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分敏感的人,都是“偏執狂”

過分敏感的人,都是“偏執狂”

據調查發現,近年來二三線城市的人似乎也越來越焦慮和恐懼了,也許是因為微信、電商在一步一步地縮短小城市和一線城市之間的距離,人們也非常近距離地接觸到一線城市人群的感受,比如愁堵車、出國旅遊的、買iPhone6的,想把孩子送到一線城市出現的嬰兒游泳館,早教中心、國際學校、貴族學校,越來越覺得自己的錢不夠花……而這些焦慮和恐懼不是別人賦予的,而是這個社會、這個時代。

被稱為“精神分析社會學”奠基人之一的心理學家弗洛姆曾有一個著名觀點:安全和自由不可兼得。過去的時代是安全、但不自由的時代——可選擇的東西太少,人們心安理得;而現在的時代是自由、但不安全的時代。把這個理論放到目前的“重症時代”來看,似乎更有意味。

“走出來”的第一步,就是先“走進去”。也就是說,首先要承認自己的恐懼,並且承認因此而感到痛苦。聆聽自己的感受,才能從中脫身。努力對自己誠實,因為正如心理學家米歇爾·勒儒尤強調的:“影響情緒的不可控因素有很多,看清自我,關鍵在於弄清楚那些因素是什麼。”

“對於危險的過度焦慮和恐懼源於對現實的獨特視角。”多看些資料以加深認識。這樣能幫自己做出有益的讓步。然後告訴自己,將自己等同於受害者並不能使人輕鬆。努力找回真正屬於自己的位置,而不是將自己放在別人的位置上來考慮問題。

如果我們努力地去尋找,就會驚奇地發現我們每個人都擁有讓自己願望達成的能力,誰也不例外。不管現在的你認為自己多懦弱、處境多絕望,只要你有決心,肯堅持,就一定能到達幸福的彼岸。

過分敏感的人,都是“偏執狂”

過分敏感的人,都是“偏執狂”

在英特爾公司董事會主席安迪·格魯夫丟擲“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的論調後,偏執狂似乎一夜之間變成了一個“高大上”的稱謂,因為那些能將產品做到極致和趨近完美的人,似乎多少都有些偏執的特質。尤其是喬布斯的功成名就之後,一度被認為“偏執狂改變世界”。可是很多人忘了“偏執狂”本是一種久難治癒的精神疾病。

偏執狂是一種罕見的精神病,以逐漸發展的按邏輯構築的系統化妄想為特徵。最常見的是誇大、被害或有關軀體異常的妄想,不伴有幻覺或分裂症狀的思維紊亂。

劉暢是一個很普通的男孩子,成績優異,在學校期間一直是老師喜歡的好學生,在班級競選班長的時候,很自信地參加競選,但是班級裡只有三個人投他的票,他很氣憤,認為是班級裡的同學嫉妒他的才能,所以聯合起來不選他。上課時他愛頂撞老師,覺得老師的想法明明是錯誤的,可是老師反而說他的是錯的,心裡很不服氣,對很多事情都只認自己的理,愛鑽牛角尖。我行我素,認為自己比別人有能力和智慧,不願意管別人的喜、怒、哀、樂,不願意與人分享,朋友少,關係差,而且很容易將平常的事情解釋為不符合實際情況的“陰謀”,很容易嫉妒和猜疑。

認為別人是不可靠的,自己卻視自己是正直的、純潔的、高貴的和脆弱的,易受到他人不公平的對待,別人是狡詐的、偽善的、別有企圖的。因為擔心自己會被別人以某種方式操控、貶低、侮辱、傷害等,所以他總是處於過度警惕的狀態,時時提防別人的攻擊,常斷言自己已經被誤解,故而表現出敵視、憤怒、控訴或攻擊行為,是個典型的偏執狂。

劉暢因為自己的自信心受挫,從而變得異常敏感,過分在意別人的看法,從而丟棄了自己。後來在心理醫生的幫助下,劉暢開始願意和別人進行交流,病情也日益好轉。

過分敏感的人,都是“偏執狂”

我們都曾遇到過這樣的問題:當我們解答一個具體的學業難題時,當我們面對繁重的工作時,當我們追求美好的愛情時,很容易偏執地、長時間地糾纏某個問題或某個人。

其實,問題如果一時解決不了,那就暫時跳過去,回過頭來等待適當的時機再去解決它;工作如果一時無法完成,那就靜心列個計劃表,化大為小,一步步完成;愛情如果一時沒有如願,那就笑一笑然後離開,繼續尋找下一次的美麗邂逅。在我們整個人生事業中,要考慮到我們的生活背景和全面的人生內容,不能把自己變成一個機器,只知道做一件事,其餘的看不見、不關心。

以前,看過這麼一個故事:有一個漁夫,是出海打魚的高手,可是他為人太過於敏感,而且還特別喜歡發誓,哪怕誓言完全不符合實際,也會將錯就錯下去。

一年春天,漁夫在市集上聽說墨魚的價格漲得越來越高,有朋友就告訴他,墨魚現在價格高,很多人都會去打墨魚的,物極必反,以後墨魚價格定會大跌,讓他不要全部打撈墨魚,可是漁夫他偏偏不聽,認為朋友是在糊弄他,而且自作聰明地發誓這次出海只打撈墨魚。不湊巧的是,這次魚汛所帶來的都是螃蟹,連墨魚的影子都沒有,他只能空手而回。回到岸上後,他聽人說現在市集上螃蟹的價格最高,這讓漁夫懊悔不已,於是又發誓下次出海一定要全部捕撈螃蟹。

第二次出海,他的朋友又告訴他,讓他別隻注意螃蟹,可是漁夫哪能聽他的話啊。漁夫把全部精力都放在螃蟹上,可事與願違,這一次他遇到的竟然全是墨魚,於是他又只能空手而回。晚上,漁夫躺在床上十分懊悔,於是他又發誓下次出海,不管是遇到螃蟹還是墨魚,他全要捕撈。

第三次出海,漁夫嚴格地按照自己的誓言去捕撈,可不幸的是,這一次墨魚和螃蟹他都沒有見到,見到的只有一些馬鮫魚而已。於是,漁夫再一次空手而回。

後來,漁夫並沒有等到第四次出海,他在飢寒交迫中死去了。

其實,造成這個悲慘的局面,就是由於漁夫自己過於偏執,聽不進別人的勸慰,偏執地認為只有自己的看法才是最好的,從而使悲劇發生。其實我們生活中同樣有這樣的人存在,固執地堅持己見,把別人善意的勸告當成是惡意的中傷,從而造成很多不好的狀況發生。

過分敏感的人,都是“偏執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