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書面語傳播的一大景觀,逆行傳播——采詩,獻詩

大家好,我是小編朱慧怡,今天來和大家聊一聊漢語書面語傳播的一大景觀,逆行傳播——采詩,獻詩。

采詩、獻詩是“反常”的逆行傳播—是由低層次向高層的輻射,這種輻射是高層次情願來俯就、吸收的。當權者這樣做當然是為了有益於鞏固政權,而且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都證明這樣做是管用的。這,是其實用價值之一。另外的實用效果還有許多,如豐富了宮廷禮樂的篇章、各國的不同情調給王室一種新鮮的感官刺激—只有陌生化才能滿足人們的無厭的好奇心。這些在當時宮廷生活中是重要的,所以有一種太師(樂官)專門整理來自各國的詩歌,他們重新改編散亂自由的“外省”的詩歌、音樂,這種整合使原先處於“邊緣”地位的作品進入了大一統的王權的禮樂秩序,從而得以在更大的範圍內持久流傳—這也是中國古代傳播史上的規律性特徵—必須進入“中心”才能傳之久遠,才免於被淘汰的命運。這跟中國的集權體制有直接的關係。

漢語書面語傳播的一大景觀,逆行傳播——采詩,獻詩

這種王權中心吸附邊緣資訊,加以改編利用的做法,對於文化傳播有功有過。每一個新的大一統的形成、上升時期,往往是文化整合、融合、昇華的黃金期,夏商周歷代如此,然而任何大一統的一元化的文化統治,事實上都包含著形式化的強制、對於新鮮資訊的閹割、宰制。這種整合是種文化暴力,中央將各國詩歌音樂體系化的工作是在編織權力網路,它建造起一種“太陽”吸引群星的態勢,引誘邊緣的民間的文化創造徑奔包裝成文化中心的權力中心,說白了,就是“文化朝貢”,是各國經濟上朝貢中央政府的文化“賠嫁”。等到滿清整理出版(四庫全書)時,這種暴力性質才有目共睹。

漢語書面語傳播的一大景觀,逆行傳播——采詩,獻詩

政治的重要內容當然包括外交。對於中央政府來說,他們與諸侯國的關係也有“外交”的色彩,各諸侯國之間的交往當然是外交了。外交的一個重要內容包含著維護交流。尤其是在貴族政治時期,戰爭也是要遵守遊戲規則的。直接的政治、軍事目的也往往包裝上雍容和平的形式,有話不直說,而是透過“賦詩言志”的規則含蓄地暗示出來。雙方還都聽得懂,說明他們有相同的知識系統或編碼系統。這得力於王室的標準化整理工作。王室的樂官將收集或各國以及公卿列士貢獻的詩歌加工、合了樂律,書寫於簡片,讓樂工排練演習。各國的諸侯們自然加以仿效,諸侯國的貴戚們再加以模仿。就這樣,一圈一圈地擴散於文化階層。是否懂禮樂是貴族以及何等層次的貴族的一個“硬指標”。文化雖說是虛的卻既有實際用處又有一時看不透的價值。各種儀禮歌詩的修養是必備的,不僅在外交場合,就是在上流社會的社交來往中也是非常用的著的。所以,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

漢語書面語傳播的一大景觀,逆行傳播——采詩,獻詩

在春秋時代,王室、諸侯、大小貴族都有大小不等的樂隊,流傳或者說通行著大致相同的演奏樂歌。列國人士把這些樂歌的歌詞借用來作為表情達意的工具,是因了它們已經通行才能無障礙的相互“傳通”。“詩三百”成了上等華人表情言志的資訊通道。《左傳》、《國語》記載了大量賦詩言志的事情。所謂賦詩言志不是自己創作詩篇吟唱,而是點出現成的詩篇由樂工演唱,藉以表明自己的情意。如(左傳·襄公二十六年)記晉侯囚衛侯,齊侯和鄭伯往晉排解。在宴會上,晉侯先賦《大雅·嘉樂》作歡迎曲,表示對兩位國君的歡迎和讚頌;齊國的景子答賦《上雅·要蕭》,讚頌晉侯的恩澤遍及於諸侯;鄭國的子展答賦《鄭風·繃衣》,表示鄭不會背叛晉。接著商談救衛侯的問題,景子賦《髻之柔矣》(逸詩),以馭馬要用柔髻為喻,勸晉侯對小國要寬大;子展賦《鄭風·將仲子》,取詩中“人之為言,亦所謂也”一句,暗喻要考慮各種輿論。於是,晉侯放回衛侯。

漢語書面語傳播的一大景觀,逆行傳播——采詩,獻詩

再如《左傳·定公四年》記載楚國遭吳國侵略,楚國大夫申包肯向秦國求救,秦國不理。申包肯絕食痛哭七日,感動了“秦哀公為之賦(無衣)……秦師乃出”。(無衣)中有:“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修我甲兵,與子偕行。”表達了與申包骨同仇敵汽、一起上戰場的決心和意志。

列國間力、外交,往往透過賦詩言志的方式,用比喻和暗示的方法表達彼此的立場和意見。賦詩成為外交官必備的一種才能,出使辦理外交事務,必須選擇能掌握歌詩意味的人才。文學,成為政治的傳聲筒—這是口傳政治、話語政治的畸形樣品—現代外交已將這些因素推到背後,變成了氛圍。

漢語書面語傳播的一大景觀,逆行傳播——采詩,獻詩

另外,歌詩在分封國之間的日常交往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周朝兄弟宗族之間經常“聚會”“串門兒”,相聚必有宴會,宴會上必有歌詩。當了王的人也經常歡迎其他親戚相聚,以增進團結,鞏固聯盟。《伐木》、《常棣》、《行葦》都是周朝宗族宴會的詩。尤其是《常棣》反覆說:“凡今之人,莫如兄弟”。《鹿鳴》詩則是通用的宴會詩。後世的帝王招待新中進士的宴會稱為“鹿鳴宴”,人們常說“鹿鳴求友”,這是這種話語傳播的再生果實—“典故”在漢語語境中真有無盡的再生的意義,這是漢語書面語傳播的一大景觀。

漢語書面語傳播的一大景觀,逆行傳播——采詩,獻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