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文化多可怕?看這兩個事例,一個是神仙,一個是農民起義領袖

人從一生下來就在學習,知識是無限的,人也是活到老學到老,知識讓我們認識世界,所以一定要多讀書,以免在一些場合上出醜,可千萬不要學下面這兩位

沒文化多可怕?看這兩個事例,一個是神仙,一個是農民起義領袖

讀過《西遊記》的人都知道,孫悟空最惱恨人家喊他“弼馬溫”,你可以叫他“行者”“大聖”“悟空”都可以,你要是喊他“弼馬溫”,就等於揭他傷疤了,為此,豬八戒和一些妖怪沒少捱打。

為什麼孫悟空對這三個字如此敏感呢?吃虧就吃虧在他沒有文化上。

據《西遊記》第四回記載,太白金星領著美猴王到天上見玉帝后,玉帝封孫悟空做了個弼馬溫,這猴子是個“知識越少越進步”的“進步青年”,不知道這官大小,還美滋滋得到處炫耀。實際是這是玉帝拿他開涮了。

沒文化多可怕?看這兩個事例,一個是神仙,一個是農民起義領袖

有種說法是:古代人認為“馬無夜草不肥”,想要把馬匹養得肥壯,就必須加夜宵,但有時候馬兒想睡覺,不吃怎麼辦呢?在馬廄裡養只猴子,上蹦下跳,吵得它無法休息就成了。而馬兒在猴子的騷擾下有適當的活動,又常夜而營養充足,身體自然健康,不易生病,所以又附會成養猴可防止馬兒得瘟疫。“弼馬溫”其實就是“闢馬瘟”的文雅說法,孫悟空怎麼知道這些知識,被玉帝無情玩弄,難怪之後大鬧大空。

還有一個人,是農民起義領袖張士誠,也吃過類似的虧。

沒文化多可怕?看這兩個事例,一個是神仙,一個是農民起義領袖

張士誠原本就是張九四,從這名字就可以看出他也是個無知識的人,起義有起色後,他就覺得自己這名字不雅,還有點諧音“就死”,於是找來一批文人給他重新命名。後來,如有個文人給他起了個好聽又好記的名字“士誠”,諧音“事成”,張九四一聽,這名字簡直十全十美,就這個了。而事實上,“士誠”出自《孟子·公孫丑下》裡的一句:“士誠小人也。”這句話原來應該斷成“士,誠小人也”,是一個叫“尹士”的傢伙謙稱自己是個小角色。可張士誠一用,這話就成了“士誠,小人也”。從此,這張領袖頂著這個名字南征北戰,在史書上留下濃重的一筆,真是夠滑稽的。

小夥伴們,知道知識的重要性了吧,以後要努力讀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