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為什麼非要殺功臣于謙?此人一句話說出于謙不得不死的理由

明英宗朱祁鎮是明朝的第六任以及第八任皇帝,也是明朝唯一當過兩次皇帝的人。在明英宗短暫的一生中,他做過兩件最為後人津津樂道的事:其一是親征瓦剌,土木堡被俘;其二是處斬于謙,錯殺忠良。

明英宗為什麼非要殺功臣于謙?此人一句話說出于謙不得不死的理由

明朝正統十四年(公元1449年),瓦剌來犯,23虛歲的明英宗正是血氣方剛的年紀,他在親信太監王振的蠱惑下御駕親征,結果兵敗被俘,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變”。

皇帝被俘,人心惶惶,天下大亂,瓦剌大軍直逼城下,大明王朝危在旦夕。當時,群臣普遍悲觀,決意放棄北京,遷都南下,但于謙卻力排眾議,誓死堅守國都,並以文官身份受命於危難之際,率師22萬,列陣於北京九門外,抵禦瓦剌大軍。

明英宗為什麼非要殺功臣于謙?此人一句話說出于謙不得不死的理由

與此同時,于謙又擁立明英宗的弟弟朱祁鈺登基,是為明代宗。正所謂“國不可一日無君”,于謙此舉也是權宜之計,一方面穩定了朝內局勢,另一方面也是向瓦剌明確表態:決不妥協!但是,這卻為于謙的冤死埋下了伏筆。

在於謙的率領下,明軍所向披靡,瓦剌軍不敵,便以被俘的明英宗性命相要挾,企圖逼和。但于謙卻以“社稷為重,君為輕”為由斷然拒絕。最終於謙大勝,瓦剌無奈退兵,大明江山得以保全。于謙立下如此大功,成為萬世景仰的民族英雄,但是,他也因此在明英宗心中種下了仇恨的種子。

明英宗為什麼非要殺功臣于謙?此人一句話說出于謙不得不死的理由

換位思考一下,明英宗記恨于謙也是情理之中的,原因有二:其一是國難當頭之時,于謙擁立他人為帝;其二是兩軍交戰之際,于謙不顧君王生死安危。

明英宗號稱史上最有人格魅力的皇帝,他雖然被俘,但從未受辱,反而受到瓦剌的極高禮遇。景泰元年,在雙方的交涉下,明英宗被釋放回朝,但是,江山易主,他只能做太上皇。而且,名為太上皇,實為階下囚,自此以後他被囚禁於南宮之內,過了長達7年之久的囚犯生活。

明英宗為什麼非要殺功臣于謙?此人一句話說出于謙不得不死的理由

7年之後,也就是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在石亨、曹吉祥和徐有貞等人的謀劃之下,明英宗復辟成功,再次登基為帝,史稱“奪門之變”。

朝堂向來都是不同利益集團之間的角鬥場,明英宗重登大寶後,一系列的清算復仇行動也隨之開始,而這一切的主導者卻並非明英宗本人,而是那些幫助他重奪皇位的“功臣”。

明英宗為什麼非要殺功臣于謙?此人一句話說出于謙不得不死的理由

縱觀明朝歷史,明英宗不愧為最仁厚的一位皇帝,他生性善良,不喜殺戮,慘無人道的后妃殉葬制度是他廢除的,被幽禁了55年的朱文圭(朱允炆之子)也是他下令釋放的。要知道,后妃殉葬制度是明太祖朱元璋定下的規矩,將朱文圭幽禁至死是明成祖朱棣下的死令,明英宗卻屢次打破祖訓,只因“心有不忍”。

同樣的,明英宗雖然對於謙心有記恨,但他深知于謙於國有功,是大明王朝的大功臣,對他十分敬重。但是,明英宗復辟當年,他卻不得不下令處斬了于謙,這是為什麼呢?

明英宗為什麼非要殺功臣于謙?此人一句話說出于謙不得不死的理由

于謙是“代宗黨”,與“英宗黨”素有嫌隙,所以石亨等人重掌大權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誣陷於謙謀立襄王之子,實為謀反,上疏明英宗處之而後快。明英宗知道此事實乃子虛烏有,但他此時剛剛復辟,並無實權,不忍心殺害忠良的明英宗只能用商量的語氣對石亨等人說:“于謙是有功勞的,殺他不好吧!”此時,徐有貞則說:“不殺于謙,復辟一事便師出無名了。”徐有貞一句話說出了于謙不得不死的理由,聽了這句話,明英宗只能無奈下決心殺掉于謙。

(語出《明史》卷170,原文為——奏上,英宗尚猶豫曰:“于謙實有功。”有貞進曰:“不殺于謙,此舉為無名。”帝意遂決。)

就這樣,明英宗在明知于謙冤枉的情況下,還是下令處斬了于謙,釀成了明朝最令人痛心疾首的冤案。于謙受刑當日,烏雲密佈,舉國悲痛,明英宗亦暗自垂淚,史料評曰:天下冤之!

注:參考資料《明史》,圖片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