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拋開劇裡其他人對齊衡的看法,齊衡的作為都是合情合理

拋開劇裡其他人對齊衡的看法,齊衡的作為都合情合理的。這裡並沒有人設崩塌,也沒有矛盾啊,參顧二這件事,剛正不阿和私心兩樣皆有,本來就是他的職責,就算沒有私心,他也是要去參顧二的,不能因為他有私心就覺得他儘自己的職責就是錯的吧。

小編我的憤怒和不解就在這裡,且不說為什麼非要把大格局往小裡引導,認繼子以後當了皇帝,皇權穩固了之後就要認回自己的親爹。

《知否》:拋開劇裡其他人對齊衡的看法,齊衡的作為都是合情合理

在我看來就是忘恩負義就是不佔理的,大概因為我是搞法律的,我看齊衡據理力爭不惜代價的時候特別感同身受,可是劇裡劇外卻都在告訴我,齊衡個傻小子,站錯隊了,怎麼不學學盛大人,恕我直言,就盛家父子在朝堂上畏畏縮縮的騎牆派樣子,大宋要都是這種官員早就亡了。只不過剛好在他儘自己的責任的時候,私心也是要這樣做而已。

我覺得齊衡參見顧二這個,我們討論的重點應該放在顧二有沒有錯上,而不是討論齊衡到底有沒有私心。

《知否》:拋開劇裡其他人對齊衡的看法,齊衡的作為都是合情合理

小編我認為這個事的邏輯應該是不論齊衡有沒有私心,他都應該參顧二,因為顧二錯了。決定齊衡行為的是顧二有沒有錯,而不是齊衡有沒有私心。有私心和只有私心畢竟是兩碼事。齊衡出場到60集自請貶官為止還是人物邏輯自洽的,被anti狂踩不止不知道以為謀財害命了的唯一一點私心都還是在御史臺職責範圍內宣洩的。泥人尚有三分火,換我直接抬宋律-為官不得赴妓樂,違者可提點刑獄。

《知否》:拋開劇裡其他人對齊衡的看法,齊衡的作為都是合情合理

當然一定有水軍騎著皮皮蝦來宣告這是架空的宇宙,和大宋沒有半毛錢關係。齊衡,這個離最後有望保全人設還有15集的角色,到底會不會崩,何時崩,怎麼崩,堪稱開年懸疑,且完全不可控。出於這點“私心”我棄劇後使用“只看TA”功能追著這條副線。劇裡面的齊衡,一直以來,就是個繡花枕頭,從來沒變過。

《知否》:拋開劇裡其他人對齊衡的看法,齊衡的作為都是合情合理

齊衡維護的文人風骨是他自以為的,他維護了禮法倫常沒錯,話說得也很美滿,但沒看時機,他的話實際作用就是給皇帝火上澆油了一把,於真正的百姓福祉其實是不利的。因為齊衡這個人思考、接收資訊都很被動,永遠看事情只能看最表面的一層。原以為濮議之爭這段戲在戲內的曲解主要在兩方面:一是被太后利用,二是對顧城兩家意氣用事,所以齊衡的人設降格,臺諫的官品也被降格。

《知否》:拋開劇裡其他人對齊衡的看法,齊衡的作為都是合情合理

直到小編我看了第61集相關的後續劇情才發現,對言官的惡意解讀還不盡於此。61集朝堂戲是典型的政治辯論,帝借子之口提出整治鹽稅,然而無人願領命主事;臺諫遂提議先正禮法,鹽稅雖有問題但還沒到積重難返的程度。於是皇帝連扣大帽:御史臺糾纏於禮法,卻放任蛀蟲侵蝕國庫,不關心民生,即使沒有御史臺他也要讓天下有飯吃,把邊疆收復回來!總之一頓排比句操作猛如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