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原著出身寒門的孫秀才:毀掉他的,是盛家的富貴

出身寒門,是對一個人最大的不公平,很多人窮其一生,都是在與貧窮作鬥爭。

出身寒門卻想要出人頭地,本就是一場鳳凰涅槃,若是沒有好的機遇,想要逆襲的人生,需要有異於常人的勇氣。

《知否》原著裡的孫秀才,曾經也是寒門學子,沒有強大的背景和出名的老師,所以即使他少年成名,在仕途的路上,遠遠沒有盛長柏走

遠。

看原著的時候,覺得孫秀才這個人物刻畫的很現實,不管是從寒門逆襲還是後來的醜惡嘴臉,總是可以從現實當中找到同樣的情況。

吃過苦的人,成名之後往往會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不忘曾經所受的苦難,更好的境遇只會讓他更加努力;

而另一種人會因為曾經吃過的苦,而貪戀貪戀現在的享受,而孫秀才就是後者。

因為經歷過苦日子,所以面對舒適安逸的生活,漸漸迷失了自我。對於貧寒的人來說,

最怕的從來不是一直貧窮,而是乍然暴富。

看劇的時候,孫秀才的所作所為讓人恨

咬牙切齒,可是曾經的他,也是在苦日子裡考上秀才的。只不過當慾望無限放大的時候,他沒能經受

住考驗。

所以我始終覺得一個人受過的苦,才是人生當中最寶貴的財富。

憶苦思甜,也是為了讓人們在享受現在安逸生活的同時,不要忘記曾經的那些苦難。在一個人不斷向前的過程中,苦難可以給我們警醒。

愈是處在安逸的生活中,愈加要記得曾經受過的那些苦,因為苦難,會讓一個人保持本心。

《知否》原著出身寒門的孫秀才:毀掉他的,是盛家的富貴

孫秀才出身寒門,因為考中了秀才而有了名氣,這才被出身商賈之家的盛家長房選作女婿。

盛淑蘭和孫秀才的婚姻,兩方各有私心。

於盛家而言,想要擺脫商人的低等,因為王若弗曾經在盛淑蘭之母面前炫耀自己是書香世家,才讓淑蘭的母親下定決心要攀上一個文化人。而家境貧寒卻又少年成名的孫秀才,就成了最佳人選。

而孫秀才娶盛淑蘭,不過是看中了盛家的家產,因為這段婚姻從一開始就不是一段幸福的因,最終的落魄,不過是遲早的果。

孫秀才的母親常說盛淑蘭是導致孫秀才不上進的直接原因,而這其中的深層原因卻是因為盛家的幫扶讓孫秀才漸漸忘了自己的苦出身,也就沒有了努力的打算。

出身貧寒的孫秀才,突然發現自己並不用這麼努力,也可以過上好日子,大多人的墮落也是自此開始。當坦然地接受曾經自認為不公平的生活之後,才會發現原來不努力的日子這麼好。

當你很努力依舊沒有過上好的生活,卻享受到了不努力的好運,才是對於人性最大的考驗。

出身貧寒,永遠是一個人心中最大的傷。

不管到了什麼時候,不管經歷了怎樣的繁華,迴歸到起點的時候,曾經在苦日子中那個不堪的自己,永遠都會最大的逆鱗,也是最不想被提起的過往。

驟然暴富之後,孫秀才在朋友身邊找回了曾經自己最在乎的尊嚴,他在酒樓請朋友吃飯,聽著奉承的話,看著曾經那些看不起自己

出身

的人對自己的誇獎,這種感覺,才是孫秀才最想要的人生。

慾望得到滿足的時候,不要太洋洋得意,腳踏實地,才有可能有贏的人生。

《知否》原著出身寒門的孫秀才:毀掉他的,是盛家的富貴

面對別人的誇獎,不要忘記人生中那段苦難的經歷。

隨著自己的人生經歷不斷豐富,我越來越覺得有時候別人太多的誇獎,於自己而言,是捧殺。

孫秀才的高傲,就是因為少年成名之後,太多的人對他讚不絕口,在別人的誇獎之中迷失自我,是因為太想贏。

逆襲之後的人生,最享受的莫過於別人眼中的羨慕和自己尊嚴的找回。

經歷過不堪的人,心思都是極其敏感的,敏感的自尊心可以輕易被打擊,也能輕易被捧起。

盛家對於孫秀才的一再容忍,更是讓他覺得自己秀才的身份極其貴重,像盛家這樣的宥陽大戶,也不得不討好他,更是助長了他囂張的氣焰。

在困難裡磨鍊出堅韌的性子,那麼在安逸中也就自然可以養出驕縱。

衣食不愁的日子裡,孫秀才已經不再是曾經那個需要靠努力才能有出路的窮書生。如果不努力也可以走向人生巔峰,這樣的人生,誰不想擁有?

孫秀才最大的錯,就是那段苦難的經歷沒能給予他警醒,太飄的人生,是一場災難。在他的身邊,都是一些虛假的表象,真正屬於他的東西,卻是寥寥可數。

所以,不管處於什麼樣的境地,我們始終要明白我們真正擁有的東西,才是最寶貴的財富。

不然等到那個人離開的時候,你一無所有,一如沒了盛家的孫秀才。

通透的人,會清楚地明白自己所處的局勢。

而所有的通透,大都逃不過一個度,不過分的自卑,也不過分的自大,進退有度,才是真的智慧。

即使最後極其狼狽之時,孫秀才依舊口中喊著:“有辱斯文”。

孫秀才想象中的自己,是斯文之人。他是秀才,更是一個書生,他有自己的驕傲,卻毀在了人生的慾望當中。

敢於直面慾望的人生,都是勇敢的人生。

學會抵制誘惑,是我們每個人的人生都必須經歷的一堂課,

孫秀才沒能抵制住慾望,過的沉溺,最終淪落為別人眼中的敗類。

當盛家離開的時候,他尚且沒有明白事情的嚴重性,自以為盛家會捨不得他秀才的身份。長期的捧殺,已經讓他不能看清自己,所以直到最後,他也沒能從錯誤中明白過來。

原著當中孫秀才的結局很大快人心,盛淑蘭再嫁之後,日子過

很舒心,卻連生兩對雙胞胎。孫秀才母子依舊過著從前的日子,因為孫母學著別人做生意,賠了不少家產。

而被贖出來女子,帶著家裡所有的家產和情郎跑了,而肚子裡的孩子,也不是孫秀才的。孫秀才本想再娶淑蘭,卻被羞辱了一番,無奈之下,他又娶了一個兇悍的寡婦。

這樣的結局,是孫秀才自食其果,也是沒能抵制誘惑的苦果。

出身寒門的孫秀才,本以為前途大好,以後為官做宰,卻不料最終落得個被人欺負的慘狀。這樣的孫秀才,是因為生活過得太過安逸。

貧窮中奮鬥出來的孩子,更應該牢記生活的苦,因為面對誘惑的時候,這些苦就是贏得人生的利器,更是人生當中最寶貴的財富。

《知否》原著出身寒門的孫秀才:毀掉他的,是盛家的富貴

人不活一個點,而活起伏。

沒有誰的人生,永遠在巔峰,也沒有誰的人生,一直處在低谷。

在這人生的升降之間,我們最應該緊緊抓住的就是曾經為生活吃過的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