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弱勝強的戰役:晉楚城濮之戰

城濮之戰,發生在公元前六三二年,是春秋時晉楚兩國在現在河南濮城一帶進行的一次戰爭。楚軍實力比晉軍強,但是晉國在外交上爭取了齊秦兩國參戰,在軍事上採取了退讓一步、後發制人的方針,終於打敗了楚國。我們來聊一聊,歷史上以弱勝強的戰役——晉楚城濮之戰的情況怎麼樣?

以弱勝強的戰役:晉楚城濮之戰

晉楚在中原的衝突

春秋時期,中原地區各諸侯大國中最強大的起初是齊國,齊國衰弱以後,長江中游地區的楚國向黃河流域猛烈擴充套件。它滅掉許多國家以後,成為中原的強國。楚國的勢力一直髮展到長江、淮水、黃河、漢水之間,擁有人口數百萬,兵車數千乘。

以弱勝強的戰役:晉楚城濮之戰

正當楚國向黃河流域發展的時候,在現在山西、河北西南、河南北部一帶的晉國也興盛起來。周襄王十六年,流亡在外十九年的晉公子重耳回國做了君主,稱為晉文公。他即位後,進行了一系列的內政改革與爭取盟國的外交活動,國力一天比一天強盛,並且逐步向中原地區發展。於是,晉楚兩國的利益發生衝突。

以弱勝強的戰役:晉楚城濮之戰

周襄王十八年,魯國因和莒、衛兩國結盟,幾次遭到齊國的進攻,便要求楚國給予援助;原來屬服於楚國的宋國看到晉國強盛起來,就轉而投靠了晉國。楚國為了保持在中原的地位,便出兵攻打宋、齊,阻止晉國向南發展。晉國山以數宋為名,出兵中原。這樣,就揭開了城澳之戰的序幕。

進攻曹衛

周襄王十九年冬,楚成王串領楚、鄭、陳、蔡、許等國的兵圍攻宋國的都城商丘。宋國派公孫固到晉國去求救。晉國大夫先軫竭力勸說晉文公出兵,認為這是與楚爭奪中原的最好機會。但是,晉宋之間隔著曹衛兩國,出兵困難。晉國部將狐偃針對這一情況建議說,楚國剛得到曹國的歸附,又新與衛國結親,如果出兵攻打曹、衛,楚國一定會派兵援救,這樣就解除了楚軍對宋國的圍攻了。

以弱勝強的戰役:晉楚城濮之戰

晉文公採納了這個建議,隨即進行軍事準備。為了增強軍事力量,把原來的兩個軍擴充為上中下三個軍。任命郤穀為元帥,率領中軍,邵溱為副將;狐毛為上軍主將,狐偃為副將;欒枝為下軍主將,先軫為副將。

以弱勝強的戰役:晉楚城濮之戰

晉文公在做好戰前準備工作後,在周襄王二十年一月,向衛國借道攻打曹國,衛國不同意。於是晉軍由現在的河南汲縣南渡河,佔領了衛國的五鹿。二月,邵觳生病死了,中軍改由原來下軍副將先軫率領,而由胥臣擔任下軍副將。晉軍接著進攻曹國。三月十日,攻下了曹國都城陶丘,俘虜了曹國君主曹共公。

以弱勝強的戰役:晉楚城濮之戰

爭取齊秦參戰

晉軍佔領曹衛兩國,楚軍仍然包圍著宋國都城商丘,宋國再次派人向晉國求救。這一下 使晉文公為難了,不救吧,會使宋國同晉絕交;救吧,沒有取勝的把握;想請齊、秦參戰,又怕兩國不肯答應。晉文公召集大臣們進行商討。先軫建議說,最好的辦法是讓宋國表面上同晉國疏遠,然後送一份厚禮給齊秦兩國,託他們勸說楚國撤兵。晉國則把曹共公扣押起來,把曹、衛的土地送給宋國一一部分。楚國同曹、衛本來是結盟的,現在楚國看到曹、衛土地被宋佔去,必然不肯接受勸解。這樣,楚國就會觸怒齊、秦,齊秦兩國就會站在晉國一邊,出兵同楚國作戰。晉文公聽了大喜,立即按計而行,齊秦兩國果然出兵參戰。

齊、秦與晉國聯合,使楚成王感到形勢不利。成王連忙把楚軍撤回到楚國的中地,並命令楚大夫申叔撒出齊國,令尹子玉撤出宋國。成王告誠子玉說,要適可而止,不能前進時,就應該後退。但是驕傲輕敵的子玉不聽楚王勸告。他聽說有人認為他指揮無能,便堅決要同晉軍決戰,並派人請水楚王批准他的要求,增調兵力給他。楚王對子玉很生氣,只增派了很少的人給他。

以弱勝強的戰役:晉楚城濮之戰

晉文公擊破曹衛兩國,聯合齊、秦以後,便率領軍隊向圍宋的楚軍逼進。這樣晉楚兩軍便處於直接接觸的狀態。子玉為了尋求決戰的藉口,派人故意向晉軍提出了一個“休戰”條件;如果晉軍撤出曹、衛,讓曹、衛復國,楚軍也可以撤離宋國。這個條件,使晉文公既不能答應,也不好拒絕。因為晉國出兵的本意,不在救宋,而在於打擊楚國勢力。這時,上軍副將狐偃認為子玉太無理,主張對楚軍發起進攻。先軫說,不如私下答應曹、衛復國,條件是他們必須同楚絕交,然後再把楚國的使者扣留起來,以激怒子玉來尋戰。晉文公採納了先軫孤立楚國的計策,讓曹、衛斷絕了同楚國的關係,子玉果然大怒,率兵進攻晉軍。

以弱勝強的戰役:晉楚城濮之戰

“退避三舍”

晉文公為了避開楚軍的鋒芒,選擇有利的決戰時機,命令部隊向後撤退。這一撤,引起將士不滿,認為堂堂晉國的君主,害怕楚國一個臣子,是一種恥辱;並認為楚軍長年累月在外作戰,已經很疲勞了,為什麼不進攻反而後退呢?狐偃向眾將解釋說,目前楚軍還不到疲憊不堪的程度。出兵打仗,有理的軍隊,士氣就旺盛,虧理的軍隊,士氣就低落。我們退避,是文公為了報答在流亡時受過楚王的禮遇。

以弱勝強的戰役:晉楚城濮之戰

那時文公曾許下諾言,如果晉楚兩國發生戰爭,晉軍一定“退避三舍”。假如我們撤退而楚軍還追上來,理虧的是楚軍,我們就有理由打他了。於是,晉軍“退避三舍”,後撤到衛國的城淡。城濮離晉國比較近,補給供應方便,又便於齊、秦、宋各盟國軍隊會合,集中兵力。當晉軍後撤的時候,楚軍官兵,不想再追擊晉軍,可是子玉堅持要乘機奪佔曹衛兩國,繼續命令部隊追擊,一直追到城濮。

以弱勝強的戰役:晉楚城濮之戰

城濮決戰

晉軍在城澳駐紮下來後,齊、秦、宋各國的軍隊也與晉軍會合。晉文公檢閱了軍隊,認為可以同楚軍一戰。 楚軍統帥子玉把楚軍和陳、蔡兩國軍隊分成中軍和左右兩翼軍。中軍是楚軍的精銳部隊,子玉直接指揮;右翼軍由陳、蔡軍隊組成,戰鬥力薄弱,楚將子上指揮;左翼軍也是楚軍,由子西指揮。

以弱勝強的戰役:晉楚城濮之戰

周裡王二十年四月四日,子玉驕傲地宣稱消滅晉軍的日子到了。晉楚兩軍決戰開始,晉下軍副將胥臣率兵首先向薄弱的楚右翼軍衝擊,陳蔡兩國軍隊逃散,楚右翼軍崩潰。這時,晉上軍主將狐毛,在車上堅起兩面指揮大旗,後退誘敵;下軍主將欒枝命令部隊在車後拖著樹枝,揚起塵土,也假裝敗退。子玉不知是計,命令左翼軍發起追擊。晉將先軫、邵溱見楚軍被引誘出來,便率領中軍攔腰橫擊楚軍,晉上軍也回軍夾擊,楚左翼軍退路被切斷,陷入重圍,全部被殲。子玉看到左右兩翼軍都失敗,急忙下令收兵,才保住了中軍,退出戰場。城濮之戰以晉勝楚敗而告結束。

以弱勝強的戰役:晉楚城濮之戰

城濮之戰初期,晉軍兵力既少,又渡河在外作戰,形勢不利。但晉文公能適時採納大臣們的建議,從靠近晉國的曹衛兩國下手,先打弱敵,取得了以後作戰的前進基地。隨後又運用策咯爭取齊泰兩國參戰,從而改變了劣勢地位,取得了戰略上的主動權。城濮決戰時,退讓一步, 避開楚軍的鋒芒,疲憊了楚軍;與齊、雜宋各國的軍隊會合,集中了兵力從弱處開刀,各個擊破,首先擊貴戰鬥力薄弱的楚軍右翼,接著以上,下兩軍後退誘故,夾擊楚軍左翼,從而獲得了戰爭的勝利。

以弱勝強的戰役:晉楚城濮之戰

知識小拓展

楚國方而,控制著黃河以南廣大地區,在兵力或形勢上,本來都處於有利地位。後來晉、齊、秦聯盟形成,形勢對楚不利,楚成王採取了撤兵的措施,這個措施是正確的。但是由於子玉的請戰,楚成王既未堅持撤軍,又未給子子玉以應有的兵力支援,以致使得楚軍處於不利地位;加上子玉的驕傲輕敵,以疲憊的軍隊,冒然決戰,結果導致戰爭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