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二元、三元和土雜豬?超市賣的是什麼豬肉?哪種肉更好吃呢

對養豬行業有一定了解的應該聽說過“三元豬”、“二元豬”、“土雜豬”、“原種豬”等詞彙,那這些詞彙分別是什麼意思,我們平時吃的豬肉又是哪種豬的?到底哪種豬肉更好吃呢?下面筆者就為讀者朋友一一解開謎題。

什麼是二元、三元和土雜豬?超市賣的是什麼豬肉?哪種肉更好吃呢

文/果然悠 圖片來源於網路

一、何為“元”?

簡單理解“元”代表的就是這一頭豬體內的血統,如果是二元豬那就說明它體內攜帶有二種豬品種的血統,如果是三元豬那就說明它體內攜帶有三種豬品種的血統。我們都知道有個理論是“雜交優勢”理論,就是將兩個不同品種的動物雜交產生的後代會分別保留這兩個品種的優勢,讓物種有更明顯的優勢,從而保證優良基因可以延續,而“二元豬”、“三元豬”利用的就是這個理論。

什麼是二元、三元和土雜豬?超市賣的是什麼豬肉?哪種肉更好吃呢

1)一元豬

通常情況下,很少會出現“一元豬”這個稱呼,多數情況下都會被稱為原種豬,其代表的是這個品種的純種豬。我國目前豬的品種可以分為國產品種和國外品種兩大類,而國外常見的品種有杜洛克、大白豬(也稱為大約克豬)、長白豬、皮特蘭豬和漢普夏豬,最近幾年大白豬、長白豬和杜洛克豬因為更適合我國的飼養條件所以得到了越來越多養豬朋友的認可。而國內比較有名的品種有太湖豬(以產仔數高而聞名)、東北民豬、榮昌豬、金華豬、內江豬等。國外品種均屬於瘦肉型生豬,其瘦肉率較高;而國內品種多數屬於脂肪型生豬,其肉製品瘦肉率偏低。隨著我國人民消費方向的改變,瘦肉型生豬更符合我國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其養殖量也是越來越大。

原種豬的主要用途是用來繁殖種豬的,相同品種交配產生的後代是為了產生原種豬繼續保留品種,而兩個品種交配產生的後代就是二元豬,母豬一般用於產仔繁衍商品豬,二元公豬直接會被劃分到商品豬的行列當中。

什麼是二元、三元和土雜豬?超市賣的是什麼豬肉?哪種肉更好吃呢

原種杜洛克公豬

2)二元豬

二元豬指的是兩個不同品種雜交後所得到的後代,可以是兩個國外品種雜交,可以是兩個國內品種雜交,也可以是一個國外一個國內品種雜交。比較常見的是兩個國外品種或者是一個國外一個國內品種。比如長白豬做父本,大白豬做母本,那麼得到的後代就成為長大二元豬;而如果是長白做木本,大白做母本,那得到的後代就是大長二元豬;如果是大白做父本,太湖豬做母本,得到的後代就稱為大太二元豬。其命名規律是父本在前,母本在後。

二元豬的主要用途是用來繁殖商品豬的,其繁殖的仔豬正常情況下會被完全劃歸到商品豬中,偶爾也會被留作種用。比如非洲豬瘟發生後我國原種豬稀缺,二元母豬同樣是稀缺品種,為了滿足母豬需求很多豬場都是從先前二元豬的後代中挑選品質優良的作為母豬使用。

什麼是二元、三元和土雜豬?超市賣的是什麼豬肉?哪種肉更好吃呢

二元后備母豬

3)三元豬

三元豬根據父本和母本來源的不同,可分為外三元豬(也稱為洋三元豬)和內三元豬(也稱為土雜豬),按照目前的品種雜交習慣,三元豬一般都是二元母豬同杜洛克公豬雜交而得到的後代。“外”和“內”的不同主要在於母豬的血統中是否含有國外品種,如果二元母豬的血統都是國外品種那就是外三元,比如長大二元豬做母本,杜洛克豬做父本,那麼雜交的後代就稱為杜長大三元豬。而如果二元母豬的血統中含有國內品種那就是內三元,比如長太二元豬做母本,杜洛克做父本,雜交的後代就稱為杜長太三元豬。

正常情況下三元豬的用途就是用來屠宰提供豬肉的,三元豬一般在出生後7-10天內就會被閹割,以阻止其生殖器官的發育,提高其生長速度,降低料肉比獲得更高的養豬利潤。

什麼是二元、三元和土雜豬?超市賣的是什麼豬肉?哪種肉更好吃呢

三元育肥豬

二、超市賣的是什麼豬肉?

目前超市以及豬肉零售點販賣的豬肉多數情況都是三元豬的肉,而且多是外三元豬的肉,因為外三元生豬具有更高的生長速度,更強的環境耐受能力,更低的來肉比,自然也就有更高的利潤。另外,因為三元豬都是瘦肉型生豬雜交而成的,所以其肉的瘦肉率比較高,也更符合當前消費者的消費需求。

還有少部分屬於內三元豬的肉,目前多數規模化豬場飼養的都是外三元生豬,只有部分農村散養戶因為生豬品種意識不強,選擇更適合我國養殖環境的三元豬也就是土雜豬就行飼養。

此外還有部分豬肉來源於二元公豬以及第二性徵不明顯或者生殖器官發育不良的原種豬,這部分豬無法留作種用,也會被閹割作為育肥豬飼養。

什麼是二元、三元和土雜豬?超市賣的是什麼豬肉?哪種肉更好吃呢

三、為何現在生豬出欄時間明顯低於以前?

以前農村養的豬都要養一年甚至兩年才出欄,所以在我國有“殺年豬”的習俗,一般在每年開春農民都會到集市上採購兩頭剛斷奶的小豬仔,會一直飼餵到過年前,買兩頭仔豬一方面是為了防止其中一頭生病死亡還有一頭“替補”使用,另一方面兩頭都喂大後一頭可以用於殺年豬,另一頭可賣錢用來購買除豬肉外其它年貨。

什麼是二元、三元和土雜豬?超市賣的是什麼豬肉?哪種肉更好吃呢

農民養豬

而現在規模化豬場內的生豬出欄時間僅需要6個月的時間,有朋友會問為什麼現在生豬出欄時間明顯低於以前,是不是使用了一些“激素”藥物?在飼料中使用合法的促生長製劑有利於提高生豬的生長速度,保證豬場的利潤,這是合法的行為,除了使用藥物之外,當前生豬生長速度高於以前還有幾個重要的原因:

a、品種有別,當前養豬以瘦肉型生豬為主,以前是以脂肪型為主,增重同樣的體重瘦肉型生豬所需要的能量更少,所以其生長速度更快;

b、飼料有別,以前養豬的飼料相對比較單一,而且營養搭配不全面;現在養豬給予營養更全面的飼料,而且會根據不同階段豬群的營養需求生產不同的飼料,以保證豬群的生長速度;

c、養殖需求有別,以前養豬除了要屠宰吃肉之外,幫助農民生產農家肥也是重要需求,所以不需要太高的生長速度,而現在養豬的“唯一”目的就是為了屠宰吃肉,不同需求之下其生長速度也就會有一定的差別。

什麼是二元、三元和土雜豬?超市賣的是什麼豬肉?哪種肉更好吃呢

大型養豬場

四、哪種豬肉更好吃呢

首先我們要明白什麼樣的豬肉才算是“好吃”的豬肉?豬肉好不好吃屬於一種感官評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評價標準,所以很難用一個統一的標準去衡量豬肉的品質,但是統計學研究發現多數人還是喜歡風味物質(脂肪酸等)含量較高,肌間脂肪含量在2-3%,肉類系水力好,嫩度更高的豬肉。

如果按照上面“好”的標準去評價豬肉,那麼相同的飼養時間條件下,原種豬肉、二元豬肉、三元豬肉基本沒有差別,而我們平時所說的農家土豬的豬肉比規模化豬場所養豬的豬肉更好吃,那也是因為不同條件下的生長時間不同所導致的。

什麼是二元、三元和土雜豬?超市賣的是什麼豬肉?哪種肉更好吃呢

規模化豬場的生豬是在高度集約化的條件所養殖的,而且其養殖生豬的生長速度也足夠快,養豬場為了保證其利益最大化,通常會在豬群長到220-240斤左右的時候出欄上市,這樣可以保證其最低的料肉比和最高的養殖利潤。但是由於過分追求育肥過程中的生長速度和瘦肉率,導致豬肉中脂肪含量僅有1。5%左右,也就是瘦肉率過高,所以吃起來口感偏硬,脂肪含量更少,風味物質含量更少,感覺“不好吃”。

而農家土豬因為其本身生長速度偏慢,而且飼料營養不全面,更不會考慮經濟效益,所以其有足夠的時間來積累肌間脂肪,積累肌肉中的風味物質,經過8個月-一年的生長後,肌肉內的風味物質含量更高,肌間脂肪含量也達到了2-3%的標準,肉類系水力也理想,感覺“更好吃”。

但因為這種飼養模式下養豬的利潤非常薄弱,所以真正的農家土豬肉市場上也基本買不到,一些市場上所謂的“土豬肉”也只是借用了我們國內的品種採用現代化的養殖技術養殖出來的“閹割品”而已。

筆者認為判斷豬肉屬不屬於土豬肉,並不應該關注品種,更應該關注的是養殖時間,只要養殖時間達到了8個月以上不論是國內品種還是國外品種,都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