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爾幹群雄“大亂鬥”,奧斯曼藉機“收人頭”

話說自1355年塞爾維亞倒臺後,巴爾幹半島的局勢又變得一片渾濁,馬其頓,色雷斯,保加利亞,阿爾巴尼亞等地區紛紛脫離了塞爾維亞“老大哥”的麾下,這讓塞爾維亞很受傷,市中心價值千億的房產被人瓜分殆盡,換了誰也不高興。可想是這樣想,事到如今它能自保就已經很不錯了。相比之下,它的鄰居拜占庭同志就慘太多了。

幹過保險行業的人都清楚,推銷保險最喜歡那種人傻錢還多的客戶,不費口舌,直接白給。拜占庭就是這樣一個冤大頭,白白給奧斯曼了許多政治利益,讓奧斯曼這個平平無奇的窮小子一躍成為巴爾幹的新星。當拜占庭回過神來時,當年那個窮小子儼然已成為一方巨擎,它想動都動不得了。

1360年,奧斯曼新君穆拉德一世即位,立即對拜占庭展開攻勢,色雷斯地區的堡壘和富饒平原盡數被奧斯曼控制,對拜占庭來說,奧斯曼已經把刀架在脖子上了,再不反抗它真的要完,1361年拜占庭同奧斯曼帝國在阿德里安堡交戰,拜占庭全面潰敗,守軍開城投降。這下事情大條了,阿德里安堡一丟,拜占庭就如同一個沒了四肢和軀幹的廢人,只能任人擺佈。

巴爾幹群雄“大亂鬥”,奧斯曼藉機“收人頭”

佔領了阿德里安堡,奧斯曼一下打開了巴爾幹半島僵持的局面,向北可進軍保加利亞,向西可蠶食斯拉夫諸國,巴爾幹霸主的稱號已近在咫尺。而此時西方的諸侯們顯然還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匈牙利甚至對同為基督徒的保加利亞發動了一次十字軍東征,雙方在邊境大打出手,儼然一副非要分出你死我活的架勢。

趁這兩大幫派大戰元氣大傷,奧斯曼毫不猶豫地背刺保加利亞,佔領菲利波要塞,切斷了保加利亞同西方諸國的聯絡,控制了保加利亞和拜占庭的經濟命脈,同時把這兩個“難兄難弟”變成了自己的附屬國,雖然它們的忠心並不怎麼可靠。

拜占庭倒了,抗擊異教徒的重任落在了匈牙利的肩上,它迅速拋棄宗教糾葛,同塞爾維亞和波斯尼亞組成聯軍抗擊奧斯曼帝國的侵略,戰爭是一邊倒的屠殺,史學家記載,奧斯曼對駐紮在馬裡查河谷聯軍進行了偷襲,數以千計的軍隊被趕到河裡溺亡,匈牙利在第一次博弈中就以慘敗的結局收場。

奧斯曼對巴爾幹頻頻用兵之際,拜占庭也沒有坐以待斃,它先後兩次前往教廷,乞求教廷能夠發動十字軍打退奧斯曼人的進攻,但兩次拜訪的成果都所得寥寥。其實不怪西歐國家不願意出兵,而是奧斯曼進攻的時機選得太好了,十四世紀是什麼?正是“黑死病”肆虐的時代,其對歐洲造成的後果甚至等同於一次世界大戰,高達三分之一的人口死亡率幾乎癱瘓了整個西歐社會,在這種大背景下,誰還有心思為一個微不足道的二流小國出兵呢?

巴爾幹群雄“大亂鬥”,奧斯曼藉機“收人頭”

要我說,奧斯曼真的是十四世紀的天選之子,蒙古人入侵導致羅姆蘇丹國的滅亡為奧斯曼的獨立創造了條件;拜占庭的“引狼入室”讓奧斯曼的侵略得以名正言順;黑死病的爆發讓整個西歐社會都無暇東顧;我想如果有什麼能解釋這一切,那可能就是命運吧……

1371年由塞爾維亞領導的巴爾幹聯盟再戰奧斯曼,矛盾重重的聯軍根本架不住兇悍團結的奧斯曼人,塞爾維亞在這一戰後徹底崩潰,分裂為眾多小公國,這一仗的勝利給奧斯曼一個消化的機會,它的目的並不是簡簡單單的佔領地盤,而是將征服的希臘地區徹底同化,成為奧斯曼的“東西”,用個時髦的概念來說就是所謂的文化殖民。

奧斯曼攻打巴爾幹的思路很明確,消滅敵方有生力量,佔領關鍵要塞,破壞當地經濟,同時輔以威逼利誘的手段,分離巴爾幹聯盟,讓其不攻自破,這種方法屢試不爽,奧斯曼憑藉其高明的厚黑手段合縱連橫,巧妙地建立起奧斯曼在巴爾幹地區的支配地位。

巴爾幹群雄“大亂鬥”,奧斯曼藉機“收人頭”

奧斯曼是一個偉大的導演,巴爾幹諸國更是傑出的演員,它們竭盡全力地配合奧斯曼去演出一場內鬥大戲,其敬業精神不能不讓人感動,但它們在巴爾幹上演的好戲還遠遠沒有結束。

巴爾幹群雄“大亂鬥”,奧斯曼藉機“收人頭”

RT 正版包郵 巴爾幹百年簡史書籍

¥

46。5

拼多多

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