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不爭氣的兒子,卻做了一件爭氣的事

中國有句俗語:“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馬牛”。大意是說兒孫後輩的幸福要靠著他們自己去努力奮鬥,長輩大可不必為了後代做馬做牛去勞心勞力,更不要事事代勞包辦。提起這句話,想到一個有趣的歷史故事。

相傳,清朝雍正年間, 廣信府有個叫張昭的秀才,屢試不第,最終連個舉人也沒考上。因為家裡實在太窮,最後只好放棄了科考的打算,在鎮上的一傢俬塾做起了教書先生。

民間故事:不爭氣的兒子,卻做了一件爭氣的事

有一天,秀才在私塾上完課,準備收拾東西回家,沒想到竟然交上了好運。這可能就是人們常說的緣分吧!回家的路上,他竟然遇到了劉老爺家的千金,翠萍。翠萍見秀才長得相貌堂堂,一表人才,一下子就喜歡上了他。劉老爺就這麼一個寶貝女兒,萬般無奈,最後只好答應了這門親事。

自從做了上門女婿,秀才真可謂是一步登天了。畢竟他是窮苦人家的孩子出身,深知錢財得來不易,面對錦衣玉食的生活,他也不敢有絲毫的放縱。一年後,翠萍生了一個兒子,取名君青。劉老爺見秀才心地善良,對女兒也一心一意,這才放了心。幾年後,他就把全部的家業交給了女婿來打理,自己則享受起了幸福的晚年生活。

民間故事:不爭氣的兒子,卻做了一件爭氣的事

自從有了兒子,秀才對他寄予了厚望。眼看到了該讀書的年齡,秀才就專門給兒子請來了一個私塾先生。可是君青從小就好動,根本坐不住就喜歡舞棍弄棒,這讓秀才可是傷透了腦筋。十多年過去了,劉老爺夫婦也相繼離世。秀才看著這個不爭氣的兒子,整天唉聲嘆氣。既然他不好好讀書,秀才就乾脆讓兒子跟著自己學經商。

漸漸地,他發現兒子根本也不是經商的材料。秀才變得焦慮起來,他擔心以後自己老了,兒子根本無法撐起這個家,偌大的家業有可能就會敗在兒子的手裡。有一天,秀才突然發現桌子上有一封書信,開啟一看,兒子竟然不辭而別了。三年後的一天,君青身著官府回到的家鄉。原來,他離家後就去了軍營,如今已經被朝廷授予了千總一職。

清代的千總為綠營兵的軍職,不再是世襲軍職。千總屬於中下級軍官,統領計程車兵人數不多,大約七、八百人左右,相當於現在的營級或者團級軍官。

民間故事:不爭氣的兒子,卻做了一件爭氣的事

秀才做夢也沒有想到,兒子如今已經入朝為官了。回想自己這十多年來一直為了兒子憂心忡忡,真是感覺有點杞人憂天了。這時的他才想起了一句話來,“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馬牛”。

結語:

相信全天下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一生平安快樂,衣食無憂。父母經歷的事情肯定比孩子要多一些,所以有的父母處處替孩子著想,總是希望孩子少走彎路,儘量少遇到一些挫折。其實,正是這些磨難才能讓人不斷的成長,作為父母千萬不要為了孩子操碎了心,這對於孩子的成長反而是不利的。

活一輩子的人,千萬不要操著幾輩子的心。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活法,只要把兒女教育成一個善良、正直的人,至於兒女們的未來還是都交給他們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