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赤壁之戰真是一場雙方的決戰嗎?還是僅僅是場遭遇戰?

公元208前,曹操攜統一北方之餘威,劍指荊州,軍事方面部署了大軍以“宛、葉而間行輕進”作為煙霧彈,自己則親率精騎長途奔襲,為防止江東插手,還特意給孫權去了封信:

近者奉辭伐罪,旌麾南指,劉琮束手。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於吳。

信的內容一則體現了曹軍的神速,很快佔領了荊州郡治江陵,迫使劉琮投降,同時還透露了“恩威並施”的意思。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出兵,解決了荊州事務後,不日將到江東地界,和孫權一起打野,聯絡一下感情,因為曹孫兩家屬於姻親,曹操的侄女嫁給了孫權弟弟孫匡,曹操之子曹彰又娶了孫權的侄女。

歷史上的赤壁之戰真是一場雙方的決戰嗎?還是僅僅是場遭遇戰?

曹操

曹操想吃荊州這塊肥肉,孫權也想。事實上,劉表因背上生疽而亡後,孫權便派出魯肅以弔唁為名探聽荊州的虛實。只不過,魯肅前腳剛走,江東便收到了荊州投降的訊息,而曹操大有順江東下之勢。

面對這樣嚴峻的局勢,江東就主和、主戰分為了兩派:

主和派

只是從軍事力量著眼,認為曹操本就強大,又如虎添翼地得到荊州的水軍,實在不宜硬抗;

主和派

匆匆趕來的周瑜卻認為,80萬人馬完全是曹操的“咋呼”,而曹軍多為北方人,不善水戰不說,而且還可能因水土不服削弱戰鬥力,冬季糧草供應又是成問題,此外,馬超、韓遂還在關西虎視眈眈。

歷史上的赤壁之戰真是一場雙方的決戰嗎?還是僅僅是場遭遇戰?

孫權確實想染指荊州,無奈沒有一副“好牙口”,周瑜的分析只是讓其更加傾向了主戰,但荊州局勢不明,不得不慎之又慎,讓周瑜返回了夏口積極備戰的同時,自己坐鎮柴桑,也唯有等魯肅回來再做定奪。

而魯肅剛到夏口就得知荊州投降的訊息,等到了南郡又遇到灰頭土臉的劉備。不是魯肅腿腳慢,是曹操的兵貴神速。本已佔領荊州郡治江陵的曹操,完全可以渡過長江接收以南的土地,這不是當年青梅煮酒的一幕仍記憶猶新嘛,怎麼能放任劉備與劉琦勾連而掌握荊州的水軍呢?

於是本已打定“聯劉抗曹”的魯肅當機立斷將結盟一事和盤托出,如同喪家之犬的劉備自然喜出望外,旋而派出諸葛亮出使江東,最終在魯肅、諸葛亮的一唱一和下,孫權堅定了抗擊曹操的決心。

歷史上的赤壁之戰真是一場雙方的決戰嗎?還是僅僅是場遭遇戰?

這便定下了基調,所謂的赤壁之戰是一場遭遇戰,並不是一場大戰役,但凡是大戰役都得經過長時間的準備和醞釀,赤壁之戰的時間則事出突然。其次,大戰役的發生地一般都選在具有戰略價值的地方,赤壁之戰的發生地選在赤壁則是偶然。為什麼這麼說呢?

荊州東臨孫權,北靠曹操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劉表的兵力部署,將陸軍部署於新野一帶對付曹操,將水軍部署於夏口一帶對付孫權。所以,周瑜向孫權表決心後返回的是夏口,即江東研判夏口將是抗擊曹操的第一戰場,此後孫劉結成聯盟後,江東的水軍才逆江而上與劉備匯合,與順江而下的曹操在赤壁遭遇。

再就是從雙方兵力規模來看,也稱不上是一場大戰役。孫劉聯盟落下實錘後,孫權略表歉意地對周瑜說:

歷史上的赤壁之戰真是一場雙方的決戰嗎?還是僅僅是場遭遇戰?

五萬兵難卒合,已選三萬人,船、糧、戰具俱辦。卿與子敬、程公便在前發,孤當續發人眾,多載資糧,為卿後援。

說的是倉促之間難以集結5萬人的軍隊,3萬人是沒有問題的,保證了後續的兵員能跟上的以及

飯管夠,任裝。

以江東的面積,只要時間充裕,組成一支5萬甚至更多的部隊不成問題,奈何事態緊急,加上劉備劉琦的2萬人,孫劉聯軍約為5萬人。

而曹營,沿著宛、葉大道行進的大部隊是個幌子,真正直插荊州,佔領荊州錢糧軍械儲備基地江陵的是曹操率領的“一日一夜行三百里”5千精騎兵,連身處荊州的劉備都沒預料到,只能倉皇南逃,為此曹操又丟下輜重去追劉備,大部隊這才到哪。

難道曹操不會讓投降的荊州軍隊參戰嗎?上述提及劉表的佈防屬於外強中乾,重點在新野、夏口一帶,地處荊州腹地的江陵,自然不可能部署了數量眾多的軍隊。再說了荊州軍隊剛剛投降,尚未進行洗腦和整編,讓這樣一支部隊上戰場,很容易造成譁變,睿智的阿瞞斷然不會。

在如此倉促的背景之下,雙方在赤壁遭遇,實力處於下風的曹操戰敗,退至烏林,打算等後續的大部隊,但取得區域性優勢的孫劉聯軍又豈能讓阿瞞緩過勁來。利用曹軍不善水戰,將戰船拴在一起的弱點,黃蓋獻計用火攻打敗了曹操。

歷史上的赤壁之戰真是一場雙方的決戰嗎?還是僅僅是場遭遇戰?

此外,還可以從一些細節,側面反映出赤壁之戰並不是一場大戰役:

戰後,主將周瑜沒有晉升、獻計火燒赤壁的黃蓋僅升為中郎將(中下級軍官)、另一主將程普此後數次立功才提拔為零陵太守,要知道孫權可不是項羽;再者真要大敗曹軍,傷及曹操的“元氣”,孫劉聯軍何不打鐵趁熱,進軍襄陽,繼而反攻許昌,恢復漢室江山呢?

曹操手下可謂是猛將如雲、謀臣如雨,也是經歷過官渡大型戰役考驗的,怎麼謀臣突然“焉了”?也不見許褚、張遼、張郃等人的身影;

時隔三年後,曹操大軍西征張魯,使得益州的張松頗為震撼,對主子劉璋說:“曹公兵強無敵於天下”。若果曹操真受重創,一則很難三年內恢復元氣遠征,其次威信必然受損,張松也就不可能說了。

有人將赤壁之戰作為三國時代的分水嶺,奠定了魏、蜀、吳三國鼎立的政治格局。益州的劉璋、漢中的張路、西涼的馬超、韓遂表示不服,事實上,魏、蜀、吳形成三國鼎立的格局是在夷陵之戰前後。

歷史上的赤壁之戰真是一場雙方的決戰嗎?還是僅僅是場遭遇戰?

綜上所述,赤壁之戰的發生事發突然,無論是曹操一方還是孫劉聯盟,均在沒有充分準備下,倉促上陣,在誰也沒有預料到的赤壁上演的一場小規模遭遇戰,戰爭結果是孫權擴大了地盤,劉備有了託身之所,挫敗了曹操的銳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