

九十年代裝修風格

那時的裝飾裝修是沒有環保的概念的,從所使用各類材料的國家標準都沒有在環保上的硬性要求,傢俱做的越多汙染越嚴重,一個衣櫃開啟櫃門的一刻起就可以燻得人淚眼汪汪。直到後來不知哪個地方有人因為裝修得了白血病被媒體報道出來才引起了國家的重視。改革開放後好不容易有錢了的國民,在想要改善居住環境過夢寐以求的生活的時候,卻無意中付出了健康乃至生命的巨大代價。裝飾從業人員更要面對著不僅是揮發物汙染,還有粉塵、噪音、有毒物接觸汙染。一套房子中住的至少是兩代甚至三代人,全國有多少,不敢想象。全國的裝飾從業人員又是多少,他們掙到的那些錢在後來的某個時候連醫藥費肯定都不夠付的。裝飾裝修環保從無到有,從有到完善,是一個必須的過程。沒有前面的代價就沒有後來的完善。

家裝是一種文化,回憶九十年代的家裝行業

九十年代裝修風格

九十年代的裝修市場是藍海,有做不完的活,想裝房子的業主要到處找人介紹才能找到人來給他服務,就算找幾家比價,也沒有人會降價接招,因為不差這點活,差的是工人不夠用,根本就不用操心生意從哪裡來,很多從業人員都能輕易從裝修工程中掙到第一桶金。但是因為資訊的閉塞,大部分從業者都沒有發展的概念,都是賺一票是一票的活著。

九十年代就是這樣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