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好漢3箇中秋節,為何悲劇收場,那時不吃月餅,也無團圓之意

水滸好漢3箇中秋節,為何悲劇收場,那時不吃月餅,也無團圓之意

老話說“7月15是鬼節,8月15是人節” ,人節也就是中秋節。顧名思義,在這一天家人團聚一起喝酒賞月和和美美,那古人是怎樣過中秋節的呢?

從《水滸傳》這本名著中,我們管中窺豹,看看梁山好漢過中秋的情景。

1、中秋之夜,九紋龍史進在莊裡殺羊宰雞,好酒管夠,招待少華山下來的3位好漢神機軍師朱武、跳澗虎陳達以及白花蛇楊春。

水滸好漢3箇中秋節,為何悲劇收場,那時不吃月餅,也無團圓之意

四位好漢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好不快活之時,獵戶李吉引領著華陰縣尉以及三、四百名官兵衝進了史家莊。

因為少華山那三位好漢,正是官府通緝的大盜,所以史進被“朋友”拖累,無路可走只能殺官造反,從此走上了亡命天涯之路。

2、還是一年中秋夜,武松戴罪之身被張都監邀請到內宅鴛鴦樓上飲酒。席間,張都監讓漂亮的“養娘”玉蘭唱曲助興。

水滸好漢3箇中秋節,為何悲劇收場,那時不吃月餅,也無團圓之意

唱的歌就是蘇東坡的名作《明月幾時有》,人美歌好,其樂融融。一曲下來,英雄武松已經喜歡上了玉蘭。

張都監看出武松的心意,一邊讓玉娘連連給武松倒酒,一邊許諾會將玉蘭許配給武松為妻。

武松願望實現,不由大喜,這一夜喝得酩酊大醉。

讓武松萬萬沒想到的是,這原來是張都監設的一個局。武松最終因盜竊張都監家中財物被下了大獄。

水滸好漢3箇中秋節,為何悲劇收場,那時不吃月餅,也無團圓之意

這才有了“武松大鬧飛雲浦,張都監血濺鴛鴦樓”的故事,打虎好漢被逼無奈上了梁山。

3、最後一箇中秋節,是在杭州六和寺度過的。此時,梁山108好漢奉命徵方臘歸來,只剩下36人,很是悽慘!

因為死的死,傷的傷,好漢們也無心過節,多數都在休息。

花和尚魯智深忽聞戰鼓之聲大起,急忙找人打聽,才知曉今晚就是錢塘“潮信”的日子。

水滸好漢3箇中秋節,為何悲劇收場,那時不吃月餅,也無團圓之意

“潮信”就是固定日子漲潮的意思,所以古人稱之為“信”。

魯智深聽到的“潮信”兩字,心裡一激靈,這不是當年師傅智真長老曾經送他的一句話嘛。

“聽潮而圓,見信而寂”,原來自己的死期,便是錢塘江大潮之際。於是,魯智深在中秋夜裡含笑圓寂。

《水滸傳》中的中秋節,就像整個故事的走向一樣,都是先揚後抑,開始風風火火、熱鬧非常,最後平平淡淡、冷清淒涼!

水滸好漢3箇中秋節,為何悲劇收場,那時不吃月餅,也無團圓之意

水滸好漢的中秋故事講完了,再來看看宋朝時期中秋節的意義和風俗並不同於現在。

那時的中秋雖然是個節日,但重要程度比不上元宵節,更談不上和春節相比。

宋人在這一天,雖然飲酒慶祝,但不吃月餅,也並非一定要與家人一起過。“閤家團聚”這個觀念,直到明末清初才形成。

現代國人過中秋節,“團圓”才是核心,這也是我們每年最大的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