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招降秦國降將後,又清掃了許多的小諸侯國,最終成就一番霸業

前言

關中地區是案王朝政治經濟中心,自然條件得天獨厚,確是項羽心目中“所必取之地”。早在項羽羽翼未豐之際,當楚懷王令劉邦“西略地入關”時,其他各路諸侯部因畏懼秦軍力量強大,不敢承擔這個任務。獨有項羽毛遂自薦要求“與沛公西入關”,所謂“怨秦破項梁軍”,那隻不過是自己渴望染指關中的託詞罷了。假如真如項羽所說,殺項梁者秦將章邯也,他欲報殺親之仇,就理應前往趙地與章邯拼命,可事實卻是:在章邯兵敗而降時,項羽非但沒有因章邯系殺害叔父的大仇人,非殺之不可,反而以恩報怨立章邯為雍王。可見,項羽早已眼紅於關中。

然而,現實卻使項羽的美願難以實現,先入定關中者劉邦,自己卻因“北教,後天下約”,“取之而名不順,不便,且招天下兵”。這就是為什麼項羽切齒痛恨楚懷王心、必欲置之死地而後快的不可告人的原因。

秦之降將,霸王之業乃成矣

關中之地,原系秦國之地,章邯等三降將皆秦地之人,“以秦地付三王,此案漢之際諸侯之法也”,項羽自以為這樣一來,使劉邦“不得前說以爭秦,諸侯不得舉前事以責楚,名與勢皆順便也。”項羽就是這樣援引分封的舊傳統來掩蓋自己的真實意圖,使其負約的行為得以名正言。

順理成章,並以此顯示自己的公正無私,使各路諸侯將領聽從自己封疆裂土之計,心悅誠服地俯首聽命,霸王之業乃成矣!

項羽招降秦國降將後,又清掃了許多的小諸侯國,最終成就一番霸業

▲項羽劇照

再者,秦之降將,其時力量最弱,手無兵卒,實為光桿司令,且“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他們在關中地區沒有半點群眾基礎,又系項羽手下敗將,喪家之犬,易於掌握。即使如此,項羽對他們依然存有戒心,他巧妙地利用他們固有的矛盾,三分關中,使他們互為牽制,不讓他們中間某一個人有獨霸關中發展自己勢力的可能,以便駕馭,進而透過他們來控制關中。

“陽示天下之大公,而陰利三王之易取,是故三秦者,項王之寄地也!”誠然,項羽還要利用這三個降將“據全秦之勝,扼全蜀之衝,包南山之塞,室機道之隘”,為自己看守劉邦出入巴蜀之門戶,“終身為西楚藩衛”。

更主要的是由於項羽坑殺秦降卒,屠燒成陽,背約驅劉,“秦人大失望”,“百姓不親附”,人心喪盡,處境孤立。這一切,使得項羽難以立足於關中。

立秦三降將分王關中,既可以把他們作為鎮壓關中人民的走狗,又可以把他們作為自己的擋箭牌,更企圖利用以秦地之人王秦地,而緩和自己與秦地人民的尖銳對立。

再從政治基礎來看,出身於“世世為楚將”的項羽,在楚地是有較大影響的。從他的軍隊來,大部分基本骨幹是來自“江東子弟”,楚地人民對他是大力支援的。

他發跡於楚地,鞏固自己的霸業也當然要依靠楚之人士,自然他要去直接控制楚地,並將它當作自己進退的主要基地了。

立足於楚,號令於諸侯,永遠維持其“西楚霸王”的地位,這就是項羽企求達到的目的。鑑於上述種種,權衡其利弊,項羽又何必舍楚而定要自王關中呢!以代理人而代之,實行遠距離控制,利用走狗之爪牙,以實現對關中人民的統治,這對於項羽來說,當然是利大而弊小,何樂而不為。

這就是項羽“棄之者取之”的策略。

項羽招降秦國降將後,又清掃了許多的小諸侯國,最終成就一番霸業

▲項羽雕像

然而歷史是嚴峻的,這一切並不以項羽個人願望為轉移,項羽不王關中的如意算盤,終於在嚴酷的現實面前碰得粉碎,他與各路諸侯,特別是與劉邦之間的利害衝突,並沒有得到絲毫的緩和,反而隨著鬥爭形勢的不斷髮展而愈益劇烈。劉邦的退讓,並不是軟弱可欺,他的暫時的妥協,只不過是無可奈何的權宜之計。

今天暫時的妥協,即醞釀著明天的更大的戰爭,劉項之間的戰爭已是不可避免地提到歷史的行程上來了。

楚漢逐鹿之戰,狗咬狗的爭鬥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秦王朝失落的社會統治權,成了各勢力集團拼命追逐的獵物。

漢元年(前206年)四月,項羽所導演的分封鬧劇,匆匆收場。他命令各路侯迴歸自己的封地,於是“兵罷戲下,諸侯各就國”。

項羽戲亭分封,表面上看來,似乎圓滿地解決了各路諸侯反秦勝利之後權益再分配的問題,緩和了彼此間的利害衝突。他本人也狂妄地以為天下無敵,諸候臣服,霸王之夢已圓,躊躇滿志,錦衣還鄉,從此就可以主宰天下。

然而,這種矛盾的緩和,只是一種表層的假相,實際上矛盾卻更為深化,日趨激烈,一股足以動搖項羽霸主地位的暗流,正在聚匯成洶湧的大波。

項羽招降秦國降將後,又清掃了許多的小諸侯國,最終成就一番霸業

▲項羽劇照霸王形象

項羽東歸彭城,義帝的末日來臨了。“

援立義帝者,項梁之以令諸侯者也”,既然此時項羽已經擁有無可爭議的霸主地位,那麼,義帝這塊用舊了的、失去了魅力的招牌,亦可摒而棄之了。

為了除掉這個各路諸侯名義上的最高領導,項羽以“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為由,把義帝趕出彭城,逐往長沙縣(今湖南郴縣),並暗地指使九江王英布、衡山王吳芮、臨江王共,半途截殺義帝於江中。

定諸侯逐義帝,號令天下,項羽的政治野心實現了,他終於站到社會的顛峰。他滿以為手中握有四十萬大軍,就可以扭轉乾坤,操縱未來,一世稱霸。

然而,就在他政由己出大搞分封之際,諸侯混戰的烏雲已經滾滾而來。因為這種裂土封疆,實際上是擁有一定的軍事政治實力的新老封建貴族一次地盤與權力的再分配,是一次血腥汙穢的大分贓,它必然涉到各個社會集團、各個諸侯王、各路軍事將領的切身利益。既是分贓,就難以均勻,既是爭權,就必定有所高低。

特別是那些手握重兵,有一定實力,但沒有得到更大利益的諸侯將領,肯定會心懷不滿,伺機而起,甚至不惜訴諸武,再次爭奇。其中尤以劉邦、田榮、彭越、陳餘、韓廣等人表現得最為激烈。

項羽招降秦國降將後,又清掃了許多的小諸侯國,最終成就一番霸業

▲彭越劇照

事實告訴我們,無論是項羽、劉邦,或者是那些大大小小的諸候將領,各個武裝政治集團的首腦,都是地主階級的代表人物,都是一夥貪得無厭、欲整難填的野心家。

封地大的,要維護和擴大既得利益封地小的或沒有得到封地的,則要求實行地盤的重新分配,權力與物質利益驅使著他們去拼命廝殺。

項羽依仗自己武裝力量的壓倒優勢,總攬分封大權,使自己的權力得到了無限制的擴張。他獨佔梁、楚九郡這最大盤。對於追隨自已之“普”。如中陽因“還楚河上”,數立為河南王;英布是項羽手下得力干將,腰腰充當項軍的先鋒,作戰勇敢,每每取勝,“常冠軍”,因而被立為九江王;燕將茶,“從楚”,又跟隨項羽入,故立為王田安“引其兵降項羽,立安為濟北王”。

齊將田都與項羽趙,又“從入關”,立其為齊王趙相張,“從入關,故立耳為常山王”都君吳芮,因“從入關”,立其為衡山王。

反之,則“王於醜地”,或不予封地,成其原有地盤,更有被項羽所殺的。如田榮,因“數負項梁,又不肯將兵從楚擊秦,以故不封”:趙將陳餘,因“不從入關”,雖“素聞其賢,有功於趙”,只“環封三縣”原韓王成,因沒有緊跟項羽,與劉邦關係較為密切。

以“無軍功”為口實,雖承認他的韓王頭,但“不使之國”,並強行把他帶到彭城,隨即“度以為候,已又殺之”。

項羽此種親我者親,疏我者豌,順我者昌,過我者亡,以個人神好惡為轉移的做法,自然不能不使他與一些之間原有的矛層夏加激烈起來。真乃是“怨王已,難矣!”

項羽所導演的戲亭分封的鑼,停息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場大狗、小狗、飽狗、餓狗之間的有趣爭鬥就爆發了。

五月,握有一定兵力的齊將田榮,因未得封,滿腹忽尤,率先起而反楚。當他聽到“項羽徙齊王市膠東,而立齊將田都為齊王,乃大怒”,不讓原齊王田市到膠東去,率兵迎擊被項羽封為齊王的田都。

田都敗走,逃亡楚地。

項羽招降秦國降將後,又清掃了許多的小諸侯國,最終成就一番霸業

▲田榮領兵劇照

六月,原齊王田市因懼怕項羽,不敢抗命,趁丞相田榮領兵外出,偷偷逃往項羽給他的膠東封地,以就膠東王位田榮痛恨田市不聽自己的意見,領兵追趕,至即墨(今山東平度東南)殺了這位不爭氣的侄兒,自立為齊王,又發兵擊殺項羽所立的濟北王田安,並王三齊(即齊、濟北、膠東)為了聯絡反對項羽的力量。

田榮首先拉攏未得封地、佔據鉅野(今山東鉅野)一帶並擁有萬餘人馬的彭越,授予將軍印,“令反梁地”,攻濟陰(郡名,治所在今山東定陶西北),從西北方威脅楚都彭城。

八月,被項羽徙為遼東王的故燕王韓廣不願拱手交出燕地,由項羽封為燕王的原燕將強要韓廣讓出,“廣弗聽,茶擊殺廣”。陳餘得悉“田榮叛”,急忙派遣夏說火上加油,挑唆田榮:“項羽為天下宰不平,盡王諸將善地,徙故王王惡地。”並向田榮借兵。

而田榮則打算“樹黨於趙以反楚”,馬上調派一些兵馬協助陳餘。冬十月,陳餘襲擊常山王張耳,打敗了有“刎頸之交”的張耳,佔領了趙地。

張耳因與劉邦有舊交,又看到項羽終究成不了氣候,殺了項羽的使臣項嬰投劉邦去了。陳餘從代地把原趙王歌迎回趙地。

趙王為了感謝陳餘扶助之恩,將代地讓與陳餘。立其為代王。一個以田榮為首反對項羽的龐大而混雜的武裝集團就這樣形成了,他們公開樹起了反楚的旗號,黃河南北眾諸侯很快脫離了項羽的控制。

項羽招降秦國降將後,又清掃了許多的小諸侯國,最終成就一番霸業

▲楚漢時期的形勢圖

項羽圖謀以武力駕、以分封來掌握各路諸王由己稱的夢想破滅了。這對於項羽來說,當然是不能容忍的。他依仗手中強大的兵力,征討那些敢於反抗自己的各路諸侯。於是,烽煙再起,關東地區戰火紛飛,中國又一次被拖入請侯割據的混戰之中。

這些被野心和私慾弄得發狂的新老封建貴族們,終於相互火併,大打出手。

明修機道,暗渡陳倉

項羽的霸業動搖了開始從權力的峰頂滑落下來明修機道,暗渡陳倉王漢中,養其民,以致賢人,收用巴蜀,還定三秦,天下可圖”。

這是蕭何根據其時的鬥爭形勢向劉邦提出的戰略方針。劉邦懷著對項羽的仇恨,抱著東山再起的決心,快快離開關中,進入漢中。

劉邦手下的將士,絕大多數來自函谷關以東的關東地區,當他們向遠離家鄉的漢中進軍時,又怎能不思念自己的家鄉!“士卒皆歌思東歸”,悲地唱道:“巫山高,高以大,淮水深,深以逝,(《樂府詩集》“深”作“難”)我欲東歸,害梁不為?我集無高曳,水何梁,湯湯回回,臨水遠望,泣下衣,遠道之人心思歸,謂之何。”

項羽招降秦國降將後,又清掃了許多的小諸侯國,最終成就一番霸業

▲劉邦劇照

不少將卒途中開了小差。士率們望東歸的心情,大將信最為了解,因為他也曾開過小差,後被蕭何追回,竭力推薦給劉邦,拜為大將。這使得他能夠向劉邦提出:“以義兵從思東歸之士,何所不散”。

也就是利用兵卒思東歸的心情,因勢利導,“決策東向,爭權天下”的策略。

蕭何、韓信的建議,實際上為劉邦以後躍出漢中,還定秦,打敗項羽,爭天下,勾勒出了戰略藍圖。劉邦任命蕭何為丞相,勵精圖治,積極治理巴蜀漢中,命令大將韓信,整頓訓練軍隊,作好打回山東、逐秦失鹿的準備。

項羽東歸梁楚,齊、趙反項戰爭已經打響,形勢對劉邦大為有利。

八月(《漢書高帝紀》誤作五月),韓信指揮數萬大軍,“明修道,暗渡陳倉(道路名,即故道,在西寶雞東)”,從故道出,奇襲大散關(在今西寶雞西南),突然襲擊,打得雍王章邯措手不及,逃至廢丘(今西興平南),劉邦“遂定雍地”,攻佔成陽。

接著,劉邦親率大軍,困章邯於廢丘,派其他將略隴西(秦郡,治所在今甘肅臨洮北北地(秦郡,治所在今甘肅寧縣西北)、上郡(秦郡,治所在今陝西榆林縣東南)。塞王欣、翟王翳投降。僅ー一個月,關中地區就又落入劉邦之手。

劉邦佔關中後,緊接著籌畫揮師東下,逐鹿中原,決心全力與項羽爭山東地區,經過種種的遷回曲折,劉邦和項羽兩大軍事政治集團,終於走上了武裝衝突的道路,劉項爭社會統治權的楚漢戰爭的戰幕終於拉開了。

“兄弟”反目,兵戒相見東有齊趙反楚,西有漢定三秦,八面威風的西楚霸王項羽陷入困境。為了保住主地位,當他聽到劉邦已定關中時,便令故吳令鄭昌為韓王,取代為他所殺的韓王成,把守韓地,以抵擋劉邦東進大軍。

又令蕭公角前往梁地,攻打彭越。正當項羽擊齊、攻漢舉棋未定之際,前此告別劉邦回韓

國的張良,隨韓王成來到彭城,寫信給項羽說,劉邦只要得到關中,如約當關中王,就很滿足了,是不敢繼續東進的。張良是以此來麻痺項羽,轉移其打擊目標。又“以齊、梁反書遺項王”,欺項羽:“齊欲與趙並滅楚”。

項羽果然上當,“無西意,而北擊齊”。這一切,為劉邦聚集力量,大舉東向得了極為寶貴的時機。

就在項羽陷於對齊戰爭的泥沼中難以自拔時,劉邦定了關中,乘勢東進,迅速進入河南境內。漢二年冬十月劉邦在抵達陝地(今河南縣)時,劉邦親自安撫關外姓。此時,張良從韓逃至劉邦處,劉邦封他為成信侯。

漢軍壓境,河南王申陽自知力不能擋,不戰而降。劉以其地置河南郡。又令襄王孫韓信率兵攻韓。鄭昌兵數投降。月間,因原韓太尉韓信攻下韓地,劉邦即立其為韓王。

項羽招降秦國降將後,又清掃了許多的小諸侯國,最終成就一番霸業

▲韓信劇照

此時,秦都成陽已被項羽所焚,斷垣殘壁,一片瓦。劉邦只得在櫟陽建立起臨時國都,令蕭何和劉盈留守,為法令約東,建立了一整套制度,著手治理關中。與此同時,劉邦調兵將攻佔隴西(名,今甘肅東南部一帶)。

他又次運用誘降的手段,下令凡率領萬人或獻一郡之地來歸者,封為萬戶侯。

結語

這時,歷經秦王朝血的掠奇,加上數年的戰爭,生產破壞,經濟調散,關中已是殘破不堪。劉邦在進行戰爭的同時,相應採取了一些恢復和發展生產的經濟措施,將秦皇室種植花木、飼養鳥獸蟲魚的國園地令民種。春正月,攻佔北地(郡名,治所在今甘肅寧縣西北),俘虜了章邯弟章平後,下大放令,釋放罪。這不是單純的政治行動,而是補充勞力恢復生產以保證供給前方的兵力、財力、物力的措施。劉邦為了整頓和重建已經崩的統治秩序以收民心,乎大將韓信同名姓,史稱韓王信,以示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