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憐天下父母心”人人都會說,但作者卻鮮有人知,因為人品太差

古人說,“女子無才便是德”,為何還有那麼能詩會文的女子受追捧?母親60壽誕慈禧不能參加,說了句感人的大實話,現在還常常被引用!

女子無才便是德?

“可憐天下父母心”人人都會說,但作者卻鮮有人知,因為人品太差

從前有句老話,叫 “女子無才便是德” ,認為婦女無須有才能,只需順從丈夫就行。“女子無才便是德”一語,最早出自明朝人陳繼儒的《安得長者言》:“

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

”封建傳統道德提倡“女子無才便是德”,是要求女子安分守己,不必風流靈巧,因為“聰明女子失節者多,不若無才之為貴”。

對於這種陳腐觀念,其一出籠,就遭到人們的質疑。比如,清代學者章學誠在其《文史通義》中就稱:“

前人有云:‘女子無才便是德’者,非惡才也。正謂小有才而不知學,乃為矜飾騖名,轉不如村姬田嫗,不致貽笑於大方也。

” 清代大才子李漁在其《閒情偶記》則進一步辨釋說:

“女子無才便是德,言雖近理,卻非無故而云然。因聰明女子失節者多,不若無才之為貴,蓋前人憤激之詞。”

“可憐天下父母心”人人都會說,但作者卻鮮有人知,因為人品太差

李漁認為“女子無才便是德”,是某些人的激憤之語,與伴君如伴虎類似。有人因為做官惹禍,所以告誡後人別做官,有人因為美女有才後惹了禍,所以鼓勵美女當文盲,僅此而已。

其實,古人所說的“女子無才便是德”,其實那是用來愚弄普通老百姓的,上層社會人家的女兒,同男孩子一樣,也是識文斷字、能詩會文的。所以,在古代史籍中,除了美女、烈女、賢女之外,還有一類特殊的存在,那就是“才女”。

謝道韞 :未若柳絮因風起

“可憐天下父母心”人人都會說,但作者卻鮮有人知,因為人品太差

能詩會文的女子,又以詩名傳世的為最,比如最早見諸古籍的“柳絮之才”,就是褒獎古代女詩人謝道韞的。可以這樣說,謝道韞是見諸史冊最早的女詩人。謝道韞是東晉著名的才女,其身世背景相當顯赫,為晉代王、謝兩大著名家族中的謝家。王、二家之人,累世為官,賢才眾多,冠蓋簪纓,為六朝巨室。

說的是一個寒冷的雪天,太傅謝安將子侄們召集到一起,給他們開小灶補課,講解詩文的寫作。不一會兒,雪下大了,謝安開始了引導式教學,問在座的子侄們:“這紛紛揚揚的大雪像什麼呢?”他哥哥的兒子謝朗說:“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他大哥的女兒謝道韞說:“還不如比作柳絮隨風飛舞。”謝太傅高興地笑了起來。謝道韞就是謝太傅的大哥謝無奕的女兒,也就是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可憐天下父母心”人人都會說,但作者卻鮮有人知,因為人品太差

謝太傅誇獎侄女謝道韞“柳絮因風起”的故事,被劉義慶收錄進《世說新語》,因而流傳至今。其後,“詠絮之才”常被用來讚許能賦詩的女子。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世說新語·言語》)

劉禹錫的《烏衣巷》

“可憐天下父母心”人人都會說,但作者卻鮮有人知,因為人品太差

在古代,王謝之家已成豪門的代名詞,常常被人連用入詩。比如: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的《烏衣巷》: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可憐天下父母心”人人都會說,但作者卻鮮有人知,因為人品太差

烏衣巷位於秦淮河之南,與朱雀橋相近,三國時期吳國曾設軍營於此,為禁軍駐地。由於當時禁軍身著黑色軍服,所以此地俗語稱烏衣巷。詩中“舊時王謝堂前燕”的“王謝”,指的就是東晉王導、謝安這兩大家族。因王導、謝安兩大家族都居住在烏衣巷,人稱其子弟為“烏衣郎”。唐朝以後,烏衣巷已淪為廢墟。此句極言舊時王謝之家庭多燕子,至唐時,則皆“飛入尋常百姓家”,昔日巨族,也已衰落不知其處。

慈禧太后:可憐天下父母心

“可憐天下父母心”人人都會說,但作者卻鮮有人知,因為人品太差

謝道韞雖然已經遠去,但是,此後的才女卻代不乏人。比如,有“巾幗宰相”之名的唐代才女上官婉兒,有“女校書”之稱的紅塵歌女薛濤,有“千古第一才女”之譽的宋代詞人李易安……甚至,連常遭近代國人唾罵的晚清最有權勢的女強人葉赫那拉·杏貞(慈禧太后),在母親富察氏六十大壽時,也欣然命筆為母親寫下一首祝壽詩,還給後世子女留下了一句常用常新的俗語——可憐天下父母心。

慈禧母親六十大壽時,紫禁城雖距離錫拉衚衕母親宅邸咫尺之遙,慈禧卻沒有時間親自去給母親祝壽,就讓侍臣給母親送了很多的東西,還給母親寫了首祝壽詩,書寫裝裱後,連通禮品一同送給母親。

“可憐天下父母心”人人都會說,但作者卻鮮有人知,因為人品太差

其詩曰:

世間爹媽情最真,淚血溶入兒女身。

殫竭心力終為子,

可憐天下父母心!

這首詩雖然文采一般,前三句更是平淡無奇,但是,最後一句的“可憐天下父母心”,卻道出了許多做子女的心聲,因而廣為流傳。現在有許多人都知道“可憐天下父母心”這句話,卻不知道它最早是出自慈禧之詩。

“可憐天下父母心”人人都會說,但作者卻鮮有人知,因為人品太差

古人有云:“

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論語 衛靈公》)。”只要是善言,只要是良策,不論出自何人之口,我們都可以大度接納的。“可憐天下父母心”,這句話就包含了慈禧對父母的感恩之情。透過這首詩,人們也不難看出,慈禧在為人子女的角度上,也還是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這樣的表現,簡直可以顛覆她平時殘忍無情、昏聵誤國的惡女形象。

結語

“可憐天下父母心”人人都會說,但作者卻鮮有人知,因為人品太差

寫完這些文字後,突然又想起一句很流行過一陣子的網路語,叫“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說的是德與才之間益損關係的。關於這個問題,宋代史學家司馬光在鉅著《資治通鑑》中有一段精彩的論述:“

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才德全盡謂之聖人,才德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

司馬光老師的觀點至今讀來仍有一定的借鑑意義:“才,是德的輔助;德,是才的統帥……所以,德才兼備者是聖人;無德無才者是愚人;德勝過才者是君子;才勝過德者是小人。”

“可憐天下父母心”人人都會說,但作者卻鮮有人知,因為人品太差

關於才與德的依存關係,網上還流行過一個與司馬光老師的觀點非常相信的著名段子:“

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無才,培養使用;有才無德,限制錄用;無德無才,堅決不用。

“女子無才便是德”也好,“可憐天下父母心”也罷,人之才、德、孝、愛,是不分性別的,只要,德配其位,才彰其德,不禍國,不害民,能敬親,能孝老,這樣的才女,是越多越好的。

(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