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戰,14萬中國人以工代兵被“騙”上了歐戰的戰場

1998年11月2日,在巴黎13區唐人街區的布迪古公園內,舉行了一個莊嚴隆重的儀式——法國政府為一戰中在法國戰場上犧牲的中國勞工豎立紀念碑暨揭幕儀式。

碑上用中法文鐫刻著:“紀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為法國捐軀的中國勞工和戰士”

第一次世界大戰,14萬中國人以工代兵被“騙”上了歐戰的戰場

位於巴黎布迪古公園內的華工紀念碑

那場發生在一個世紀以前帝國主義之間為了瓜分殖民地,所爆發的戰爭似乎毫無正義可言,但是鮮為人知的是,卻有14萬中國人以勞工的身份來到歐洲戰場。

這是一段曾被西方世界刻意塵封的歷史,也是一段不能被遺忘的歷史。

1916年凡爾登戰役與索姆河戰役相繼爆發,以英法在內的協約國人員傷亡慘重,經歷了兩年多的戰爭,面對協約國兵力銳減、勞動力奇缺的現實,英法兩國自然將目光投向了遙遠的人口大國——中國,以此獲取充足而廉價的勞動力。

第一次世界大戰,14萬中國人以工代兵被“騙”上了歐戰的戰場

一戰時期的協約國(綠色)與同盟國(紅色)勢力劃分

然而此時的中國北洋政府成立不過四年,各路軍閥群雄紛起,中華民國開啟了軍閥混戰時代,中央政府僅僅只是一個空殼。除去國內的各大軍閥,清末遺留的外國政治勢力依然如幽靈般將魔爪伸向中華各地。

第一次世界大戰,14萬中國人以工代兵被“騙”上了歐戰的戰場

外國政治勢力遍佈中華各地

在這種情況下,面對列強們爭奪殖民地的歐洲戰場,北洋政府本著互不得罪的想法,採取了中立政策。然而,隨著各方勢力施壓,加之協約國的頻頻“示好”,甚至以戰後利益重新劃分,作為交換條件,向中國政府表現出了“親近”的態度。於是,北洋政府給出了“明是中立,暗是參加”的策略,途徑則是以工代兵赴歐參戰。

1916年5月,一家名為“惠民公司”的勞工海外輸出招聘公司成立。當時給出的條件是,去歐洲的勞工,每人每天1法郎,相當於一個月30法郎左右,當時1塊銀圓兌5法郎,此外,只要你去歐洲,每個月家屬還能額外領到10塊銀圓。在當時國內還有大量連飯都吃不飽的貧苦百姓,於是此告示一貼,吸引了大批老百姓,他們就這樣被騙去了戰火紛飛的歐洲戰場。

第一次世界大戰,14萬中國人以工代兵被“騙”上了歐戰的戰場

1917年,華工整合完畢,登船赴歐。華工赴歐的航線為輪船南下印度洋,入蘇伊士運河,經地中海到達法國

1917到1918年,北洋政府陸續派遣了14多萬名中國勞工前往歐洲戰場。據記載,其中英國人管理下的中國勞工約9。6萬人,法方管理下約3。7萬人,另外還有1萬餘人則在美國赴歐遠征軍中服務。

第一次世界大戰,14萬中國人以工代兵被“騙”上了歐戰的戰場

在威海的勞工營,英國招工局對華工進行了篩選和簡單的軍事訓練

按照事先合同約定,中國勞工是以工代兵,並不參與前線戰事。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在1917年中國對德宣戰之後,英法當局對於中國勞工的工作安排發生了變化,他們幾乎全部被投到了前線,從事挖戰壕、修工事、救護傷員、掩埋屍體、架橋修路,甚至押解糧草彈藥,華工從事的都是最艱難和繁重的工作。

第一次世界大戰,14萬中國人以工代兵被“騙”上了歐戰的戰場

戰場上搬運彈藥的華工

第一次世界大戰,14萬中國人以工代兵被“騙”上了歐戰的戰場

一家法國軍工廠的車間,工人除了華工還有法國女性

第一次世界大戰,14萬中國人以工代兵被“騙”上了歐戰的戰場

華工在英軍軍官的監督下將燕麥裝車

據中國勞工團13營的隨行翻譯張邦勇在《華工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片段回憶》中寫道:“他們被派往法國東北部挖戰壕時,實際已經在敵人步槍射擊範圍之內,有些地方甚至於敵人的戰壕距離不超過50米,直到中國勞工挖好戰壕後,英國士兵才進入陣地。”也就是說,華工被推向了戰場最前線。

第一次世界大戰,14萬中國人以工代兵被“騙”上了歐戰的戰場

在法國前線修理鐵絲網的華工(照片來自考茲家族基督教青年會檔案,明尼蘇達大學)

第一次世界大戰,14萬中國人以工代兵被“騙”上了歐戰的戰場

華工在戰場上修復被炸燬的鐵路

第一次世界大戰,14萬中國人以工代兵被“騙”上了歐戰的戰場

華工在英國軍官的指導下,將9。2英寸的彈藥裝載到彈藥列車上

1918年11月11日,德國投降,協約國戰敗。歷時四年零三個月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宣告結束。

然而,在1919年1月的巴黎和會上,中國並沒有得到戰勝國應得的尊重和勝利。當初北洋政府派出14萬華工參加一戰,中國所求不過是收回屬於自己的領土和權益,但戰後卻遭到列強的否決,理由則是中國未出一兵,宣而不戰。

中國勞工團也未能滿載榮譽歸國,因為與協約國簽訂的合同是三年或五年,停戰後,那些倖存下來的華工不得不在異國他鄉繼續工作。

據統計英方監管下的中國勞工在停戰時約有九萬六千人,其中八萬人仍在繼續工作。一部分為英國服務到1920年才開始得以回國,另外一部分為法國服務到1922年約滿才能返回。也有少量華工選擇了留在異國他鄉,娶妻生子,成為了最早的一批華人華僑。

第一次世界大戰,14萬中國人以工代兵被“騙”上了歐戰的戰場

同法國姑娘結婚的中國勞工張長松,1917年到法國做搬運工,戰後娶妻生子定居法國機械城

據瞭解,“1919年9月,首批中國勞工約滿回到中國,但遺憾的是,由於戰後國際匯率的急劇變化,尤其是法郎的貶值,加上

華工們

的薪水大都被匯入中國的興業銀行,而後者在戰後因資不抵債,而導致很多勞工未能將薪水取回。”

如此,經過數年的戰火與磨難之後,很多幸存的中國勞工在經濟上並沒有得到太多的改善,但他們能夠安全返回中國還是幸運的,畢竟他們活著回到了故鄉。

第一次世界大戰,14萬中國人以工代兵被“騙”上了歐戰的戰場

歸國列車上的華工

在之後的統計中,大約有1萬多名華工死在了一戰戰場,11萬左右的華工最後回到了中國,除此之外,大約有兩萬人至今渺無音訊,而其中真正留下名字為此立碑的只有1874人。

第一次世界大戰,14萬中國人以工代兵被“騙”上了歐戰的戰場

曾是英軍華工營地內的墓碑,有的墓碑上甚至沒有名字,只有屬於華工的個人編號

早在1925年,留居法國的3000多名老華工就曾要求法國政府立碑紀念陣亡的華工,但遭到了拒絕。

在戰爭結束的近一個世紀裡,這段歷史彷彿被西方世界刻意抹去,在紀念一戰的各種活動中,很少提及到他們,彷彿他們從來沒有來過這裡。

直到1988年,法國政府才公佈了有關華工文獻,這段歷史中的華工資料才得以廣為人知。

第一次世界大戰,14萬中國人以工代兵被“騙”上了歐戰的戰場

英國招募的第一位華工畢緒忠(第1號)及其登記表

第一次世界大戰,14萬中國人以工代兵被“騙”上了歐戰的戰場

加拿大書報檢察署的剪報,對出現對華工新聞報道的監視和禁止(加拿大國家檔案館)

同年9月5日,在法國政府憲報中公佈法令,表彰在一戰中的老戰士,在88位獲得勳章的老戰士中,只有兩位外籍人,他們就是當時還健在的老華工呂虎臣(時94歲)和曾廣培(時92歲)。與此同時,法國政府特製銅牌,紀念一戰期間參與盟軍抗戰並獻出生命的華工,和在抗戰勝利後在巴黎里昂火車站周圍形成的法國第一個華人區。

1998年11月2日,在巴黎13區唐人街區的布迪古公園內,法國政府為一戰中在法國戰場上犧牲的華工豎立紀念碑暨揭幕儀式,以此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為法國捐軀的華工。

第一次世界大戰,14萬中國人以工代兵被“騙”上了歐戰的戰場

揭幕儀式上人們在紀念碑前默哀

法國國防部負責老戰士事務的國務秘書長,皮埃爾·馬塞雷先生在儀式中講話:“一戰期間,數萬華工陸續來到法國。在法蘭西民族處境危難的時刻,他們為法國作出了可貴的貢獻,我們今天立碑感謝他們。”事隔80多年,這一評價使所有在場的人產生一種沉甸甸的歷史感。

第一次世界大戰,14萬中國人以工代兵被“騙”上了歐戰的戰場

位於法國北部的華工墓碑,所有的墓碑都朝向東方

第一次世界大戰,14萬中國人以工代兵被“騙”上了歐戰的戰場

努瓦耶勒市郊諾萊特華工公墓

資料借鑑:張建國《中國勞工與第一次世界大戰》;北京日報《一戰華工——歐洲戰場上的中國勞工軍團》;影片資料@我很莊嚴《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十四萬中國勞工》

宣告:文中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絡,我們將在第一時間進行核實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