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陶虹,張艾嘉參演的外國電影《紅色小提琴》,你看過嗎

《紅色小提琴》是我大學時代,經常被提起的電影。於是就去看了,節奏即緊湊又緩慢。悠悠的講述著一把賦予了魔力的紅色提琴。緊湊的投入了一個個迷戀的靈魂,緩慢的演奏著他們的浮沉。這個旅程在時空交錯,織染了300年的風霜。輪迴的五個旅程在塔羅牌的預言下拉開帷幕。 十七世紀,義大利克萊蒙納,提琴製造大師Nicolo Bussotti為兒子的誕生,趕工製作一把滿載希望和夢想的小提琴,希望他的孩子將來能帶著這把琴成為一個傑出音樂家。臨產的妻子的不安無法消散,但塔羅牌的預言只是在預言,無法阻止命運之輪的轉動。 中國部分是由陶紅和張艾嘉演的。

一部陶虹,張艾嘉參演的外國電影《紅色小提琴》,你看過嗎

影片拍攝手法上第一紅提琴是從始至終出現在影片裡,不用說也是貫穿全文的一個線索,但另外一個在拍賣會的現場,反覆幾次出現,以幾個人物為主角進行了不同角度的拍攝,意義在於哪裡?其實我覺得琴的工藝本身值得傳承,但最為重要的是放在懂琴愛琴的人手中,樂器是放在演奏家的手裡才是它最重要的意義之一。這把紅提琴經過了幾個世紀幾個國家的流浪,命運多舛,但最終得到一個好的歸宿。我想拍賣會現場的反覆,每一個細節,都是為最後它的歸宿的高潮做鋪墊。當幾個世紀前amati用著妻子的血裹遍它的全身,那靜靜渲染的一刻,我在想,有些人註定是為這些而生的,命運也好,主觀也罷。有些人有些事,就是那麼的純粹,只因為這個世界必須有純粹的人和事,哪怕預示著疾病死亡背叛流浪,也義無反顧,不是你,就是我。

一部陶虹,張艾嘉參演的外國電影《紅色小提琴》,你看過嗎

紅色的小提琴,我以為它是魅惑的魔物,但是當秘密被揭開,隱藏在它不祥的外表之下,竟然是一個男人的愛意與希望。流轉三百年,琴還是那把琴,歲月在它身上留下痕跡,無數雙手撫摸過它的身體,無數人曾擁有它,演奏它,最後失去它。它只是一個見證者,看過無數命運起伏的人,但它本身是無法改變命運的。它就像人們心底最愛的那個小小的縮影,因為它的精緻和無缺,所以被放大投射出來。即使沒有它,天才兒童西卡也會擁著另外一把小提琴入睡;作曲家波普會在另一把小提琴上找到靈感;項萍會把另一把小提琴藏在地底……紅色小提琴本身沒有任何價值,只是人們在它身上找到了寄託,因為寄予愛和夢想,所以它才無價。

一部陶虹,張艾嘉參演的外國電影《紅色小提琴》,你看過嗎

歷經三百年,影片到最後又回到最初畢尼高為小提琴上色的片段,融入愛和靈魂的小提琴幻化成人,真正實現一種超越和永恆。在導演還原歷史的時候,有些細節做得不夠深刻。例如中國文革。張艾嘉作為一個文革幹部,謹小慎微的準備將紅提琴送出去,又怎麼會當著還在的面再拉一首曲子?而且五段故事不斷增加場景,增加人物,打斷了前一個故事的敘事程序。 到最後,鑑定師將紅提琴換走,他選擇將紅提琴送給自己的女兒,從此紅提琴有了平靜的生活,濃縮著無數人愛與經歷將從女兒手裡延續。這樣的結局似乎又和畢尼高想要送給孩子相互照應,這似乎是人性中的共性,總想要把最好的東西留給自己的孩子,導演獎結局回扣到影片的一開始,又是一個平靜的輪迴。 這確實是扣人心絃的作品。

一部陶虹,張艾嘉參演的外國電影《紅色小提琴》,你看過嗎

永生是每個人最終極的夢想,慾望得到滿足是一時的,短暫的,這種短暫和永生的辯證是人生最糾結的地方。想到了一部電影《魔法奇幻秀》,撒旦和上帝的鬥爭,是否撒旦是上帝的另一面,因為無休止的鬥爭,才達到了永生。在鬥爭中達到永生,和永生追求的效果,多麼糾結。然後這種糾結就是力量,萬物得意發展的力量,陰陽相生相剋,維持萬物日常運轉。這麼大的一部電影,如果我去拍,我會做到在視聽語言行的主觀性更加強烈,但是這麼做也有他的好處,畢竟指代導演的“視點”,如果更單純一點,出來的效果是更加出色的。 電影故事性很強,挺耐看的,值得咂摸。

一部陶虹,張艾嘉參演的外國電影《紅色小提琴》,你看過嗎

紅提琴歷經各種磨難,被人珍惜,愛撫,殘害,唾棄,漆面磨損,殘留各種疤痕。但探其裡,造琴師為愛妻留下的“愛你的”三個字仍散發著溫潤的氣息。 我不得不讚嘆生命,因為它的蓬勃,繁盛,無盡頭。生命的本質,就是愛的本質。社會再複雜,人情世故再纏身,阻撓再頑固,真愛會如野草,在石縫中吐芽,烈火後繁茂。真愛,很小,不易發覺,不易觸控,但它就在那,真的就在那。 總之是一部很值得看的經典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