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橋兵變—趙匡胤對中華民族的重大貢獻!

陳橋兵變,是大手筆才能書寫的一部歷史。大手筆的策劃,大手筆的動作,曾經令後來人讚歎不已。歷史把拯救中原人民於“五代十國”大分裂的水深火熱之中的機遇給了趙匡胤,趙匡胤精心選擇了陳橋。

陳橋兵變—趙匡胤對中華民族的重大貢獻!

現在,陳橋還遺存著許多文物,無語地向世人訴說著那場兵變的經過。當年設立軍帳的東嶽廟猶在,這座創建於五代時期的廟宇規模並不算大,但由於曾經做過趙匡胤軍帳的那段歷史,它被完好地儲存了下來。雖古樸而不顯得蒼老,可以想見一代又一代的陳橋人是如何地悉心保護。廟內塑有趙匡胤的巨大雕像,披一身黃袍,一副九五之尊的威嚴。塑像前設有香爐,爐內積有一些香灰,香炷冒著輕煙,繚繞在他的眼前。香爐後的神案上,擺放著貢果,是些時下隨時可購買來的水果、麵餅之類。

陳橋兵變—趙匡胤對中華民族的重大貢獻!

在一些善男信女的心中,趙匡胤被當做神供奉著。廟門上,鑲嵌著一副對聯:“定天下致太平除非漢室唐宗誰堪伯仲,說本來論當世好似巨川大日各自東西”,有對趙匡胤的評定,也有對滄桑歷史的感喟。院內,有系過趙匡胤戰馬的繫馬槐,那是一棵國槐,樹冠已被歲月的風無情地掠去,只剩下一樁倔犟的樹幹在那裡屹立,講述著那段兵變的故事,不讓它在人們的心中泯滅。一匹石馬在一旁默默地陪伴,更使人增加了那段故事的真實感。古樹的一側,生長著一株胳膊粗細的小槐樹,樹葉的綠色異常的鮮亮,是繫馬槐生命的延續,也是那場兵變歷史的延續。細細的枝條上,被人們繫上了一個個紅線條。按照當地民俗,是人們有所企求的表示。然而,人們到底在企求什麼呢?因為各人有各人的心願,不得而知。傳說當年兵變時眾將士飲過水的古井猶在,我想,它是中原古老大地上聰敏的耳朵,能夠聽見歷史在中原走動的跫跫足音;它還是中原古老大地上明亮的眼睛,能夠看見歷史在中原逐鹿的獵獵戰旗。散落在院內的座座碑碣,積澱著那場兵變的歷史,凝固著那場兵變的歷史,闡述著那場兵變的歷史……

陳橋兵變—趙匡胤對中華民族的重大貢獻!

在我國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歷史中,變幻著一個又一個朝代,改朝換代的旗幟曾使不諳中國歷史的人眼花繚亂。研究中國歷史的泰斗巨匠們撥開了歷史的迷霧,創立了歷史唯物史觀,把分裂與統一作為是否推動歷史前進的重要標誌。簡言之,統一就是進步,分裂就意味著倒退。在滾滾的封建歷史長河中,唐宋之際有兩個重大的歷史轉折:一個是公元755年發生的“安史之亂”,另一個就是發生在公元960年的“陳橋兵變”。前者的特點是社會由治到亂,如鏊上翻餅,“你方唱罷我登臺”,破壞中華民族統一,遏止歷史前進步伐並使之倒退;後者的特點則是由亂到治,結束了長達半個多世紀的“五代十國”分裂局面,建立了大一統的宋王朝,推動了歷史前進的步伐。

陳橋兵變—趙匡胤對中華民族的重大貢獻!

一位偉人曾經說過,在中國封建社會里,只有農民起義和農民戰爭才是推動歷史前進的真正動力。從這個意義上講,“陳橋兵變”對於推動中華民族歷史的發展,不啻於爆發一場席捲全國的農民大起義。耐人尋味的是,這麼大的事卻有條不紊地發生在黃河灘塗上的一個小小的驛站,而且,說是兵變卻又迥異於世界歷史上曾經發生的許許多多的兵變,居然會兵不血刃!這似乎是天意,又似乎是民心。世界上最偉大的力量是事物發展的規律,歷史總是要向前發展的,這才是它的自身運動規律,這個規律不可抗拒。“陳橋兵變”順應了這一發展規律,不管它帶有怎樣明顯的時代以及某個人的歷史侷限。中原人民以及他們的子孫後代,應該牢牢地記住它,因為,在“安史之亂”大分裂中飽受顛沛流離之苦的人們從此過上了相對安居樂業的生活。

陳橋兵變—趙匡胤對中華民族的重大貢獻!

躑躅在東嶽廟內,置身在那樣特定的歷史氛圍,一個大宋王朝的背影迅速地在我的腦海裡顯現,使我不禁浮想聯翩,感慨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