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坦克的鼻祖:參加兩次世界大戰,名留戰史!

從一戰後期一直到21世紀的今天,世界各大軍事強國研製了無數的坦克。無論是再怎麼先進的坦克還是二戰時期的文物坦克,它們的基本套路都是一樣的,那就是他們都是在履帶式底盤的車體上安裝一個可以360度旋轉的炮塔或者機槍塔!那麼坦克的這種結構形式是從何發展而來的呢?

所有坦克的鼻祖:參加兩次世界大戰,名留戰史!

世界上第一種360度旋轉的坦克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法軍裝備的雷諾FT-17輕型坦克!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漫長的戰壕對峙讓試圖突破的步兵幾乎不可能達到目標,為此數百萬士兵的生命被吞噬在了由鐵絲網和機槍組成的戰壕前。比如第一次索姆河戰役中英法軍隊損失50餘萬大軍,竟然僅僅突破德軍防禦數公里。為了改變攻防雙方的力量對比,英軍率先研製出坦克。

所有坦克的鼻祖:參加兩次世界大戰,名留戰史!

但是最初的坦克並不是現在的樣子。大多數在履帶式車體上裝備一門火炮和數門機槍,火炮射界有限,更類似於後來的火炮突擊車,或者說是一個可以移動的裝甲堡壘。一直到1917年法軍研製出革命性的雷諾FT-17輕型坦克後,坦克的效能和作用才有所決定性的突破。

所有坦克的鼻祖:參加兩次世界大戰,名留戰史!

雷諾FT-17輕型坦克的型號很多,但是基本技術指標是相差無幾的。坦克全重7噸,戰鬥行進速度10公里每小時。在炮塔上裝備有37毫米火炮或者機關槍,火炮每分鐘的射速可達10發。可以說綜合作戰能力在一戰時期達到了最高水平。法軍在一戰時期就製造了3000多輛,戰後波蘭也仿製了大量該型坦克,當時北洋軍閥也引進了一些。法軍剩餘的該型號坦克在二戰初期還在使用,德軍繳獲後背用於警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