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裡的大蝸牛很危險,別讓孩子碰,更別抓回去吃!

小區裡的大蝸牛很危險,別讓孩子碰,更別抓回去吃!

下完雨之後,小區裡隨處可見軟乎乎、圓溜溜的大蝸牛。看到它們略顯蠢萌的模樣,是不是忍不住想逗引一番?

千萬別這麼做!很危險!

小區裡的大蝸牛很危險,別讓孩子碰,更別抓回去吃!

小區裡的大蝸牛很危險,別讓孩子碰,更別抓回去吃!

大蝸牛裡有寄生蟲

不要用手去碰

這種蝸牛學名褐雲瑪瑙螺,祖籍東非,又叫非洲大蝸牛。

褐雲瑪瑙螺身上有很多寄生蟲和病原菌,尤其是廣州管圓線蟲

。這種蟲進入人體後,會侵入中樞神經系統,引起神經系統病變、組織損傷和炎症反應等,嚴重可致死亡。

2004 年廣東省人民醫院醫學研究中心的一項研究顯示:在 121 只褐雲瑪瑙螺中,共有 33 只螺感染廣州管圓線蟲第三期幼蟲,平均

每隻螺體內含有 72 條廣州管圓線蟲

。與此同時,螺體越大,幼蟲的感染率就越高。

時至今日,褐雲瑪瑙螺仍然是廣州管圓線蟲病的主要中間宿主

之一

我身邊就有家長曾把這種大蝸牛帶回家給孩子玩。平常在小區散步,偶爾也能看到小朋友上前逗玩,家長在旁毫無反應的情況,但其實這樣的行為都是很危險的。

雖然此前的研究並未發現瑪瑙螺的粘液中含有幼蟲(推測是幼蟲被螺肉組織包裹形成結節比較難以爬出),但有調查發現,瑪瑙螺的排洩物中有大量活蹦亂跳的廣州管圓線蟲第三期幼蟲。這些幼蟲很有可能

鑽進孩子面板嫩薄或破損處,導致感染

。孩子摸了蝸牛沒洗手又去吃東西,幼蟲有可能透過消化道進入人體。

作為家長,一定要提醒孩子遠離這種蝸牛。路上遇到也堅決不要好奇、不要碰。類似的還有常見的福壽螺,也是多種寄生蟲的中間宿主。

小區裡的大蝸牛很危險,別讓孩子碰,更別抓回去吃!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小區裡的大蝸牛很危險,別讓孩子碰,更別抓回去吃!

非洲大蝸牛千萬別吃

法式焗蝸牛

不是這個品種

野外的褐雲瑪瑙螺不能碰,更不能抓回家吃,煮熟也不行!

小區裡的大蝸牛很危險,別讓孩子碰,更別抓回去吃!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雖然目前報道的感染事件,多是吃了半生的螺肉才引發的感染,但這並不代表吃煮熟的就絕對安全。研究顯示,螺肺是幼蟲感染密度最高的器官,螺體超過一半的幼蟲都藏在肺部。不少人烹飪螺肉的時候,會為了追求所謂肉質而不完全煮透,這樣風險就很高。

法式焗蝸牛的確是一道名菜,但用的不是非洲大蝸牛,也不是水田裡常見的福壽螺,而是可食用品種白玉蝸牛。而且,必須是規範養殖在可控環境裡的白玉蝸牛才可以食用,絕不是小區裡抓的,水田裡撿的。

還有一點需要想提醒的是——蔬菜要煮熟再吃,如果生吃沙拉,要多洗幾遍。有相關調查顯示,人吃了被瑪瑙螺爬過、汙染過的食物(如新鮮蔬果、生水),也有可能被感染寄生蟲。

小區裡的大蝸牛很危險,別讓孩子碰,更別抓回去吃!

環遊世界的「勇敢牛牛」

對植物的殺傷力極大

褐雲瑪瑙螺不僅對人體有害,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也是幾近毀滅性的。

據記載,褐雲瑪瑙螺於 18 世紀末從東非傳入印度。接著,又花了差不多一個世紀,走遍馬來西亞、中國、日本、夏威夷等地,妥妥的進擊的蝸牛。。。由於沒有天敵,這種蝸牛每入侵一個地方,

都會對當地的植被造成極大的危害

1992 年雲南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就慘遭毒手,許多珍貴的熱帶植物毀於一旦,生物多樣性被嚴重破壞。我國每年要花費上億元消滅這種蝸牛,然即便如此,也還是沒能將之趕盡殺絕。

看完這些,你還覺得大蝸牛萌萌噠嗎?作為外來物種,它的內裡很可怕。

小區裡的大蝸牛很危險,別讓孩子碰,更別抓回去吃!

稽核專家 林聲

復旦大學流行病學與衛生統計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