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自稱朱允炆後裔,並拿出4份證據,學者:這是見過最完美證據

文|武品文史

教師自稱朱允炆後裔,並拿出4份證據,學者:這是見過最完美證據

01

理想主義皇帝

朱元璋去世之前把朱允炆扶上了皇位,不僅如此,他還煞費苦心的幫朱允炆掃清了一切的障礙,把可能出現的隱患都給掃除掉了,只要朱允炆不亂搞,那麼他就可以穩穩地坐在龍椅之上。

然而朱元璋千算萬算,卻忽略了朱允炆的性格問題。

朱允炆溫和有禮的書生氣,做起事來優柔寡斷,也不利索,而且還很理想主義,非常不適合皇帝這個職業。

但如果手下有一幫明白人還好,可朱允炆手下的大臣們也都是一群書呆子,搖頭晃腦的咬文嚼字還行,說到幹正事,那是真的坑爹,比朱允炆還理想主義。

教師自稱朱允炆後裔,並拿出4份證據,學者:這是見過最完美證據

在理想主義君臣的配合之下,皇帝的寶座還沒坐熱乎,就開始向幾位皇叔揮刀,開始了自以為是的削藩運動。

只是朱允炆沒想到的是,他的舉動帶來極其嚴重的後果,讓本就心有不甘的朱棣抓住了機會,直接舉起反旗開始“清君側”。

1402年,朱棣率領大軍攻破了南京城,此時的建文帝如夢方醒,但也於事無補,面對這位征戰多年,且殺人如麻的皇叔,他終於感受到了恐懼。

然而軟弱了小半輩子的朱允炆,卻在朱棣殺入皇宮之前勇敢了一把,他一把火把宮殿連同自己都燒了。

然而這只是正史的記載,此後有許多跡象表明朱允炆並沒有自殺,而是故意縱火製造混亂,隨後尋找機會逃出了皇宮。

教師自稱朱允炆後裔,並拿出4份證據,學者:這是見過最完美證據

02

朱允炆到底在哪?

所以“靖難之變”之後,建文帝失蹤了,下落成謎,而這段歷史,也直接從古裝劇變成了懸疑劇,成為了明朝第一懸案。

那麼皇宮大火之後,朱允炆是被燒死了嗎?還是化妝成僧人出逃了?又或者流亡海上了?數百年來這三種說法一直被人口口相傳,那麼這三種說法到底哪一種是真的呢?

這還真不好說,實在是這位建文帝最後的生死和下落,已經成了一樁無頭公案。連歷史學家都忍不住要說一句:難搞。

為什麼這麼說呢?

隨著600多年的逝去,如今全國各地都有聲稱發現他蹤跡的訊息,而且每處都稱自己有歷史依據。

比如南京明長城下發現的密道,

貴州雲龍洞的建文帝避難所說,

青海的瞿曇寺歸隱說,

四川廣安的建文帝投奔老師杜景賢說,

還有比較玄乎的江西三清山求道說。

然而湖南湘潭一位名叫何歌勁的教師也不甘落後,聲稱自己是朱允炆第十八代後裔,並且拿出了4份證據證明,隨後就有學者前往考證,結果綜合了許多的證據之後發現,目前來說,

他的證據最有說服力和研究價值,也是見過的最完美的證據。

所以學者也是表示,願意以他的證據為藍本,幫他出一本關於朱允炆的書,這也就是後來的《建文帝之謎》。

教師自稱朱允炆後裔,並拿出4份證據,學者:這是見過最完美證據

圖:何歌勁

03

他的證據是什麼?

是否真的能夠證明他是朱允炆後裔的身份呢?

他給出的證據有四份:

第一就是自家的族譜,根據家傳

《湘潭錦石七修族譜》

的記載,他的祖先是湘潭錦石何氏,而祖先本來姓朱,是永樂二年為了躲避明朝時期的災難而流落到了湘潭,並且改朱姓為何姓。

第二,離湘潭錦石不遠的湘潭銀唐,有一個何氏分支,這個何氏分支有一本

《銀唐四甲何氏族譜》

,族譜中罕見的記載了一位女性的詳細情況,而這個女性就是祖先朱允炆的妻子何氏,也就是說,自己的祖先和妻子都姓何。而且族譜中明確記載,

“永樂二年,二女適朱”

,意思是說,永樂二年,家中的二女兒嫁給了一位本來姓朱的人家。要知道,古代族譜記載女性的內容是非常罕見的,特別是女子地位最為低下的明朝。

教師自稱朱允炆後裔,並拿出4份證據,學者:這是見過最完美證據

第三,根據族譜的記載,祖先妻子何氏,是明朝大將軍何福的親戚。

寧遠侯何福是一位重要的歷史人物,他是祖籍安徽,是明朝一位位高權重的大將軍,曾經歷經洪武、建文以及永樂三個朝代,而且這位大將軍還在建文年間受命討伐過燕王朱棣。

根據族譜以及《長沙府志》記載,何福於永樂二年落戶湘潭,史稱

“何氏二祖”

,其子孫也成為了銀唐何氏一族的分支。

但府志和族譜的記載和《明史》的記載有許多不同,特別的何福去世的記載,因此這一點存在爭議。

教師自稱朱允炆後裔,並拿出4份證據,學者:這是見過最完美證據

圖:長沙府志

第四,在《湘潭縣誌》中記載,除寧遠侯何福之外,還有兩位明朝將軍同樣選擇在永樂二年落戶於湘潭,只是二人的名氣不大,並麼有被收錄在《明史》之中。

當四份證據整合到一起之後,我們就可以大膽的去想象一下。

在永樂二年,一個亡命天涯的皇帝,為了逃避追殺,在三位大將軍的掩護下秘密逃亡到湘潭隱姓埋名,隨後又迎娶了大將軍何福親戚的女兒。

教師自稱朱允炆後裔,並拿出4份證據,學者:這是見過最完美證據

04

證據真偽

這些證據都經過科學儀器的檢驗,確認是貨真價實的古代遺留下來的族譜,並非人為偽造,而府、縣誌就更不用說,那可是一代代儲存下來的。

當然,本文所說證據內容只是大概,各個證據之內的詳細記載無法全部呈現出來,但僅從簡單的表述就可以看出:本來是四散各處的證據,單獨去看沒有任何聯絡,一旦把四份證據合到一起後,一幅清晰的建文帝逃亡脈絡就呈現在眼前,一切都顯得順理成章,無懈可擊。

這也是為何學者非常關注的重要原因,這套證據給出的答案符合行為邏輯以及時間邏輯。

教師自稱朱允炆後裔,並拿出4份證據,學者:這是見過最完美證據

比如三位明朝將軍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的落戶湘潭,不過在講究落葉歸根的古代,特別是身居要職的官員,那種榮歸故里的榮譽也是人人所追求的,所以是不會出現隨意的落戶他鄉的情況,更不會出現三位將軍同時落戶同一地區的巧合。

此外四份證據都是獨立存在,但卻可以環環相扣,相互證明,如果不是人為偽造,那麼朱允炆最後落戶湘潭的學說基本可以成立。

不過即便是這個學說得以成立,仍然有許多讓人疑惑的地方,比如他們為何選擇湘潭落腳?為何《明史》中關於何福的記載,和地方府志以及族譜有很大的出入,難道這裡面還有其他的秘密或者隱情?

而這一切的的謎團,看來只能在以後更為深入的探索和研究,才能找到答案。

參考資料:《明史》、《長沙府志》、《湘潭縣誌》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武品文史

本文系【武品文史】原創,撰寫,圖片來自網路。