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IP:從表達到溝通,最後到連結

從個人IP的角度出發,群體的互動有表達、溝通和連結三種方式。表達是單向的資訊傳遞,自我展現;溝通是雙向的有效互動,互利共贏;連結是打破平衡形成穩定三角關係的支架。三者之間,每一往前跳躍一步,都有一條鴻溝,如果跳不過去,就會從幾十米高的懸崖邊上掉落,自我撕裂啊啊啊啊啊啊

……

表達者是自媒體從業者,溝通者是職場白領,連結者是管理者和創業者。

個人IP:從表達到溝通,最後到連結

堅持日更一年半載卻依然只有十幾個人看的自嗨自媒體從業者是表達者,屢次職場專案推進碰壁的垂頭喪氣白領是溝通者,管理團隊整合資源內外聯動的無力癱瘓管理者和創業者是連結者。

從自媒體到白領,再到管理者和創業者,IP們如何解決遇到的實際問題呢?他們優勢如何一次次跨越鴻溝的呢?

表達的前期是流量為王,而不是內容為王。流量的核心密碼是需求,把握住了需求,設計有轉發分享的裂變引導就能獲取更多流量。所有的無病呻吟,自我感動的堅持,日常生活碎碎念有存在的合理性,那是因為社交的剛需屬性,而不合理之處在於大家不會在這上門投入更多精力,這也是很少人能成為自媒體人的篩選門檻。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瞭解需求的過程需要躬身入局,感性地去體會記錄,理性地去整理分析資料。

溝通的前提是傾聽,情緒、事實、對方的期待,如果沒有拿到更多的資訊,則需要響應情緒,確認事實和明確行動。從結構化傾聽和反向敘述中建立有效的溝通,這是大鈞從脫不花的溝通訓練營中學習到的。這裡的溝通更多是一對一,而個人IP的溝通更多需要的是一對多,底層邏輯是一樣的。傾聽了解,獲取事實資訊,瞭解期待,這都是調查的過程。

連結的角色是放在管理者和創業者上,職場帶團隊賺錢是管理,個人IP帶粉絲賺錢也是管理。在整個群體這個系統中,以表達、溝通的方式切入都不合適,更好的方式是成為連結者,從外部引進資源到團隊中,讓內部成員提升等級,最終破圈共贏。

在實際的互動過程中,他媽的不要發嗯、呵呵、微信、省略號、疑問號、60秒長語音,要禮貌用語,您,大哥,大佬。本質上都是拉進信任關係的基本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