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聖雄——甘地

甘地是一位印度活動家,他是反對英國統治的印度獨立運動的領袖。甘地利用非暴力的非暴力反抗,帶領印度走向獨立,並激發了世界各地爭取公民權利和自由的運動,在印度,他被稱為國父。

印度聖雄——甘地

甘地出生於印度沿海古吉拉特邦的一個印度教商人種姓家庭,在倫敦的內殿接受法律培訓,最初在南非的印度居民社群作為外籍律師從事非暴力反抗的工作,為公民權利而鬥爭。1915年回到印度後,他開始組織農民和城市勞工,抗議過度的土地稅和歧視。甘地在1921年擔任印度國民大會的領導人,領導全國的各種社會事業和實現斯瓦拉伊自治運動,他曾在南非和印度多次被監禁多年。他生活在一個自給自足的住宅區,穿著傳統的印度長袍和披肩,用手工紡成的紗織成。他吃的是簡單的素食,同時還以長期的齋戒作為自我淨化和政治抗議的手段。

然而,甘地的基於宗教多元化的獨立印度在20世紀40年代初受到了新的穆斯林民族主義的挑戰,它要求在印度建立一個獨立的穆斯林家園。最終,1947年8月,英國宣佈獨立,但英屬印度帝國被劃分為兩個自治領,一個是印度佔多數的印度,另一個是穆斯林佔多數的巴基斯坦。當許多流離失所的印度教徒、穆斯林和錫克教徒來到他們的新土地時,宗教暴力爆發了,特別是在孟加拉。甘地訪問了受災地區,試圖提供安慰,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他進行了幾次絕食至死,以阻止宗教暴力。一些印度人認為甘地太隨和了。其中包括印度民族主義者納圖拉姆戈澤,他於1948年1月30日向甘地的胸口開了三槍,刺殺了甘地。納圖拉姆戈澤與他的同謀者中的許多人一起被捕,並被審判、定罪和處決,而他們的其他同謀者則被判處徒刑。

印度聖雄——甘地

甘地被尊稱為印度聖雄,他的核心思想是非暴力不合作。首先是印度的國情,當時印度有超過70%的人信仰印度教,其餘也各自信奉伊斯蘭教等教派,可謂全民都有信仰。所以甘地才能那麼順利的推行非暴力不合作,因為他有良好的群眾基礎,但他對英國一直擁有期待,抱有幻想,渴望英國哪一天良心發現,賜予印度以和平。但是縱觀我中華上下五千年,從未有過任何非暴力不合作思想,古有以暴制暴,以殺止殺;近有槍桿子裡出政權;今有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面對外敵入侵,朝代變遷,唯有揭竿而起,馬革裹屍。何來等待敵人的一時垂憐,良心發現,何以對敵人懷有期待?若是英國二戰時不需要印度的支援,可能印度還是無法獨立。在經濟上,他推行土布思想,抵制西方先進的物質文明,是印度經濟落後,違反了歷史潮流。

印度聖雄——甘地

10月2日是甘地的生日,在印度被紀念為甘地紀念日這是一個全世界性的節日,在全世界被紀念為國際非暴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