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成大事的秘訣:內用黃老,外示儒術

文章作者:琢磨君

在大家的眼中,晚清中興名臣之首的曾國藩,他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是理學大師,是讀書人忠君報國的楷模。

而且,我們讀曾國藩的日記和家書也會發現:他滿嘴講得都是儒家理論,比如說勤儉、真誠、主敬、有恆、仁愛、慎獨等等。

但是,我們如果只是簡單地認為曾國藩是個大儒生,那就大錯特錯了。

因為他不僅將儒家思想應驗得爐火純青,而且還是道家思想的高手。

其實,如果我們能夠認真反思與總結曾國藩的一生,就會發現:他成大事的秘訣就是“

內用黃老,外示儒術

”。

也就是說,他給人展示的是儒家思想的“仁義禮智信”等美德,但是內心使用的都是老子的道家思想,做事情充滿大智慧。

也可以這樣來理解:

用儒家思想高情商做人,用道家思想高智商做事

曾國藩成大事的秘訣:內用黃老,外示儒術

難怪國學大師南懷瑾在《老子他說》中如此說道:

細讀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會發現一個秘密。每一個朝代,在其鼎盛的時候,在政事的治理上,都有一個共同的秘訣,簡言之,就是“內用黃老,外示儒術”。自漢、唐開始,接下來宋、元、明、清的建立時期,都是如此。內在真正實際的領導思想,是黃(黃帝)、老(老子)之學,即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道家思想。而在外面所標榜的,即在宣傳教育上所表示的,則是孔孟的思想、儒家的文化。

曾國藩自幼便接受儒家思想的薰陶,熟讀四書五經,所以他所說的儒家思想觀點,我們在這裡不必多說。

這裡,我們主要是要看看曾國藩的道家思想觀點,好讓大家真正瞭解他不僅是“外示儒術”,而且還“內用黃老”。

那麼,曾國藩的哪些言行舉止可以說明他是“內用黃老”,是道家思想的高手呢?

曾國藩成大事的秘訣:內用黃老,外示儒術

1、曾國藩的功成身退

眾所周知,曾國藩和九弟曾國荃花費了大力氣,耗時十幾年,終於在同治三年攻破了太平軍的都城,為朝廷立下赫赫戰功。與此同時,曾氏兩兄弟的威名也到達了頂點。

曾國藩深諳道家所說的“物壯則老”的思想,於是他主動向朝廷申請裁撤曾國荃的25000人湘軍,而且之後不斷裁撤其他湘軍。

九弟曾國荃想不通,曾國藩便寫了一首詩勸他:

左列鍾銘右謗書,人間隨處有乘除;

低頭一拜屠羊說,萬事浮雲過太虛。

這首詩充滿著老莊思想,更是將老莊之道靈活運用。

曾國藩用“屠羊說”的歷史典故來告訴弟弟要懂得“急流勇退”,要不然會惹禍上身。

此舉,正是符合慈禧老佛爺的心意,也讓曾氏兄弟逃過了“功高震主”、“敵國破謀臣亡”的悲慘結局。

其實,曾國藩的這一招就是老子《道德經》中所說的:

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曾國藩成大事的秘訣:內用黃老,外示儒術

2、曾國藩的帶兵之道

一般人都認為曾國藩喜歡打笨仗,而且他自己也說自己只知道結硬寨、打呆仗,從未用一奇謀、施一方略制敵於意計之外。

其實,曾國藩並沒有這麼簡單,他不是用權謀在帶兵,而是在用“大道”在帶兵。

如果我們看看他的一篇帶兵日記,便可知曉:

日中則昃,月盈則虧。故“花未全開月未圓”句,君子以為知道。自僕行軍以來,每介疑勝疑敗之際,戰兢恐懼,上下怵惕者,其後恆得大勝;或當志得意滿之候,狃於屢勝,將卒矜慢,其後常有意外之失。

曾國藩的這番話充滿著道家思想的辯證法,他深諳道家所說的“物極必反”、“盛極而衰”思想,所以他總是做人做事不求圓滿,而是主動求缺惜福。

為了提醒自己時刻牢記“戒盈滿”的思維,他甚至將自己的書齋命名為“求缺齋”。

其次,曾國藩說自己反思代表打仗的經歷,發現了一個奇怪現象:每次戰戰兢兢,上下都小心謹慎,惶恐焦慮的時候,反而可以取得大勝利;每次志得意滿,將士們驕傲大意,認為一定可以打勝仗的時候,最終反而吃了敗仗。

因此,曾國藩帶兵的時候,從來不敢驕傲大意,總是穩紮穩打,因為他深諳物極必反的天道。

曾國藩成大事的秘訣:內用黃老,外示儒術

其實,曾國藩的這種思想就是符合老子《道德經》中所說的: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即:福與禍相互依存,互相轉化。壞事可以引發出好結果,好事也可以引發出壞結果。

所以,我們處於順境的時候,不可驕傲大意,要不然由福轉禍;

同理,逆境的時候,我們也不要灰心喪氣,因為只要百折不撓,勤奮刻苦,也可變逆境為順境,由禍轉福。

曾國藩成大事的秘訣:內用黃老,外示儒術

結束語:

中國人的腦子中往往都有兩套思想體系——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而且這兩種思想和而不同,可以同時作用於一個人身上。

儒家提倡的是“入世”精神,它告訴我們要有理想,要有抱負,要進取不懈,但是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做人難、辦事難,光是一個勁地冒進,撞了南牆也不回頭,這樣也是於事無補。所以說,我們做人做事還得要有點道家的“出世”精神。

如果我們懂得以“出世”的精神幹入世的事情,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志存高遠,又不拘泥於眼前的小事、雜事、亂事,這樣才能以坦蕩的胸懷幹成大事!

曾國藩就是這樣做人做事的,所以他不僅是儒家的大聖人,還是道家思想的高手。

這些,我們從他的做事風格便可看出端倪。大家覺得呢?

原創不易,如果你喜歡琢磨君的這篇文章,點贊、轉發吧!

文章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