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國晉國和秦國版圖相當,卻為何被秦所滅?

楚國建立

鬻熊九十歲拜見文王,文王把他當做老師。到了武王,成王都把他當做老師。成王大量分封異姓諸侯,其時鬻熊已經去世,他的兒子熊麗,孫子熊狂也都已去世。故封他的曾孫熊繹於楚地,子孫都以熊為姓。傳有三十一世四十三位君主。周成王分封先王功臣時,封熊繹于丹淅之地,建都於丹陽(今河南省淅川縣),建立了楚國。今淅川丹江口水庫現存大量楚貴族墓。

楚國晉國和秦國版圖相當,卻為何被秦所滅?

司馬遷在《史記·楚世家》中記載西周初期楚人領袖熊繹:“當成王之時,舉文、武勤勞之後嗣,而封熊繹於楚蠻,封以子男之田,姓羋氏,居丹陽。”,此一論述認為商末周初,楚先人祝融的後裔從北方遷徙至“丹陽”。這是楚人首次自中原進入湖北省內,也是楚國首次得到周王室的正式承認。據考古學家劉玉堂、王紅星、高崇文研究,古“丹陽”位於丹水和淅水交匯之處(今河南省丹江口水庫淹沒區),因處丹水之北,故稱為丹陽。

熊繹以及其後代是江漢流域最早的開發者,他們的創業歷史是艱苦卓絕的。《左傳》昭公十二年:“昔我先王熊繹闢在荊山,篳路藍縷,以處草莽,跋涉山川I,以事天子。”荊山,在今湖北省西部,漢江兩岸。楚國,又稱作荊、荊楚,是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時代的一個諸侯國。

楚國由周成王封熊繹於楚地開始,居楚地丹陽,從一個小國逐漸變成春秋戰國時代一個擁地千里的一個強國。前706年,不滿自己國大爵小的楚君熊通認為其先祖鬻熊是周文王的老師,有輔佐文王推翻殷商建立周王朝的功勞,只因早死而僅得到子級的爵位,遂攻打姬姓諸侯隨國,目的是要求周天子晉升其爵位,遭拒,熊通率兵再次征討隨國(今湖北隨州),迫使隨侯投降。熊通因此在前704年自稱為王(後諡武)。被楚國消滅的小國還有古麋國(湖北鄖陽、房州一帶)、盧國、羅國(湖北襄樊、荊門一帶),一路向南征伐百苗等大小諸侯國,成為華南的霸主。公元前223年,楚滅於秦。楚君的後人多以熊為姓,稱為熊氏,史稱熊氏正宗,即江西熊氏。今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前川街的大熊灣(無雜姓)和小熊灣(有雜姓)的熊氏為南北遷移時由江西遷至於此地。

熊通子楚文王定都於郢(今湖北省荊州區西北),此後為擴充領域,楚國與中原的中原諸侯國經常發生戰事。楚成王時,楚在令尹子文的治理下更顯強盛。後來的楚莊王武功彪炳,又勵精圖治,選拔孫叔敖施行文冶,使楚國經濟繁榮、文化鼎盛。前606年莊王征伐陸渾之戎(在雒邑西南),派人向周天子問九鼎之輕重。前597年,楚圍鄭,迫鄭降,晉派兵救鄭,兩軍於邲會戰,晉大敗。此後,陳、蔡、許、鄭俱從楚。公元前594年,楚圍宋,宋告急於晉,晉不能救,宋遂與楚言和,尊楚。這時中原各國除晉、齊、魯之外,盡尊楚莊王為霸主,確立了楚莊王在春秋五霸的歷史地位。史載,透過戰事,楚國先後吞併了四十五個較弱小的諸侯方國。

楚國在爭霸過程中,遇到了一個強勁對手吳國。吳國乃姬周古公亶父大兒子太伯奔吳地而建立。前506年,楚昭王時,吳國君主闔閭(hé lǘ)派孫武、伍子胥率軍攻打楚國,楚軍大敗,楚國幾乎覆亡。這時越國勾踐趁機攻打吳國,秦國也出兵幫助楚國,楚國得以保全。前306年,楚懷王派大臣昭滑率軍攻越,攻佔原吳國統治的地區,並設立江東郡。至楚威王時代,楚國的領土已擴張至巴國,逼近越國、興盛一時。轄地大致為現在的湖北全部、湖南、重慶、河南、廣東、安徽、江蘇、江西部分地方。

楚國被秦國所滅原因

秦奮六世之餘烈 方成秦皇掃六合

6代秦王,雖不說全有大貢獻,至少沒有一個是昏庸伐道的。

第一,秦孝公:秦孝公是奠定基礎的人,經過變法,成功的將秦國從滅國的邊緣拉回來,保住了秦國,並且在其手上強大起來,二十餘年,從差點被魏兼併到揚眉吐氣的稱雄與六國,從“悲秦”到被稱為“強秦”,一生嘔心瀝血的為強國而奮鬥,屬於被累死的那種,其貢獻應該是最大的;

第二,秦昭襄王:秦昭襄王將趙國從強國的位子上拉下來,透過“長平之戰”將趙國從巔峰直接打回原形,打到谷底,徹底毀掉了趙國統一天下的可能,為後來秦國統一天下掃清了最大的障礙。

第三,秦惠文王:其成功的撲滅了秦國保守勢力對新法的反覆闢行為,保住了新法,並延續下去,為秦國的強大保駕護航,並且在其手上奪得了巴蜀這個大後方與後來都江堰修建後的糧倉,為秦國統一提供了後勤基礎。

第四,秦武王:其是個大力士,死於在洛陽舉九鼎時期,在位時間短,沒有什麼特別貢獻,但其傳令傳位於羸稷也就是秦昭襄王卻是功績之一,成功的穩定了秦國的政權交接,避免了國內政變的可能,使得權力平穩過渡。這是個爭議比較大的人,其做為一國之君去舉鼎是為不智,但其武力值與政治眼光、軍事才能卻是不差,他發現並認可了還在燕國為質的公子稷,而且其本身在軍隊系統的魅力也是很大的,從軍軍伍時就發現並提攜了白起等人才,使得贏稷在後面的戰爭中不致於缺少能征善戰的將領。

第五,秦異人:這個人一生中沒什麼功績,但他雖然才能平平,卻善於聽取意見,做為守成之君倒是合格的,任用呂不韋大力發展商業經濟,使得國家經濟快速發展,也算是亮點之一吧。

第六,秦始皇:秦國統一天下的執行者,透過前人的積累及自身的能力,成功的掃滅六國。

楚積六世之無為 造就滅亡的結局

楚國最後六代楚王,不說有突出貢獻的,多半盡是昏庸的,國豈能不滅。

第一,楚懷王熊槐,羋姓,熊氏,名槐,楚威王之子,楚頃襄王之父,戰國時期楚國國君,前328年―前299年在位。

在禮崩樂壞的戰國時代,楚懷王是禮樂文明培養出的最後一代國君。繼位早期,破格任用屈原等人進行改革,大敗魏國,楚國成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國家;執政中期他誤信秦國宰相張儀,毀掉齊楚聯盟,國土淪落,楚國從崛起走向了衰亡。

第二,楚頃襄王熊橫,羋姓,熊氏,名橫,楚懷王之子,戰國時期楚國國君,公元前298—前263在位,在位時楚國已處於衰落狀態。

楚國自從在公元前312年丹陽、藍田之役被秦國打敗以後,便一直受秦國欺壓。楚頃襄王便想重新和齊國聯合,而秦昭襄王則給楚頃襄王寫信請他到武關(在陝西丹鳳縣東南)相會,當面訂立盟約。儘管大夫屈原力阻,但楚頃襄王還是聽信公子子蘭的話去了秦國。但一到秦國後,秦昭襄王就將楚頃襄王押到咸陽軟禁起來,一年多後病死在秦國。

第三,楚考烈王,羋姓,熊氏,名完,楚頃襄王之子,戰國時期楚國國君,公元前262年―公元前238年在位。

楚考烈王繼位後,以春申君黃歇為令尹,賜淮北地十二縣,遷都壽春。楚、趙結盟,楚考烈王令春申君以八萬大軍,奔赴趙國。魯頃公二十四年(前256年),魯國為楚考烈王所滅。《史記》說考烈王有三子(楚幽王、楚王負芻、楚哀王)。《戰國策》說楚考烈王無子,春申君患之,春申君娶趙人李園之妹李氏,李園妹有身孕後,獻於考烈王,生子被立為太子,即楚幽王。

第四,楚幽王(公元前268年―公元前228年),羋姓,熊氏,名悍,戰國時期楚國國君,楚考烈王之子(一說經過李園設計,楚幽王實為春申君之私生子)。

第五,楚哀王(前228年在位,前266年——前228年),羋姓,熊氏,名猶,楚幽王之弟。楚哀王繼位二月餘,被其異母弟負芻的門客殺死。

第六,楚王負芻(公元前265年―公元前223年),羋姓,熊氏,名負芻,楚考烈王之子,楚幽王之弟,楚哀王庶兄,戰國時期楚國最後一任國君,公元前228年―公元前223年在位。

公元前228年,負芻的門客殺死楚哀王,負芻自立為楚王。公元前223年,秦軍攻入楚都壽春(今安徽壽縣),楚王負芻被俘,楚國滅亡。

晉國不是被秦國滅的,而是郡權衰弱後實權被六卿(範氏、中行氏、知氏、韓氏、趙氏、魏氏)控制,後來韓、趙、魏三家於公元前453年滅知氏三分晉國,公元前403年正式被周天子承認為諸侯並瓜分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