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蘭和愛爾蘭始終沒有成為一家人,即使愛情也選擇勇士

英國在1171年佔領愛爾蘭,並於1801年徹底將其併入英國。雖然都在一個國家內英格蘭、威爾士、蘇格蘭、愛爾蘭四個地區卻有不同權重。

英格蘭和愛爾蘭始終沒有成為一家人

英國作為勝利者,本身就有一種“勝利者的自豪”對被吞併者有著蔑視。再加上,因為宗教不同(英格蘭屬於新教,愛爾蘭屬於天主教)而產生思想的格格不入,這點最關鍵,他不認為你是自己人這就沒辦法了。甭管你多麼努力地迎合,也無濟於事。

英格蘭和愛爾蘭始終沒有成為一家人,即使愛情也選擇勇士

上述兩種不同加上物質利益就非常明顯了,優勢者將劣勢者僅僅作為低價的原材料供給地或低價勞動力。從13世紀開始,英格蘭移民就不斷來到愛爾蘭島,利用“勝利者”的姿態不斷地擴充土地。

到了1775年,愛爾蘭上層人士只擁有愛爾蘭島的5%土地。而這些上層人士大部分都是改信新教的家族,真正的天主教愛爾蘭擁有土地的人並不多

在英國統治過程中,有許多歧視政策。例如禁止天主教徒擁有超過5英鎊的馬;禁止愛爾蘭人接受各種教育;禁止擁有武器;繼承土地受到嚴格約束和打壓;對愛爾蘭天主教徒徵收更高的稅;禁止愛爾蘭天主教徒出口牛肉和紡織品,對於這些禁止愛爾蘭改信新教的人則不再此限制內。

英格蘭和愛爾蘭始終沒有成為一家人,即使愛情也選擇勇士

因為英國的如此統治,愛爾蘭的天主教徒比英國殖民地上的人民的生活還要悲慘。由此,大批天主教徒離開愛爾蘭。由此,兩大教派的衝突也就愈演愈烈。特別是愛爾蘭饑荒的發生。

愛爾蘭大饑荒

1845年,愛爾蘭人的主要糧食作物馬鈴薯發生病蟲害,面對身處在饑荒中的臣民們。英國政府並沒有實實在在地去努力解決這一問題,正因為上述三大原因,我們也就能夠理解為何會沒有真正解決問題的原因了。為此,愛爾蘭因為饑荒、疾病等,直接造成其人口銳減了三分之一。隨著大量人口死亡,還有龐大的人口因為痛恨英國政府而逃往他國。

英格蘭和愛爾蘭始終沒有成為一家人,即使愛情也選擇勇士

如此龐大的人口湧入歐美后帶動了很多問題,例如加拿大、美國、澳大利亞等國的“排華問題”。因為愛爾蘭人作為白人、難民從事的行業與華人相沖突,而華人比較能夠吃苦耐勞,所以,愛爾蘭人難民和華工出現矛盾。

更為嚴重的是,因為英格蘭、威爾士等地區以新教為國教,教派衝突也使得愛爾蘭人、蘇格蘭人等受到歧視。在親人死亡、自身受到漠視和歧視情況下,愛爾蘭人忍無可忍終於爆發了反抗。正是這次大饑荒,徹底讓整個愛爾蘭島無論貴族還是百姓都對英國產生了怨恨。當怨恨的種子埋下後,分離就只是時間問題了。

從1850年代開始,愛爾蘭人普遍都開始對英國的統治進行各種反抗。英國對此也不斷地採用各種方式進行鎮壓,這又使更多的人對英國產生了反感。不論這些人的階級還是性別。

英格蘭和愛爾蘭始終沒有成為一家人,即使愛情也選擇勇士

他是一個像女人一樣的男子

茅德·岡(1866—1953年)是一位女權活動價,更是愛爾蘭建國元勳,她是愛爾蘭主要政黨辛芬黨的建立人之一。她的父親是英軍的上尉,1886年他的父親去世後,她得到了一大筆遺傳。又因為是一名演員,知名度又高。成為“愛爾蘭女兒”的創辦者,這是一個民族主義組織。創辦它的原因就在於英國對愛爾蘭人的欺壓,讓這位自小生長於軍人家庭的“女漢子兒”充滿了憤怒。

1889年,愛爾蘭著名詩人、戲劇家(1865年—1939年)看到了茅德,這一見立刻愛上了她。為了她,他甚至寫了劇本處女作《胡裡痕的凱瑟琳》。茅德作為主演與其開始有了較近的交往。為此,葉芝對其更加痴迷,痴迷到靈魂深處。然而,茅德卻拒絕了她,對此,晚年的她向世人解釋原因:他是一個像女人一樣的男子,我拒絕了他,將他還給了世界。

英格蘭和愛爾蘭始終沒有成為一家人,即使愛情也選擇勇士

葉芝雖然也反對英國的統治,也同情愛爾蘭反抗者。但作為一位多愁善感、敏感的詩人,他深受和平主義思維影響。而他的這種思想,在茅德這位類似於秋瑾式的女強人看來是無法接受的。她也說為了愛爾蘭人的幸福,戰爭無法避免,殺戮在所難免。她曾竟對自己如此評價:我一直討厭戰爭,是一個和平主義者,但英國政府迫使我們進行戰爭,戰爭的第一原則是殺死敵人。

最終,經過屢次求婚,茅德仍然不改初衷。先是與一位法國人同居,後又嫁給了辛芬黨創始人之一約翰·麥克布賴德。葉芝總是不改愛情,然而,即使他的到來多麼及時,他始終無法進入茅德的心。

英格蘭和愛爾蘭始終沒有成為一家人,即使愛情也選擇勇士

1917年,為了和葉芝繼續交往,他甚至向茅德的養女求婚。遭到拒絕後,葉芝和一位英國女士結婚。

二人因為愛爾蘭的未來志向不同,是二人沒能走到一起的根本原因。歷史最終告訴我們,茅德是對的。

英美易位最該感謝哪個國家?德國兩次搶風頭,山姆順勢躲在身後

二戰後西方重建道德高地結果如何?美英易位,中東是關鍵

明朝的路與元代不同,古北口長城上的青磚:萬曆五年石塘路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