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才思敏捷的謀臣,提出防禦蒙古的方略,遺憾回鄉未能實現

楊一清字應寧,是明朝時期的重要輔臣,他是雲南安寧人,其在職期間提出了一套防禦蒙古騎兵的四大策略。遺憾的是楊一清最後遭人排擠不得不辭官回鄉,其防禦策略最終也未能實現,如果楊一清防禦蒙古騎兵的戰略成功實行,蒙古侵略者可能無法突破防禦屏障,也許大明王朝也不會有庚戌之變。

大明才思敏捷的謀臣,提出防禦蒙古的方略,遺憾回鄉未能實現

01

年少有為,才思敏捷

根據《明史楊一清傳》的記載,楊一清年少即能賦詩作詞,被認為是“神童”,因此被推薦到翰林院學習,明憲宗命令內閣找一位好老師教育他。十四歲時,楊一清鄉試中舉,成化八年(1472)為進士,不久便被授為中書舍人,後來又升為山西按察僉事,提督映西學政。楊一清善於思索,“性極敏”,十分關心國家大事;史書記載楊一清“好談經濟大略”在陝西任職八年間,十分留意邊地事務,對邊鎮的山川形勝瞭如指掌。

大明才思敏捷的謀臣,提出防禦蒙古的方略,遺憾回鄉未能實現

02

重開茶馬互市,大明獲利豐厚

弘治十五年(1502),因為兵部尚書劉大夏的推薦,楊一清被提升為都察院副都御史,督理陝西馬政。此時沿襲已久的茶馬互市,因為私茶大量出番而被廢置。楊一清上任後,嚴禁私茶大量出境,由官府在邊地售茶給蒙古部落,以此交換馬匹。這樣,茶馬互市又開,明廷獲利不少。為對付蒙古騎兵南下,楊一清選將練兵,在固原城附近再修築平虜、紅古二城,以聲援固原重鎮,並在黃河邊築修碉堡。楊一清還加強對邊軍的整頓,對貪汙克餉的將領侯鄭宏實行罷免,並裁減冗費,軍隊戰鬥力日漸提高。

大明才思敏捷的謀臣,提出防禦蒙古的方略,遺憾回鄉未能實現

03

提出修邊策略,防禦蒙古騎兵

武宗時期,蒙古騎兵常進擾明西北地區,延綏、甘肅、固原等邊鎮時常被圍攻。在蒙古貴族的劫掠下,西北地區土地荒蕪,百姓失所。面對蒙古貴族的劫持,明西北邊軍卻沒有辦法。身為邊臣的楊一清,發現了問題所在。他上書朝廷,指出“有警不相援”,邊鎮各自為政,不相統屬是造成不能有效禦敵的重要原因。

大明才思敏捷的謀臣,提出防禦蒙古的方略,遺憾回鄉未能實現

楊一清指出,一但蒙古貴族南下,各邊鎮只注重自己利益,一邊鎮遭攻擊,臨近邊鎮因為不是自己防區而坐視觀望,不相救援,形成一鎮對強敵的局面,當然不能抗衡敵軍。鑑於此,他建議設一大臣兼領各鎮。兵部尚書劉大夏同意他的意見,朝廷任命楊一清為右都御史總制延綏、寧夏、甘肅三鎮事務。

大明才思敏捷的謀臣,提出防禦蒙古的方略,遺憾回鄉未能實現

楊一清上任後,提出了一整套修邊策略。他指出:“防禦邊疆的政策,大概有四點。第一要修復損壞的城牆,以此穩固邊防。第二則是增加衛所的數量,並擴充守備邊境的兵力。第三是經營好靈、夏據點,這樣內部才能穩定。第四則是整頓關鍵戰略點韋州,從而讓這裡成為抵抗外敵的基地。”

大明才思敏捷的謀臣,提出防禦蒙古的方略,遺憾回鄉未能實現

04

楊一清防禦策略的分析

對於這四點,楊一清進行闡明,並提出了具體辦法。首先,修復殘斷城堡。楊一清分析了邊鎮防線不全的情況及其利害,他說:“映西各邊鎮,延綏據處險要地段,寧夏、甘肅靠近黃河,並依大山,只有花馬池至靈州地帶,面積廣大,而城堡失修。蒙古騎兵從殘斷牆入內不僅附近地區遭受塗炭,而且固原、慶陽、平涼、現昌等地也受其害。成化初年,寧夏巡撫徐廷璋修築邊牆,連綿二百多里。餘子俊又對延綏重鎮多次加固,因此,蒙古貴族有二多年不得進入河套地區。後來,邊備忽,邊牆一天天毀圯,不足以擋蒙古騎兵,致使從弘治末年到今天,蒙古貴族接連人侵。後來,都御史史琳在花馬池、韋州兩地設立營衛,總制尚書秦僅修復四五個小城堡,以及靖虜至懷慶七百多里地帶殘斷圍牆,便說可無患也。不到兩年,蒙古貴族又人侵,可見秦所修築不足以抵禦敵人。”

大明才思敏捷的謀臣,提出防禦蒙古的方略,遺憾回鄉未能實現

其次,以河套地區為防守重點。楊一清極為重視河套地區的戰略地位,他從歷史到現實說明了加強對這一地區控制的重要性:“今天的河套即周代的方、漢代的定、唐代張仁願在這裡修築了三座受降,置烽火臺千八百個,突厥人因此不敢越境而牧馬。古代成就大事的人,沒有不是先勞苦而最後受益的。

受降地方三面險要,當幹裡之蔽。我朝初年捨棄受降地,而設衛於東勝,已經失去一面之險要了。後來,又棄東勝而加強延綏,則以一面而遮千餘里之險,這樣,肥沃的河套地區成為蒙古貴族的老了。深山大河,全在蒙古一邊,而夏外險僅南備河,這就是邊不斷而不能根治之緣故。時下,實在應當再守東勝,憑藉河構築防工事,東面連線大同,西面與寧夏相通,使河套方圓千里之地歸我朝,用之放牧、農耕,在這裡電田數百萬面,可免去從內地輸運糧食之苦,這是上策。如果做不到這一點,今天修築邊鎮,到敵人進攻時,將更加束手無策。

大明才思敏捷的謀臣,提出防禦蒙古的方略,遺憾回鄉未能實現

最後,筑西北防線。針對眼下形勢,楊一清指出:“延綏、安邊營、石澇池一直到橫城有三百多里,如果設定好九百個防守臺,準備四千五百人對其進行防守,就能夠讓這塊戰略要地寧夏東路。另外花馬池此地難守易攻,既沒有戰略縱深,也沒有天險可以依靠,因此無險可守,當外敵騎兵南下入侵的時候,該防禦地沒有任何屏障可以依靠,只能硬拼,因此建議在這裡建設一個衛所。此外,興武營在防守外敵的時候一直存在兵力不足的問題,該地應該擴充兵源,積極招募新計程車兵。”楊一清提出的鞏固西北防線的策略是極具參考價值的,如果明朝能夠實施這一策略,能夠極大程度鞏固國防,促進國家的穩定。

大明才思敏捷的謀臣,提出防禦蒙古的方略,遺憾回鄉未能實現

武宗對於楊一清的上述建議十分贊同,下令發國庫十萬兩銀交楊一清修築防護牆,希望楊一清能幫助明朝增加國防力量,但遺憾的是一場勾心鬥角毀掉了這一計劃。此時朝中大權為宦官劉瑾掌握,劉瑾恨楊一清不願歸服自己,多方與楊一清為難,他唆使手下誣衊楊一清用邊費,要將其逮捕下獄。因為大學士李東陽等人上疏救助,才免被受刑,楊一清不得已,便辭官回鄉,其邊防城牆只在緊要處修了四十多里。楊一清的設想沒有實現,這便直接導致嘉靖年間蒙古貴族多次人侵河套和“庚戌之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