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寒窯賦是千古奇文?因為它說出了這些人生道理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雞扇翼,飛不過鴉。

馬有千里之程,無騎不能自往;人有沖天之志,非運不能騰達。

文章蓋世,孔子厄困於陳邦;武略超群,太公垂釣於渭水。

顏淵命短,實非兇惡之徒;盜蹠年長,不是善良之輩。

堯舜明聖,卻生不肖之兒;瞽叟愚頑,反生大孝之子。

張良原是布衣,蕭何曾為縣吏;韓信未遇之時,無一日之餐,及至遇行,腰懸三齊玉印。

楚霸英雄,敗於烏江自刎;漢王柔弱,竟有萬里江山。

晏子身短五尺,使楚拜齊名相;諸葛力無縛雞,出作蜀漢軍師。

李廣有射虎之威,到老無封;馮夷有乘龍之才,一生不遇。

滿腹文章,白髮竟然不中;才疏學淺,少年及第登科。

深院宮娥,運退反為妓女;風流妓女,時來配作夫人。

青春美女,卻招愚蠢之夫;俊秀郎君,反配粗醜之婦。

蛟龍未遇,潛水於魚鱉之間;君子失時,拱手於小人之下。

天不得時,日月無光;地不得時,草木不生;

水不得時,波浪不靜;人不得時,限運不通。

人生在世,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有先貧而後富,有老壯而少衰。

衣服雖破,常有禮儀之容;面帶憂愁,每抱懷安之量。

時遭不遇,只宜安貧守份;心若不欺,必有揚眉之日。

初貧君子,天然骨格生成;乍富小人,不脫貧寒肌體。

福祿豈能強求,富貴誰人不欲。

《寒窯賦》是北宋賢宰相呂蒙正的作品,呂蒙正曾任當時太子(即位後為宋真宗)的太子太傅,這篇文章呂蒙正為了勸誡太子而創作的。呂蒙正自述從貧苦到富貴的經歷,並列舉了歷史上諸多名人的起伏命運,來說明一種自然迴圈的人生思想。

文中引用了不少的歷史典故,下面對涉及的歷史典故做一下簡單的說明。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雞扇翼,飛不過鴉。

馬有千里之程,無騎不能自往;人有沖天之志,非運不能騰達。

天上的風雲變幻、陰雨日晴是經常無法預測的(古人沒有像現在一樣準確進行天氣預報的能力),人啊,也如這天氣一樣,有順的時候有不順的時候,下一步,是禍先來還是福先到誰也猜不到。老子也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禍福不測,亦相互準換,范進中舉反而過喜而死,管仲輔佐公子糾失敗反成齊國相國。

蜈蚣有百足,也沒有蛇走得快;雄雞展翅寬大,沒有烏鴉飛得高。這個說明一個道理,我們做事不能太過死板,想走得快就一定腳要生得多?想飛的高就必須翅膀要大?凡事學會變通,撇開世俗觀念看待問題,不要被現實矇蔽。

千里馬能跑千里,沒有一個人帶它走,也不知道目標在何方;人的志向雖然遠大,能力超群,時運不濟也不容易成功。

前進一要有方向,沒有方向努力不過是原地打轉;而要看時運,所有不要太過計較,有時候事情做不成不是人的問題,是運氣的問題

,心胸寬闊,敢拿敢放。

為什麼寒窯賦是千古奇文?因為它說出了這些人生道理

文章蓋世,孔子厄困於陳邦;武略超群,太公垂釣於渭水。

孔子文章蓋世,也差點在陳國丟了性命;姜太公武略超群,卻從不自薦,只是在渭水愜意釣魚等待知己上門。

魯哀公2年(孔子59歲),孔子離開衛國經曹、宋、鄭至陳國,在陳國住了三年,吳攻陳,兵荒馬亂,孔子便帶弟子離開,楚國人聽說孔子到了陳、蔡交界處,派人去迎接孔子。陳國、蔡國的大夫們知道孔子對他們的所做所為有意見,怕孔子到了楚國被重用,對他們不利,於是派服勞役的人將孔子師徒圍困在半道,前不靠村,後不靠店,所帶糧食吃完,絕糧7日,最後還是子貢找到楚國人,楚派兵迎孔子,孔子師徒才免於一死。

商紂暴虐,周文王決心推翻暴政。太公姜子牙受師傅之命,下界幫助文王。但姜子牙覺得自己半百之齡、又和文王沒有交情,很難獲得文王賞識。於是在文王回都途中,在河的一邊,用沒有魚餌的直鉤釣魚。大家知道,魚鉤是彎的,但是姜子牙卻用直鉤(那其實也不能叫鉤了)、不用魚餌。文王見到了,覺得這是奇人(古代人對奇人都很尊敬的),於是主動跟他交談,發現這真是個大有用之才,招入帳下。後來姜子牙幫助文王和他的兒子推翻商紂統治,建立了周朝。歇後語: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這句話是說,一個有能耐有見識的人,為了實現自己的抱負到處推銷自己,不一定會遇到真正好的老闆,

因為能力差的老闆也會偽裝自己,會利用一個人實現抱負的急切心理來欺騙他。

反而,如果是心平氣和一些,自己創造出一些能讓好的老闆關注自己的機會,反而容易成功。

為什麼寒窯賦是千古奇文?因為它說出了這些人生道理

顏淵命短,實非兇惡之徒;盜蹠年長,不是善良之輩。

顏回命短,實在可惜,他勤勉好學,知識淵博,為人正直,並非兇惡之徒,為何早早離開人世?盜蹠不是善良的人,卻也能夠長壽善終。真是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

史記裡曾有這樣一段記載:“回年二十九,發盡白,早死。孔子哭之慟,曰:‘自吾有回,門人益親。’魯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則亡。’”顏回是孔子最賢能的弟子,幾乎達到了聖人的境界,卻二十九歲,頭髮就全白了。頭髮變白,多是心有憂愁之事,顏回憂國憂民,以致戕害身體,實在令人惋惜。

盜蹠是春秋時期和孔子同代的一個山大王(或稱起義領袖),後來把他作為暴虐的化身,這個人橫行幾國,屠城劫掠,最後竟善終了。

長壽還是短命,從來與善惡無關,善惡不是不是一種慾望而是一種追求

,我們都希望人們能夠善良,我們都希望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為什麼寒窯賦是千古奇文?因為它說出了這些人生道理

堯舜明聖,卻生不肖之兒;瞽叟愚頑,反生大孝之子。

堯帝舜帝都是聖明的君主,但是生的兒子並沒有向他們一樣盛名;瞽叟是舜與象的父親,這位舜帝的父親與他品格高尚,聖賢的兒子不同,瞽叟是非常頑劣的。瞽叟對其子舜非常不滿,經常與後妻以及後妻所生之子——象想要尋機殺死舜。但舜卻仍然孝順地侍奉瞽叟,不敢有半點不敬。

一個品德高尚的人,他的孩子不一定如他高尚,一個性格頑劣的人,也可能生出善良高尚的孩子。在看一個人的時候,家境和成長環境不是判斷一個人品質好壞的一切。

張良原是布衣,蕭何曾為縣吏;韓信未遇之時,無一日之餐,及至遇行,腰懸三齊玉印。

張良出身於貴族世家,祖父張開地,連任戰國時韓國三朝的宰相。但是到張良這一代,韓國已經被秦所滅,張良也已淪為布衣。蕭何最初只是沛縣裡的一個小小縣吏,最終輔佐劉邦登頂大位,自己也成為一代名相。

韓信為平民,性格放縱而不拘禮節。未被推選為官吏,又無經商謀生之道,常常依靠別人餬口度日,許多人都討厭他。當時下鄉南昌亭長見韓信非凡夫俗子,韓信曾經多次前往下鄉南昌亭亭長處吃閒飯,接連數月,亭長的妻子嫌惡他,一早把飯煮好。開飯的時候,韓信去了,卻不給他準備飯食。韓信也明白他們的用意。一怒之下,最終離去不再回來。

不要因為自己的出身差、生活貧寒就丟掉了志向,有道是“貧賤不能移”,在逆境中也要保持自己的初心。孟子也說過“

古之成大事者,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然後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

為什麼寒窯賦是千古奇文?因為它說出了這些人生道理

楚霸英雄,敗於烏江自刎;漢王柔弱,竟有萬里江山。

項羽有扛鼎之力,劉邦起初只是一個小混混。而項羽卻被劉邦打的兵敗垓下,自刎烏江。要實現宏偉的目標,有時需要使用非常的手段,太正直的人不善於謀略。

為什麼寒窯賦是千古奇文?因為它說出了這些人生道理

晏子身短五尺,使楚拜齊名相;諸葛力無縛雞,出作蜀漢軍師。

相傳,晏子身高不過五尺,常常被人恥笑。但他不自卑,反而憑藉自己如簧巧舌,出使楚國,楚國竟無一人能將其羞辱,更留下了“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的典故,成為齊國名相,歷史傳奇。諸葛亮隱居臥龍,手無縛雞之力,卻也能隨軍打仗,神機妙算,成為三國第一軍師。

為什麼寒窯賦是千古奇文?因為它說出了這些人生道理

李廣有射虎之威,到老無封;馮夷有乘龍之才,一生不遇

。”

馮唐是漢文帝時期的一位大臣,他當初以孝悌而聞名,拜為中郎署。由於他為人正直無私,敢於進諫,不徇私情,所以時時處處遭到排擠,直到頭髮花白,年事已高,也沒有得到升遷,還只是個郎官。

文帝十四年,匈奴人大舉侵入,李廣以良家子弟的身份參軍抗擊匈奴,因為他善於騎射,斬殺敵人首級很多,所以被任為漢朝廷的中郎。李廣曾隨從皇帝出行,常有衝鋒陷陣、抵禦敵人,以及格殺猛獸的事。但是李廣縱然戰功赫赫,但其除了力戰外,不懂戰略部署,至死也沒有封侯。

王勃在其滕王閣序中言道“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讀之令人惋惜。

《寒窯賦》透出的是人生命運和天地自然變化迴圈的思想,文章以自己從悽慘到富貴的經歷,列舉了自古以來歷史上諸多名人經歷的各種命運和磨難,擺事實講道理,來說明這世界人生命運的起起落落。

人生的始與終,在無運與有運、得時與失時的這種天地時空自然變化迴圈中,會產生天差地別和意想不到的人為和自然變化。

只有經歷過太多苦難滄桑和大起大伏的人才能夠體會到最深刻地天道無常和人情冷暖的巨大變化,才會體會到在人困、人為和天地自然變化迴圈中,命運的巨烈地沉浮與很多人生無奈的結局。

呂蒙正尋求的是他的聽天地迴圈變化、富貴不可盡用,貧賤不可自欺的的人困人為的人生智慧。開篇就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以及最後“人生在世,富貴不可盡用,貧賤不可自欺”,並且要“聽由天地迴圈,週而復始焉”,呂蒙正在作品中透出這樣一種思想:在特定的並且是之前意想不到的天地迴圈週而復始的變化中,人要富貴不可盡用、貧賤不可自欺的人困人為努力的思想。天尚有不測之風雲,人尚有旦夕之禍福,呂蒙正提示人們要重視自然界的星移物換,隨著時間變遷,人與事都會帶來巨大落差並對人產生很大的影響。天地迴圈週而復始,所以人必須坦然面對坦途與坎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