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最出名的一句“髒話”,罵人不帶髒字,還有人以為是夸人

引言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雲霄一羽毛。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運移漢祚終難復,志決身殲軍務勞。——《詠懷古蹟五首·其五》

諸葛亮,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集各種才華與優秀品質為一身的大為之士。他不僅是三國時期蜀國的丞相,中國六大政治家之一,為蜀國制定稱霸天下的國策,還是一個才華橫溢的文學家,發明家。當然,諸葛亮講話的藝術也是十分了得的。

諸葛亮最出名的一句“髒話”,罵人不帶髒字,還有人以為是夸人

說到這裡讀者們可能深有體會,因為我們大多數人的童年幾乎都是在《三國演義》《西遊記》這些神話或者武俠小說世界裡度過的,

對於《三國演義》裡諸葛亮的幾大表現其講話藝術的事件,更是流傳於世人的談論裡。比如我們都熟知的“舌戰群儒”,“罵死王朗”事件。雖然這些影視劇中的對於諸葛亮的描述的片段在歷史記載中並不存在,但我們可以看到的是後人對於諸葛亮的文學造詣的崇敬和喜愛。

諸葛亮最出名的一句“髒話”,罵人不帶髒字,還有人以為是夸人

然而在正史中對於諸葛亮說話藝術的描述並不像《三國演義》中的那麼出神入化。是因為正史中記載人物需要嚴肅嚴謹的表述,而且要更加的實用一點,這樣才會使後人更加的深入研究這位曠世奇才。

所以在對史書中描寫的諸葛亮的講話中,我們大致會得出以下有趣的認識。“點到為止,於分寸和原則之下講話。”中國古代的“中庸之道”一直是每一箇中國人有意無意之中展現的行事之道。其實中庸即是在於分寸的一個把握。因

為有中庸之道的存在,每個人都會在原則的範圍內得到他的尊嚴,熟用此項原則的人也不會因為做事太過分而招致禍災。諸葛亮可謂將此技巧運用到極致。

諸葛亮最出名的一句“髒話”,罵人不帶髒字,還有人以為是夸人

時還是荊州牧的劉表有一個兒子叫劉琦,自小深受喜愛和寵幸。但後來劉表由娶一妻蔡氏。蔡氏非常爭氣,不久就給劉表生出了一個兒子,名劉宗。

深諳繼承規則的蔡氏自此就萌生了將自己兒子扶上位的想法。於是有意無意間的在劉表額耳邊吹風。雖然劉表明白蔡氏的企圖,但也架不住每天的詆譭。

諸葛亮最出名的一句“髒話”,罵人不帶髒字,還有人以為是夸人

到了後來劉琦的處境變得十分危險,所以多次請教諸葛亮應對之策。但諸葛亮深知自己不能參與別人的家事,更不要說自己也是在別人屋簷之下的一個謀士。後來在劉琦的一再逼問下,諸葛亮只說了一句話:“君不見申生在內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

意思為,三十六計,走為上策。君子施展才華何必在一時,要成為千古留名的人。當然劉琦想了好久才明白這個道理。但諸葛亮的做法既給劉琦留了面子 ,也解決了問題,更為重要的是他並沒有直接指向問題,而是“啟發”。

諸葛亮最出名的一句“髒話”,罵人不帶髒字,還有人以為是夸人

不只是在這些小事當中,在人才招募這方面諸葛亮也很有一套說服別人的計謀。而諸葛亮最經典和藝術的一句“罵人話”,就是出自一次說服別人的過程之中。

這句話不僅沒有一個字是髒字,還引經據典,乍眼一看以為是讚美別人的話。

諸葛亮最出名的一句“髒話”,罵人不帶髒字,還有人以為是夸人

杜威,是蜀地不可多得的學富五車的名士,青年時期曾和任安同窗學習過。東漢末年,戰亂四起,杜威投靠了益州牧劉璋,被任命為益州從事。但後來因病離職。劉備壯志未酬去世後,蜀漢丞相諸葛亮兼任益州牧的職務,任用大量人才。諸葛亮思索再三,最後將益州主簿這個官位留給杜威來做。

為了最大限度地保持誠意,諸葛亮甚至還專門派車前往迎接他上任,但杜威卻來官署表示感謝,還是不接受。

諸葛亮最出名的一句“髒話”,罵人不帶髒字,還有人以為是夸人

為什麼杜威要拒絕當官的機會呢?後來我們得知,杜威作為前朝舊臣,把東漢的禮法看得十分重要。他認為劉備稱帝時漢獻帝尚在,此舉違法東漢的傳位禮法。反觀曹丕,是從漢獻帝那裡禪讓得到的帝位。諸葛亮聽到此言,寫了一篇文章批駁他的觀點。

文中有句話這樣說:“曹丕篡弒,自立為帝,是猶土龍芻狗之有名也。欲與群賢因其邪偽,以正道滅之。怪君未有相誨……不責君軍事,何《詠懷古蹟五首·其五》為汲汲欲求去乎

”。

諸葛亮最出名的一句“髒話”,罵人不帶髒字,還有人以為是夸人

在這裡,諸葛亮將曹丕比喻為土龍芻狗,這是什麼意思呢?這句話其實出自老子《道德經》中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而這裡的芻狗,指的是古代用來祭祀的稻草編成的狗,而土龍也與這意思表達一致。而這兩種祭品都屬一般人用不起的高階祭品。

諸葛亮用土龍芻狗來進行比較,實際上是暗中諷刺曹丕稱帝是篡位,只不過是一個仿製品而已。

這句罵人的話同樣也是出其不意,

現代人很容易就理解成了讚美人的話。

結語

諸葛亮乃造世之才,其在文學上和思想上的成就更是流傳千古。我們在感嘆他的話引經據典的同時,也應該認識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參考文獻:

《道德經》

《詠懷古蹟五首·其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