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歲末檔《紅海行動》成了一張經典,看一看中國精神

《紅海行動》這部片子應該是當年歲末最值得去期待的影片了,與湄公河行動一樣屬於國產的高評分,高票房影片,如今紅海行動已經成了一部經典之作,而其中的中國精神更是讓不少年輕人都為之熱血沸騰,感嘆到中國如今也能做出如同《黑鷹墜落》一樣代表國家精神的影片了。

《紅海行動》講述的是中國海軍營救利比亞華僑的故事,在2011年利比亞最為動盪的時候,中國首先派出海軍營救華僑這令不少國家都點贊,這也預示著中國的復興與崛起,不過過程中的困難誰又曾知道,特別是在利比亞交戰最為頻繁的幾個城市,營救的困難程度更是可想而知。

曾經的歲末檔《紅海行動》成了一張經典,看一看中國精神

從海軍小組營救一位中國記者說開,到最後摧毀叛軍的髒彈原料,過程中的無處不反應著當代中國軍人的精神,從中更是體現了一個國家復興的精神,好比19世紀經歷過三次戰爭後的普魯士,國家精神洋溢著國家的每一個角落,不過中國的和平崛起更是令世界驚歎,從紅海行動中可以看出中國軍事行動的原則,和平但不失寬容,這種寬容心令利比亞當局感到十分暖心,並且中國海軍在營救過程中還肩負起了打擊恐怖主義的義務,這充分體現了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

曾經的歲末檔《紅海行動》成了一張經典,看一看中國精神

片頭中國海軍營救中國貨輪一段,個人覺得意義非凡,中國海軍以最小的代價營救了貨輪做到了貨輪人質的零傷亡,並且拘捕了索馬利亞海盜而不是射殺,這與西方的做法有了明顯的區別,倘若海盜遇到了西方的軍艦一般都不可能有存活的機會,西方的做法也是將海盜一律射殺,但這種違揹人權的做法顯然有悖西方的人權論,而中國的這種寬容也給了大部分第三世界國家感到了暖心,也給予了他們二次改過的機會,這也是最能體現人權的地方。

曾經的歲末檔《紅海行動》成了一張經典,看一看中國精神

到了第二幕海軍小隊營救記者,這一趟顯然是非常不容易得,剛到利比亞的港口就遇到了交火,而中國海軍沉著冷靜的應對這一切,在面對危機時冷靜的應對,也是成功解救出華僑人質,而到了營救記者這個環節,海軍小隊則碰到了釘子,在尋找記者的具體位置就三番五次折騰了好幾次,最終找到了位置還遭遇了恐怖分子的襲擊,面臨著傷亡慘重的海軍小隊依舊堅持以營救平民為先,這也充分體現了中國軍隊肩上的責任和義務。

找到了記者的海軍小隊與恐怖分子不下三次交戰,這三次交戰個人認為很值得一提,並不是因為它的場面有多麼精彩而是這三次交戰體現了中國海軍的營救原則與營救時的高效,這側面體現了中國海軍在營救時為了保證人質的安全真是不惜一切代價,同時也將中國海軍盡義務的形象描繪的玲離盡致。

最後一段不少觀眾都有爭論,為何海軍小隊首先是反對最後又同意去摧毀恐怖分子的髒彈原料呢?個人認為還是責任二字,作為一個負責任大國的軍隊當然要履行義務,所以協助當局摧毀恐怖分子髒彈原料就顯得當仁不讓了,雖然過程兇險,但海軍小隊依舊冒著極大的風險完成了任務,這便讓西方刮目相看,個人認為責任帶來的就是當仁不讓,這很好詮釋了其中的中國精神,雖然中國是和平崛起,但這並不代表中國軍事實力就一般,相反中國在寬宏的前提下表現出了這種當仁不讓的精神讓不少西方國家紛紛點贊,也是這部影片一經播出讓世界更加看清楚了中國的軍事原則,同時也帶來了來之不易的和平,而作為新時代的我們更要珍惜,更要努力弘揚這種中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