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話實說!沒讀郭沫若這首《蜀道奇》前,我還真沒發現李白那麼牛

1000多年前,李白官場失意,想起了家鄉的蜀道。於是,帶著憤懣寫下了一首《蜀道難》。

當年上學時,語文老師曾把此詩“吹上了天”。各種宋、元、明、清學者們的評價,都被老師拿出來了。說實話,當時我還真沒覺得它有多牛。

我承認,寫得很綺麗、很夢幻,但我還是更喜歡《將進酒》式的豪邁。總覺得,《蜀道難》把山路寫得再怎麼險峻,也不過僅是一首寫景佳作而已。

實話實說!沒讀郭沫若這首《蜀道奇》前,我還真沒發現李白那麼牛

直到近些年,我親自去了幾趟劍門關附近的群山,才發現李白寫得原來那麼真實。再加上前幾年的“三星堆熱”,發掘的文物證實了詩中關於蠶叢和魚鳧的描述,竟都是有據可依的,也讓我對李白新添了一份敬佩。

不過,真正讓我對李白及這首詩徹底改觀的事是:近日讀到了郭沫若的一首《蜀道奇》。

世人皆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但事實上如果沒有對比,我們或許根本分辨不出:神作到底牛在哪裡。

實話實說!沒讀郭沫若這首《蜀道奇》前,我還真沒發現李白那麼牛

毫無疑問,在近現代文壇,郭沫若是一個繞不可的人物。他也是筆者非常喜歡的一位詩人,特別是他的現代詩,熱情洋溢的語句,每每讀來都令人心潮澎湃。

但估計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實郭老還是一位很厲害的古典詩詞高手,因為歷史功底深厚,他在寫古典詩詞時能做到:用典精準、地道;格律工整、樂律優美;用詞有新意、而又不失古典意象之美。

郭老曾仿過不少古人的作品,雖達不到前人的高度,但也總是能出彩的。1961年,郭老回到故鄉,並重遊三峽。

實話實說!沒讀郭沫若這首《蜀道奇》前,我還真沒發現李白那麼牛

昔日李白筆下的蜀道就在眼前,山山水水都似從前那般壯闊,於是郭老便有感而發,即興仿寫《蜀道難》。為了和李白原詩區分開來,他特意給此詩取名為《蜀道奇》。

全詩洋洋灑灑寫了數百字,因篇幅問題,筆者只擷取其中一部分,大家感受一下:

實話實說!沒讀郭沫若這首《蜀道奇》前,我還真沒發現李白那麼牛

大家不要瞧不上此詩,試問現如今的文化名人,有哪一個能在即興的情況寫出這樣的作品。郭老此詩共有3大高明之處:其一,巧妙運用典故;其二,整體大氣磅礴;其三,意象眾多但卻並不堆砌。

然而,就算是這樣的作品,當它與李白的《蜀道難》放在一起時,詩迷們還是能一眼分辨出高低。實話實說,沒看過郭沫若這首《蜀道奇》前,我還真沒發現李白那麼牛。

我們先說典故的使用!

李白的原詩裡,前前後後的典故使用多達十幾處。從先秦神話傳說,到魏晉史書中的記載,李白一一化用。最牛的是,人家所有的化用都完美地鑲嵌在寫景、敘事裡,一點都不顯得生硬和突兀。

實話實說!沒讀郭沫若這首《蜀道奇》前,我還真沒發現李白那麼牛

這一點,郭沫若詩是沒能做到的,比如他化用的巫山神女,若沒有這兩座山本身為依託,很難寫出詩境來。讀過私塾,對歷史那麼瞭解的郭老,在用典方面仍然和李白沒有可比性,可想而知詩仙肚子裡的“貨”有多少。

我們再來說想象力!

郭老的詩裡,其實是有一些表達想象的詩句的。遺憾的是,當其與李白的“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等語句相比,則顯得那麼蒼白。

實話實說!沒讀郭沫若這首《蜀道奇》前,我還真沒發現李白那麼牛

李白的天才之處在於,看似句句是在寫景,其實又句句是在說史、敘事、抒情。對人生的種種思考、對前途的種種茫然,都在詩中看得出端倪。但郭老的詩,則實實在在是在寫景,從內容深度上來看,確實差了不止一星半點。

至於遣詞上的高下,以及氣勢上的差距,則更不用說了。

當然,差距這麼大,不怪郭老。畢竟,正如前文所說,他的這首《蜀道奇》已經是近現代詩的一首經典之作了。若非他此詩確實是有意學習和致敬李白,把他的詩和李白的詩放在一塊比較,對人家也確實不太公平。對此事,大家有怎麼看?歡迎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