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任命施琅率軍2萬,戰船200多艘收復寶島,卻成就了施琅家族

1683年六月,康熙帝玄燁任命福建水師提督施琅率大軍兩萬,戰船200多艘,全面收復臺灣寶島。

而六月的澎湖已轉為西南風,且海上風浪巨大,一般這個時候,寶島上的守軍都比較安逸,降低防備,因為很少有軍隊敢來滋事,這無疑是自尋死路。

康熙帝任命施琅率軍2萬,戰船200多艘收復寶島,卻成就了施琅家族

而他們怎麼也想不到大清居然會在這個時候過來攻打他們,自然措手不及,應接不暇。

但好歹也是訓練有素的軍隊,雙方在海面上展開了長達9個多小時的激烈搏鬥。

施琅率領大清水軍利用西南風的優勢,用多艘戰船圍攻鄭軍的一艘,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這才使鄭軍落荒而逃,潰不成軍。

當天施琅率部眾,繳獲了許多精良的海上武器裝備和戰船,

使幾

千人投降,消滅鄭軍1。2萬多人,以驚人的速度攻克了澎湖列島。

此戰一舉將鄭軍釜底抽薪,再無招架之力,同時也打開了臺灣島的門戶。

但自古一朝天子一朝臣,此時的臺灣軍民十分懼怕施琅會進行大規模的屠殺和報復。

施琅也是聰明之人,他知道這個時候打贏了勝仗,如果再進行大規模屠殺,只會導致更多的暴民產生。

於是,他對軍民們說,我的仇人只有鄭成功一個人,他既然已經死了,那就是天意,我不會追究其他人,大家自可一切照從前一樣即可。

康熙帝任命施琅率軍2萬,戰船200多艘收復寶島,卻成就了施琅家族

有了大清將軍的承諾,臺灣軍民隨即就投降了清軍,國家實現了統一。

其實施琅早年只是鄭芝龍的部將,曾經隨鄭芝龍降清。不久又加入鄭成功的抗清義旅,成為鄭成功的得力助手。

鄭成功手下的另一位得力干將曾德一度和施琅關係不和,甚至還曾經大打出手。

在一次打架中,施琅要殺曾德,鄭成功趕忙派人制止,但是施琅一意孤行殺了曾德。

鄭成功為此異常憤怒,隨即誅殺了施琅父親與兄弟。由於親人被鄭成功殺害,施琅對鄭成功非常仇恨,於是他再次降清。

投降清朝後,他很快被任命為福建水師提督。 康熙帝平定三藩後,曾多次招撫鄭經,但鄭經從要求不登岸、不剃髮易服,再到割地請餉,越發得寸進尺。

這徹底惹毛了康熙帝,雖然一開始康熙對這塊彈丸之地並不想要,但由於鄭氏家族一直不肯歸順大清朝,總想著反清復明,康熙這才動了收復臺灣的想法。

康熙帝任命施琅率軍2萬,戰船200多艘收復寶島,卻成就了施琅家族

後來康熙採納了李光地的意見,授施琅為福建水師提督,派兵全面收復臺灣。

臺灣收復後,康熙帝大喜,授施琅為靖海將軍,封靖海侯,世代罔替。

而在接下來對臺灣的政策問題上,很多大臣認為臺灣孤懸海外,天高皇帝遠,易生盜賊,應將當地百姓全部遷到內陸,放棄對它的統治。

而施琅認為臺灣港道迂迴,地勢險要,又是閩粵江浙四省的門戶和屏障。

而且常年氣候冬暖夏熱,雨量豐富,稻米一年可有二至三熟,米質好,產量高,又地處寒暖流交界,漁業、養殖業都非常發達,是一個物產富饒的地方。

從地理位置來看,他也是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荷蘭人已對它垂涎已久,若臺灣棄守,一定不利於清朝海疆的安定,所以必須堅守臺灣。

康熙帝深以為然,於是召叢集臣,制定大清在臺灣的統治事宜。

至此,臺灣被納入清朝版圖,再次彰顯了康熙帝高瞻遠矚的大智慧。

而施琅家族雖然在以後的漫長歲月裡,成為臺灣新的實際控制者,也因為貪財使得當地百姓怨聲載道。

但是他必定在收復臺灣問題上立下了汗馬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