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讓色彩扮演好各自的角色(二)

下面針對色彩本身的性質繼續介紹“色彩的角色”

如何才能讓色彩扮演好各自的角色(二)

融合色

在配色過程中,防止浮色現象產生而讓色彩調和,正是融合色所扮演的角色。若畫面所使用的顏色數量過多,則容易產生對立與混亂的狀況。此時,可以利用融合色讓畫面變得穩定。具體來說,當主色出現浮色狀況時,只要降低該顏色的類似色彩的色調(飽和度及明度),取得畫面配色的平衡即可。

如何才能讓色彩扮演好各自的角色(二)

(使用“融合色”時,少量使用與“主色”同色系、同色相的色彩,就能讓畫面有整體感。)

強調色

“強調色”指的是當畫面整體出現曖昧不明的感覺,或是缺乏活力的時候,用來強調畫面印象及提升效果所用的色彩。其重點在於當設計配色時釆用同色系或飽和度低的色彩而使得畫面不具意義時,相對於大面積的色彩,可採用小面積且色相差異大的色彩來達到強調畫面的效果。

如何才能讓色彩扮演好各自的角色(二)

(使主角明確的方法。上圖為改變主角的顏色,下圖為降低主角以外的色彩飽和度。)

注目度(注視度)高的色彩

“醒目”的色彩就是“注目度”(注視度)高的色彩。例如紅綠燈的黃色與紅色,黃色具有警告意味,而紅色則具有警覺危險的意義。建築工地的警告看板上的黃色黑斜條紋也具有警示的意義。此外,清倉拍賣會場上所用的“紅色”橫幅,也具有吸引人們目光的效果。對於“飽和度”來說,“高飽和度”的顏色的注目度較高;而對於“色相”來說,則是“暖色系”的注目度較高。

如何才能讓色彩扮演好各自的角色(二)

(看到這樣的配色及形狀,可以讓人聯想到各自的意義。)

如何才能讓色彩扮演好各自的角色(二)

(利用顏色與形狀來達到警告與提醒注意的目的。)

辨識度高的色彩

“高辨識度”到底是什麼意思呢?舉例來說,若是交通標誌的“辨識度”低,就會失去其警示的意義。我們必須從遠方就能清楚看見交通標誌提示的內容(辨識性)。另外,在各種條件之下,文字等標識若無法輕易辨識,就會變得沒有意義(易讀性)。如同下列圖例,當我們想提升“辨識度”時,就要提高背景色彩與圖樣文字間的對比,進而達到一目瞭然的效果。

如何才能讓色彩扮演好各自的角色(二)

(“辨識度高”的設計,就是提高背景與文字的對比(明度差),以求容易辨識。)

如何才能讓色彩扮演好各自的角色(二)

(“辨識度低的設計,背景與文字明度差異不大,明度與飽和度過高,補色容易暈開而不易辨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