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千古一帝”的康熙,也有不光彩的敗筆

我是專注歷史的“刀筆歷史”

最近很多網友留言問我,康熙一生最大的敗筆是什麼?

我看很多人都說康熙最大敗筆是教子無方,是導致“九龍奪嫡”的源頭,但我想說,自秦朝以來,哪個皇家的兒子們沒有覬覦過大位,又有哪個有機會當皇帝的兒子會乖乖地聽從安排?而且這一切也都侷限在內部,

只是歷史的長河中的一個小浪花

但是能夠掀起歷史滔天巨浪的,能夠在未來長期影響歷史程序的,永遠是國家所推行的政策和制度,所以我認為,如果從政策這個層面看

康熙的最大的敗筆,應該是“禁海令”

被稱為“千古一帝”的康熙,也有不光彩的敗筆

1、為什麼要執行禁海

最初的時候,在順治年間,為防止逃往臺灣的明鄭勢力與沿海省份的百姓接觸,造成大規模的叛亂,清政府下令要求沿海省份

“無許片帆入海,違者立置重典”

後來更是強行執行“遷海令”,將江、浙、閩、粵、魯等省沿海居民分別內遷五十里,設界防守,嚴禁逾越。

直到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臺灣告平,清廷方開海禁。但是開海之後,由於清政府疏於管理,面對日益嚴重的“海寇”活動和西方勢力在東亞海域的潛在威脅,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又宣佈開始禁海

這一次禁海對於正在不斷髮展的中國民間對外貿易力量無疑是嚴重的打擊。

被稱為“千古一帝”的康熙,也有不光彩的敗筆

2、禁海令執行的過程

在執行禁海令期間,當地的百姓無不怨聲載道,古代講究落葉歸根,這樣拖家帶口的往內地遷移,實是違背了人性。

而接收地的官府,也是對這些外來人抱有歧視的態度,所分配給他們的土地是末等地,要求繳納的賦稅也比當地人高。(朝廷本意是減稅,但落實下去卻變成了加稅)

被稱為“千古一帝”的康熙,也有不光彩的敗筆

更重要的是曾經長期以捕魚業為生的漁民,並沒有農耕的經驗,面對土地而不知所措的大有人在,於是在當地出現大規模的流民和災民,甚至是很多人做起了海盜的勾當。這些都是由沿海遷移過來,又無法生計的人,這樣的局面給當地社會的動盪埋下了伏筆。

被稱為“千古一帝”的康熙,也有不光彩的敗筆

3、禁海令對未來的影響

禁海令使當時的中國失掉了對外貿易的主動性,使中國封建社會內部已經逐漸成長起來的手工業生產,得不到更進一步的發展。

由於康熙的禁海令,導致清朝皇帝一代又一代的仿效,最終形成了閉關鎖國,讓中國的科技極大的落後於西方。1840年以後的兩次鴉片戰爭,使清廷與西方侵略者締結了大量的不平等條約,割地賠款,開放通商口岸,中國的主權受到嚴重損害,逐步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人民負擔更為沉重,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被稱為“千古一帝”的康熙,也有不光彩的敗筆

關注我,天天看歷史

歡迎評論,留言必回!

圖片為網路素材,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