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評價蘇軾,吟誦了一首七律,不落俗套,頸聯乃傳世名句

蘇軾和黃庭堅都是北宋大才子,他們博學多識、詩書畫樣樣精通,兩位大文豪既相知相交,又惺惺相惜。蘇軾被貶黃州,周圍的人們都避之不及,而黃庭堅卻仗義執言,無所畏懼。

蘇軾名滿天下時,黃庭堅還只是一個無名小輩,但是先生卻慧眼識人,讚美黃山谷的文章不可多得。此後山谷便拜在先生門下,而先生卻視其為知己,他不拘於世俗的束縛,彼此取長補短,也傳為詩壇佳話。下面分享黃庭堅評價蘇軾,吟誦了一首七律,不落俗套,頸聯乃傳世名句。

黃庭堅評價蘇軾,吟誦了一首七律,不落俗套,頸聯乃傳世名句

次韻宋懋宗三月十四日到西池都人盛觀翰林公出遨

北宋:黃庭堅

金狨繫馬曉鶯邊,不比春江上水船。

人語車聲喧法曲,花光樓影倒晴天。

人間化鶴三千歲,海上看羊十九年。

還作遨頭驚俗眼,風流文物屬蘇仙。

黃庭堅評價蘇軾,吟誦了一首七律,不落俗套,頸聯乃傳世名句

黃庭堅的詩作結構嚴謹,說理細密,他開創了江西詩派,並影響了南宋以及明清的詩風,更代表了宋詩的特點。山谷的作品雖然頗顯瘦硬,喜歡用典,講究無一字無來歷,但是其韻味十足,更顯拗峭挺拔,令人歎為觀止。

山谷一生非常敬佩東坡先生,更在其詩文中不吝筆墨,表達自己的仰慕之情,甚至不惜貶低自己。全詩含蓄雋永,雖然無法雅俗共賞,甚至有些曲高和寡,但是細加品味,卻頗顯奇特。

黃庭堅評價蘇軾,吟誦了一首七律,不落俗套,頸聯乃傳世名句

宋肇,字楙宗,是蘇軾和黃庭堅的好友,他們經常在一起切磋詩文,詩酒唱和。當時蘇軾剛被提拔到翰林院擔任中書舍人,大家都來慶祝,黃山谷當然也會賦詩抒懷,表達對先生的崇敬之情。

首句就說翰林公的駿馬配備了狨鞍,系在曉鶯啼處。“

金狨

”,指狨皮製成的鞍墊,因為狨毛長而金黃﹐作者藉此表達其顯赫的身份。而次句又說自己“不比春江上水船”,這是山谷自嘲能力低下、反應遲鈍,其實是正反襯先生的對答如流,寫詩作文倚馬可待。古人用下水船比喻才思敏捷,山谷卻反其意而用之。

黃庭堅評價蘇軾,吟誦了一首七律,不落俗套,頸聯乃傳世名句

接下來具體抒寫熱鬧的場面,車來人往、歡聲笑語,鼓樂喧天、法曲高奏。而周圍的自然景物也極其給力,風和日麗、萬紫千紅,碧水清澈、樓臺

倒影

,盡顯一派祥和景象。作者描寫生動細膩、虛實結合,更表達出主人公舒暢和愉悅的心情。“

喧、倒

”二字,煉字精準。

頸聯是傳世名句,“

人間化鶴三千歲,海上看羊十九年

。”出句化用《神仙傳》中蘇耽成仙后化鶴的傳說,對句引自《漢書》中蘇武牧羊的故事,作者以此述說東坡先生的坎坷經歷。詩人用典無痕,卻充滿了深情和讚美之意。

黃庭堅評價蘇軾,吟誦了一首七律,不落俗套,頸聯乃傳世名句

結尾兩句表達仰慕之情,蘇軾曾感慨自己在京城整天忙碌,不如宋肇在地方任職非常清閒,自由自在,不受拘束。而山谷卻觀點不同,他認為先生堪為“遨頭驚俗眼”,更讚美蘇軾為“蘇仙”,更在詩壇中盡顯風流。

大家都知道賀知章曾稱呼李白為謫仙,而黃庭堅以一個“仙”字進行評價,傳達出自己對先生佩服得五體投地,無論是學識、還是人品,都具有超凡脫俗的表現。

文物

,這裡指文士。

黃庭堅評價蘇軾,吟誦了一首七律,不落俗套,頸聯乃傳世名句

黃庭堅的這首七律精於用典,描景如畫,對東坡先生的讚美也發自肺腑。作者首先用“金狨繫馬”,表現其不凡身份;然後再用“

人語車聲、花光樓影

”,展現出眾人對先生的敬重。

頸聯更是不落俗套,形象地刻畫出蘇軾大半生的坎坷經歷;最後兩句又用“

遨頭、蘇仙

”,高度評價了蘇軾在大宋文壇的地位,卻絲毫不感到是弟子在奉承先生,反而是非常中肯和準確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