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就有世界地圖,為什麼清朝統治者卻不知英國在哪?

這應該說的是英國馬戛爾尼使團訪問北京時乾隆皇帝及他的帝國官員的表現。

明朝就有世界地圖,為什麼清朝統治者卻不知英國在哪?

一。

1792年秋天,乾隆皇帝收到兩廣總督的一份奏摺,說有一個叫“英吉利”的國家請求來天朝朝貢。

皇帝命人搬來幾年前剛剛修訂完成的《大清一統志》。這本書中記載了中國人知道的天底下所有的國家。但是,翻遍書本,也沒有找到英吉利三個字!

於是皇帝招來傳教士詢問,傳教士說,英吉利就是紅毛國,與法蘭西近鄰,在天朝西北,以製造器械見長,是歐羅巴的一個大國。

乾隆一聽,很高興,因為這樣一來,大清朝的屬國清單上,又將增加一個很有分量的名字,並且,隨著貢品的到來,他的西洋玩具收藏裡,也將會增加一大批鐘錶,望遠鏡,顯微鏡!

明朝就有世界地圖,為什麼清朝統治者卻不知英國在哪?

二。

實際上,乾隆朝的紫禁城中,不僅僅有在當時看來很詳細的世界地圖。在寧壽宮樂壽堂,甚至還擺著康熙朝西洋供奉來的一座十分精確的地球儀,到馬戛爾尼使團訪問北京的1793年,已經在那裡擺放了整整一百多年了!

只是一直襬放在那裡,沒人去研究,也沒有人去認真學習。

要求一個八十歲的耄耋老皇帝全面掌握地理知識,無疑是一個苛求,他不是專家。再說,在大清帝國看來,英吉利畢竟只是一個萬里之外的偏僻島國。

實際上,從十八世紀下半葉開始,英國已經是對華貿易的絕對主力了。

1764年,歐洲運往中國的貨物總值為白銀191萬兩,其中英國為121萬兩,佔63%。而當年歐洲從中國進口364萬兩,其中英國進口170萬兩,佔47%。

在乾隆統治末年,也即馬戛爾尼訪問前夕,英國早已是中國的第一大外貿出口國,也是第一大外貿進口國。

可是大清皇帝和帝國政府對此一無所知!

何以如此閉目塞聽呢?

明朝就有世界地圖,為什麼清朝統治者卻不知英國在哪?

三。

實際上,這個鍋不應該單單清朝來背,至少該把明朝拉上。

如果我們從文化主線上看這個問題,則拉上的可能會更遠。對蠻夷的鄙夷,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長長久久延綿不斷的“自古以來”!

但是至少在貿易上,漢唐宋元,在中央政策層面,都是鼓勵的。

明朝太祖爺1370年“寸板不得下海”,嚴格海禁政策,偌大的帝國,只開幾個小小的視窗允許通商。中間雖有“鄭和下西洋”朱棣的異類,但隨著成祖的去世,又恢復原樣。

清朝則更甚,只有一個地方可以合法貿易:廣州十三行!

朝廷嚴防外國商人,同時對出洋求生的華僑,也當做叛徒。

1740年,荷蘭人在雅加達屠殺華僑一萬多人,乾隆皇帝對此事的態度是這樣的:。

“內地違旨不聽召回,甘心久住之輩,在天朝本應正法之人,其在外洋生事被害,孽由自取。”

本來就是罪犯,被殺活該倒黴!

這個態度,簡直和1603年馬尼拉屠華之後,明朝萬曆帝的反應如出一轍。

在這種態度影響下,朝廷官員乃至皇帝,對境外事情,尤其是萬里之外的歐羅巴漠不關心,不聞不問以至於一無所知,就不奇怪了!

明朝就有世界地圖,為什麼清朝統治者卻不知英國在哪?

四。

馬戛爾尼給乾隆皇帝帶來了很多禮物。

他們能想到的、能夠體現歐洲先進技術的所有好東西,都帶上了:。

天體執行儀、地球儀、望遠鏡、透鏡、氣壓計;還有蒸汽機、棉紡機、織布機;還有吊燈、座鐘、減震馬車。

還有榴彈炮、卡賓槍、步槍、連發手槍,以及一個裝備有110門火炮的鉅艦模型!

甚至,使團裡還有一個熱氣球駕駛員,如果皇帝陛下感興趣,他可以坐著英國的熱氣球到天上俯瞰紫禁城的壯觀。

馬戛爾尼下定決心要讓中國的皇帝刮目相看,開啟這個龐大的“中央帝國”的貿易之門!

可惜,皇帝關心的,僅僅是禮儀!

大皇帝收下了禮物,也重重回賜了禮物,但是卻拒絕了英國人所有的貿易要求。

1860年,英法聯軍佔領圓明園,驚訝地發現,當年當做禮物送給乾隆的槍炮,一直在庫房裡睡覺,上面落滿了灰塵。

這一覺,睡的太長了!

圖片源自網路,侵刪。

參考書目:《清高宗實錄》

《停滯的帝國——兩個世界的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