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文是我們看歷史的第三隻眼

詩文是我們看歷史的第三隻眼

詩文是我們看歷史的第三隻眼

歷史總是撲朔迷離,甚至是混淆顛倒的,這是因為記錄歷史的史官多少帶有某種政治傾向和個人好惡。所以,無論我們讀“

正史

”,還是“

野史

”,都很難“

讀懂

”歷史。詩詞為心聲,是情感的自然流露,透過閱讀古人詩詞,雖然隔著時空,卻能從隻言片語中見古人之心。這正如我們瞭解孔聖人,主要是從他的“言論”(

譬如論語

)中見識他的思想、主張,至於有關他的歷史故事,則很多是後世陸續加工演繹的,信無可信。又如我們崇拜李白,也是從他傳世的詩文中,讀懂了他的秉性、情懷。所以閱讀詩詞文章,是我們瞭解古人的一種有效途徑。

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平民皇帝,也是最傳奇、褒貶迥異的一位皇帝。歷史記載既肯定了他的赫赫功績,但也詬病其多疑奸詐,殘暴濫殺,尤其他在登極後,大肆誅殺權臣勳貴,濫用酷刑峻法,把大明朝上下搞得陰森恐怖,人人自危,所以朱元璋“

暴君

”的惡名通過歷史千年“

傳揚

”。另外,因為他的農民出身,很多仕子汙衊他沒有文化,是個大老粗,是條“

土龍

”。且言辭粗鄙,才學淺陋。

關於朱元璋的“

尊顏

”,宮廷和民間有截然不同的兩類“

畫像

”,一邊是

美化

,一邊是

醜化

。而他的本來面目卻永遠湮沒在歷史的記憶中。今天就讓我們透過朱元璋的詩詞,來“

讀懂

”朱元璋,對其“

歷史畫像

”進行修復。當然這種修復的程度根據每個人的理解或有差異,不足為奇。

朱元璋存世詩詞有

一百多篇

,取材廣泛,

豪放霸氣,率性天真,雅俗共賞

,其中不乏佳作。從這些詩文的字裡行間和烘托的意境,我們可以簡略地窺見朱元璋的“

秉性

”。

詩文是我們看歷史的第三隻眼

朱元璋畫像

01.《詠 竹》

雪壓枝頭低,雖低不著泥。

一朝紅日出,依舊與天齊。

品評:竹子有氣有節,能屈能伸。縱然大雪壓身,一時低頭,但絕不屈從,壓不跨,折不斷,等到日出消融,依舊挺拔傲立。這首詩反映出朱元璋

不安於命,敢於奮鬥拼搏

的精神,特別是末句“依舊於天齊”,展現了朱元璋的

非凡氣概

02.《示 僧》

殺盡江南百萬兵,腰間寶劍血猶腥!

老僧不識英雄漢,只管嘵嘵問姓名

品評:

霸氣,王氣,血腥氣

。這首詩傳說是寫於朱元璋征討陳友諒期間。龍灣之戰後,次日朱元璋訪寺院,主持見其面非善類,殺氣很重,便一個勁地打聽姓名。朱元璋很不耐煩,在寺院牆壁上題了這首詩。這首詩反映出朱元璋性格中的“

狠勁兒

”。這種性格應該是他在三年多的“

託缽雲遊

”中養成的,滿目皆是官逼民反,弱肉強食,在他心裡“

強者為王

”的思想深深紮根,並頑強生長。。。

03.《罵文士》

嘰嘰喳喳幾隻鴉,滿嘴噴糞叫呱呱。

今日暫別尋開心,明早個個爛嘴丫。

品評:

迂文士,酸文士,罵文士

,用文士,文士手不能縛雞,但卻可殺人。這首詩是作於朱皇帝登極以後,這位馬上皇帝,行事剛猛嚴苛,雷厲風行,看不慣文人的酸溜溜,磨磨嘰嘰,所以寫了這首詩相當“率性粗狂”的詩來罵人,

罵得接地氣,罵得過癮

,堪稱詩詞罵人的“極品”,但也就是因為這一罵,文人們背地裡紛紛“黑”他,把他扣上了“大老粗”的帽子,千百年來都很難摘下。

04.《無 題》

天為帳幕地為氈,日月星晨伴我眠。

夜間不敢長伸腳,恐踏山河社稷穿。

品評:這首詩相傳是朱元璋在“流浪乞討”的艱苦歲月所作,在食不果腹,顛沛流離的日子裡,朱元璋歷盡艱辛,飽嘗世態,磨鍊了堅強的性格,也激發了他笑對人生的勇氣。這首詩

既有英雄主義,又有樂觀主義

詩文是我們看歷史的第三隻眼

朱元璋詩文《金雞報曉》

05.《金雞報曉》

雞叫一聲撅一撅,雞叫兩聲撅兩撅。

三聲喚出扶桑日,掃盡殘星與曉月。

品評:這首打油詩也作於稱帝之後,

聽到前兩句,群臣笑了,再聽後兩句,群臣驚了

。俗不可耐加上非凡氣勢,讓詩文的意境“嗖”的一聲飛上了天。這樣的詩也只有朱元璋能寫出來。

這首詩有“抄襲”趙匡胤《詠初日》(太陽初出光赫赫,千山萬山如火發。一輪頃刻上天衢,逐退群星與殘月)之嫌。但也由此證明朱元璋勤學,並始終懷帝王之氣。

06.《無 題》

諸臣未起朕先起,諸臣已睡朕未睡。

何以江南富足翁,日高三丈猶披被。

品評:皇帝其實是最辛苦,最高危的職業。朱元璋當上皇帝后,

勤於政務,日夜操勞

,但為了江山永固,子民安康,朱元璋不敢有絲毫懈怠,他一直都是“鴨梨山大”,所以他很羨慕“藩王”們的優哉遊哉,也嫉妒江南土豪的神仙日子,但既成深宮“孤家寡人”,又怎能貪戀“凡間生活”呢?

《皇明祖訓》凡自古親王居國,其樂甚於天子。何以見之?冠服、宮室、車馬、儀仗亞於天子,而自奉豐厚,政務亦簡。若能謹守藩輔之禮,不作非為,樂莫大焉。至如天子總攬萬機,晚眠早起,勞心焦思,唯憂天下之難治,此親王所以樂於天子也。

07.《詠燕子磯》

燕子磯兮一秤砣,長虹作杆又如何。

天邊彎月是釣鉤,稱我江山有幾多。

品評:燕子磯是長江三大名磯之一,歷來歌詠燕子磯的詩文頗多,但朱元璋這一首詩卻從立意、氣勢上力壓群篇,令人叫絕。朱元璋始終

情繫江山,心憂天下

,這首詩充分展現了他博大的情懷。江山稱一稱,很重很重,會壓得你喘不過氣來。

詩文是我們看歷史的第三隻眼

08.《贈劉伯溫》

妙策良才建朕都,亡吳滅漢顯英謨。

不居鳳閣調金鼎,卻入雲山煉玉爐。

事業堪同商四老,功勞卑賤管夷吾。

先生叱去歸何處,朝入青山暮泛湖。

品評:朱元璋對輔佐他消滅群雄,定鼎南京的劉伯溫毫不掩飾地誇讚,並用商山四皓、管仲的功績來媲美劉伯溫,足見他對這位神機妙算的軍師推崇有加。從這首詩可以“

”出朱元璋對劉伯溫隱退,遁入山水的世外生活很是羨慕,但同時他心裡多少有點“

不爽

”劉伯溫,拍拍屁股一走了之,留下他如坐針氈。朱元璋就是這樣的性情中人。

09.《望 雨》

日望天邊起密雲,月常皎潔日常晴。

憂思禾槁民何福,腹內心煎意自怦。

品評:久旱無雨,皇帝心焦。他寧願不要皎潔月光,也祈求天降甘霖,拯救百姓。從這首詩可以看出朱元璋的愛民憂民之心,他想到了當年“雲遊”見到的災荒戰亂,餓殍遍野,慘不忍睹啊。。。所以當了皇帝后,他懲治腐敗,重視農桑,就是想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因為那“

窮的滋味

”、“

餓的滋味

”他受夠了,純粹農民出身的他,與天下百姓是真正能夠“感同身受”的皇帝,這也是他為什麼對官吏“

狠毒

”,對百姓“

仁愛

”的根本原因,就算是九五之尊,他的

農民本色不變,初心未改

10. 《接 樹》

老幹將來發去燒,從新接起舊枝條。

雖然未歷風霜苦,自是先沾雨露饒。

三四鍬泥牢護足,二三皮蔑緊纏腰。

東君看顧歸家後,分付兒童莫去搖。

品評:朱元璋這首詩很親切,很接地氣,彷彿隔壁農家翁的嘮嘮叨叨,這也充分展現了他的農民本色,不是土生土長的農民,怎能寫得如此真實傳神呢?當然,那些精通八股文,飽讀詩書的江南文士可能對這樣的詩文嗤之以鼻,但別忘了,一切脫離生活實際的作品都是沒有生命力的,都是無病呻吟,這首詩展現了

朱元璋淳樸的一面

詩文是我們看歷史的第三隻眼

朱元璋詩文《詠 竹》

11.《諭臨蒸縣官》

臨蒸邑治絕殊方,巀嶪重山碧翠行。

溪曲羊腸嵐雜霧,樹蟠龍體雨飛湯。

墨雲隙處天澄水,蒼海空中日曜陽。

好把寸心問民瘼,當遷離瘴任瀟湘。

品評:從朱元璋這首詩可以看出,一個日理萬機的皇帝,對地處偏遠,氣候惡劣的縣城很是關心,從“身臨其境”的描述可以看出朱元璋是把“

江山裝心裡了

”,從殷殷囑託的聖意可以看出朱元璋是把“

百姓裝心裡了

”。

12. 《詠李白早發白帝城 其二》

謫仙東下入睢間,一葉扁舟日日還。

聞說衝濤千尺浪,兩江極目盡皆山。

品評:朱元璋寫了好幾首詠李白的詩,《詠李白早發白帝城。其一》、《詠李白早發白帝城。其二》、《詠李白短歌行》、《詠李白遊洞庭湖》、《詠李白秋下荊門》,足見他對李白的敬仰。因為他們是知己,都是

浪漫主義者,英雄主義者

。在詩詞文章上,李白堪稱“偉大”,在建功立業上,朱元璋堪稱“偉大”,他們都是偉大的人。

詩文是我們看歷史的第三隻眼

,從朱元璋的這些詩文,我們可以“讀懂”朱元璋,他雖然沒參加科舉,沒獲得當時社會認可的“

學歷

”,但它

自學成才

,算是很有些文化的人,並不像某些史書上描寫的那樣粗、俗。

詩文是我們看歷史的第三隻眼

要較為真實全面地瞭解一個歷史人物,除了看

正史

,還要看

野史

,看

傳說

。除了看別人的描畫,還要看他自己的言論。特別是歷史人物留下的文章詩詞,最能還原其本來面目,因為

筆下之言,言出心聲

他有殘暴的一面,也有仁愛的一面。

他有率性的一面,也有奸詐的一面。

他是統治階級代言人,也是勞苦大眾的知心人。

他是偉大的君主,也是本色的農民。

他是朱元璋,絕無僅有的平民帝王。

謝謝賞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