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友諒堪稱天選之子,稱帝四年,為何最終卻被朱重八打敗

朱元璋,明朝的開國皇帝,參加了歷次推翻元朝統治的戰爭。奠定了明朝基業,他建立明朝之後,人民休養生息、恢復生產,明朝最終成為了持續兩百多年的中國最後的漢人王朝。

陳友諒是誰?沒聽過。

恐怕不是熟知歷史的朋友都說不出他的名字。

陳友諒堪稱天選之子,稱帝四年,為何最終卻被朱重八打敗

元末和朱元璋差不多在同一時段加入起義大軍,一度與朱元璋二分天下,與朱元璋纏鬥多年的起義軍領袖,就是陳友諒。朱元璋也曾落在陳友諒的手中,最終卻是陳友諒死於朱元璋之手。歷史上向來都是成王敗寇,勝者留名,我們大眾記住的永遠都是在鬥爭中脫穎而出的人。

陳友諒堪稱天選之子,稱帝四年,為何最終卻被朱重八打敗

我們不知道的陳友諒:與朱元璋的相似之處

說到陳友諒,我們不得不拿他與朱元璋做一下對比。朱元璋出生於濠州(現在的安徽鳳陽,沒錯,就是改革開放時率先進行土地承包試點的鳳陽)一個貧窮的農民家庭,遭遇大難後家裡窮得揭不開鍋,只得去做了和尚。

陳友諒的童年要比朱元璋好了太多,他家祖上入贅陳家,他因此改姓陳。他上過學堂,能識些文字,還當過小官。小時候算命的一句“他將來必會富貴”的話在他心裡生根發芽,讓他在起義軍打來的時候不顧父親的阻攔,加入紅巾軍。此後征戰沙場,爾虞我詐,兩次殺主,最終當上了紅巾軍的首領。

陳友諒堪稱天選之子,稱帝四年,為何最終卻被朱重八打敗

再次類比朱元璋,朱元璋參加起義軍有兩個原因:一是寺廟也沒飯吃了,他要另尋出路;二是有朋友寫信勸他參加起義軍,又有人要將此事告密。走到此時,朱元璋已經無路可退,他不得不去投奔當地起義軍郭子興。

朱重八有勇有謀,很快受到郭子興的賞識和器重,在郭子興的手下成長為一員猛將,在娶了郭子興的養女之後自己還改名為朱元璋。

陳友諒同樣有勇有謀,

他是被倪文俊招入軍中的,當時他是元朝小吏而倪文俊是反賊,這是他第一次反叛。

倪文俊還有一個傀儡上司徐壽輝,倪文俊一直想殺掉徐取而代之,陳友諒又出手了,他幫助徐壽輝殺掉了倪文俊,自己成為徐手下的大將。這是陳友諒的第二次背主。

陳友諒堪稱天選之子,稱帝四年,為何最終卻被朱重八打敗

由於陳友諒的威信越來越高,徐壽輝開始忌憚他,陳友諒和他的部下設計將徐壽輝殺死。至此,陳友諒成為南紅巾軍的領袖。帶領著他的軍隊連續攻破元朝重鎮,不斷擴充自己的實力。

陳友諒的前半段人生和朱元璋有著很高的相似度,他們起點很低,也都靠著自己的謀略和戰鬥能力一步步混為起義軍領袖。

陳友諒堪稱天選之子,稱帝四年,為何最終卻被朱重八打敗

南北之爭:陳友諒缺點暴露

從前面的敘述中,我們已經看到陳友諒的一個缺點:他不夠義氣,對賞識他的人和領袖總是說背叛就背叛,其實他對他的部下疑心也很重,做不到用人不疑。這樣的人最後很容易落得一個眾叛親離的下場。

陳友諒在奪得一系列軍事重鎮後,稱帝了,改國號為漢,史稱陳漢。他即位當天風雨大作,大臣行禮都未能合規制,這可能也預示著他建立的這個陳漢政權將風雨飄搖。

陳友諒堪稱天選之子,稱帝四年,為何最終卻被朱重八打敗

最初幾年陳友諒與朱元璋更像是一種戰友關係,在各自的地盤裡攻城略地,共同推翻元朝。在天下城池基本劃定完畢之後,雙方開始轉戰友為敵人,爭奪僅剩的地盤。說得上來的有兩場戰役,一場是龍灣之戰,另一場是鄱陽湖之戰。

龍灣之戰時,陳友諒的勢力強於朱元璋,可稱元末第一。最初他率領部眾攻打太平(南京的門戶),太平的陷落讓朱元璋很慌,在眾大臣惶恐之際,劉伯溫獻上一計,利用陳友諒的驕奢之心,誘敵深入,然後伏擊陳友諒。

計劃果成,這就暴露了陳友諒的又一個缺點。他的野心太大,耐性不足,不適合持久戰,容易中計。

陳友諒堪稱天選之子,稱帝四年,為何最終卻被朱重八打敗

真正葬送掉陳友諒的是鄱陽湖之戰,此戰雙方兵力相當,雙方都有名將坐鎮。陳友諒旗下的張定邊差點就一箭射死朱元璋,若真是如此歷史就要改寫了。朱元璋堪堪躲過該箭,雙方進入相持階段。

我們前面說過的陳友諒疑心太重的缺點此時暴露得更加嚴重,相持期間,陳友諒大軍被包圍,他的兩名大將左右金吾持不同意見,陳友諒採納了右金吾的,左金吾竟負氣出走投奔了朱元璋,更離譜的是本堅持突圍的右金吾見左金吾走了,覺得陳友諒突圍無望也走了,不僅走,還帶走了他的部下。

陳友諒堪稱天選之子,稱帝四年,為何最終卻被朱重八打敗

陳友諒更加陷入孤立無援中,最後在突圍中被流矢射穿頭顱,就此死去了。

陳友諒算得上是一代梟雄,他有能力也有頭腦,但他的缺點過於致命了,這才到最後落得一個左右金吾雙雙背叛,死於流矢的下場。敗者的歷史往往由勝利者書寫,朱元璋在史書中將陳友諒描述成一個暴戾奸詐的反面人物,其可信度又有多少呢?

朱元璋對優秀人才來說彷彿吸鐵石,他的身邊永遠不缺有才華有謀略的人,他也能留住人才,讓其為他賣命,更重要的是他耐得住性子,他投靠在郭子興手下之後在表面上一直忠心耿耿,直至郭子興死後才出來控制局面,這份耐心少有人可比。當他面對朱元璋這個強勁的對手時,可以說他的失敗命運早已註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