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金兩朝的兩個著名詞人名字相同,其中一位曾當過冀南一縣主簿

《望江南·梳洗罷》唐·溫庭筠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

《謁金門·雙喜鵲》金·王庭筠

雙喜鵲。幾報歸期渾錯。盡做舊愁都忘卻。新愁何處著。瘦雪一痕牆角。青子已妝殘萼。不道枝頭無可落。東風猶作惡。

這兩首詞,雖然詞牌不一樣,但是詞意卻突出了“閨怨”,表現出來閨中人急切盼望著遠方丈夫歸來的情景,其風格像是出自一個人的手筆,另外從名字上如果不仔細看,會以為是一個人的作品,但是這兩首詞卻是兩個詞人所寫,不只是這首詞風格相近,這兩個詞人的名字也是相同的。

唐、金兩朝的兩個著名詞人名字相同,其中一位曾當過冀南一縣主簿

金王庭筠

在我國古代,同名的人數不勝數,但是在詩詞創作上同名的人卻不太多,尤其是唐末的溫庭筠、金朝的王庭筠,這兩位相差近350歲均以“庭筠”為名的文學家、詩人,在我國古代詞壇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金朝王庭筠(1151—1202年10月27日),渤海人(今遼東營口),金代文學家、書畫家。是金大定十六年(1176年)的進士,文詞淵雅,字畫精美,《中州雅府》收其詞作十六首。

唐、金兩朝的兩個著名詞人名字相同,其中一位曾當過冀南一縣主簿

金史王庭筠傳

王庭筠在中了大定十六年的進士後,先是當了“承事郎(散官名,金朝為正八品下)”的官,後任恩州(今今山東武城縣城區)軍事判官(一般為從六品)。在任時,曾經設計抓住了有“謀為不軌”的郡民鄒四,但又不願意擴大打擊範圍,就開釋了無辜受牽連的百姓千餘人。在以嚴刑為尚的金朝,這樣的作法無疑被官場所不容,所以他的職務降為館陶“主簿”,主簿是知縣的佐貳官,有自己的辦公場所主簿廨,官品為,負責全縣的戶籍、緝捕、文書辦理等事務。

唐、金兩朝的兩個著名詞人名字相同,其中一位曾當過冀南一縣主簿

王庭筠在今天河南省安陽市林州市所建黃華書院

在館陶主簿的任期滿後,任滿後到彰德(今天的河南省安陽市)居住,買田隆慮(今天安陽林州市),讀書黃華山寺,所以自號為“黃華山主”。

自居住彰德之後,到了金章宗明昌三年(1192年),王庭筠被召入館閣為應奉翰林文字,與秘書郎張汝方鑑定內府書畫,後匯刻成《雪溪堂帖》。後又任翰林修撰。4年後,因趙秉文上書事被削職,降為鄭州防禦判官。承安四年(1199年),又起用為應奉翰林文字。泰和元年(1201年),復為翰林修撰,泰和二年十月十日(1202年10月27日)去世,終年52歲,金章宗也特地寫詩追悼他。

唐、金兩朝的兩個著名詞人名字相同,其中一位曾當過冀南一縣主簿

王庭筠書法作品

在《金史》列傳·卷六十四中專門有王庭筠傳記,現收錄如下,以供參考:

王庭筠,字子端,遼東人。生未期,視書識十七字。七歲學詩,十一歲賦全題。稍長,涿郡王翛一見,期以國士。登大定十六年進士第。調恩州軍事判官,臨政即有聲。郡民鄒四者謀為不軌,事覺,逮捕千餘人,而鄒四竄匿不能得。朝廷遣大理司直王仲軻治其獄,庭筠以計獲鄒四,分別詿誤,坐預謀者十二人而已。再調館陶主簿。

明昌元年三月,章宗諭旨學士院曰:“王庭筠所試文,句太長,朕不喜此,亦恐四方效之。”又謂平章張汝霖曰:“王庭筠文藝頗佳,然語句不健,其人才高,亦不難改也。”四月,召庭筠試館職,中選。御史臺言庭筠在館陶嘗犯贓罪,不當以館閣處之,遂罷。乃卜居彰德,買田隆慮,讀書黃華山寺,因以自號。是年十二月,上因語及學士,嘆其乏材,參政守貞曰:“王庭筠其人也。”三年,召為應奉翰林文字,命與秘書郎張汝方品第法書、名畫,遂分入品者為五百五十卷。

五年八月,上顧謂宰執曰:“應奉王庭筠,朕欲以詔誥委之,其人才亦豈易得。近党懷英作《長白山冊文》,殊不工。聞文士多妒庭筠者,不論其文,顧以行止為訾。大抵讀書人多口頰,或相黨。昔東漢之士與宦官分朋,固無足怪。如唐牛僧孺、李德裕,宋司馬光、王安石,均為儒者,而互相排毀何耶。”遂遷庭筠為翰林修撰。

承安元年正月,坐趙秉文上書事,削一官,杖六十,解職,語在秉文傳。二年,降授鄭州防禦判官。四年,起為應奉翰林文字。泰和元年,復為翰林修撰,扈從秋山,應制賦詩三十餘首,上甚嘉之。明年,卒,年四十有七。上素知其貧,詔有司賻錢八十萬以給喪事,求生平詩文藏之秘閣。又以御製詩賜其家,其引雲:“王遵古,朕之故人也。乃子庭筠,復以才選直禁林者首尾十年,今茲雲亡,玉堂、東觀,無復斯人矣。”

庭筠儀觀秀偉,善談笑,外若簡貴,人初不敢與接。既見,和氣溢於顏間,殷勤慰藉如恐不及,少有可取極口稱道,他日雖百負不恨也。從遊者如韓溫甫,路元亨、張進卿,李公度,其薦引者如趙秉文、馮璧、李純甫,皆一時名士,世以知人許之。為文能道所欲言,暮年詩律深嚴,七言長篇尤工險韻。有《藂辨》十卷,文集四十卷。書法學米元章,與趙渢、趙秉文俱以名家,庭筠尤善山水墨竹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